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271

梦想岛中文    超级智能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不多时,崔正男把陈老和董去也接来了,石老收到消息后让石磊亲自开车把他送到了实验中心,然后就是田乃男等几个关系最近的藏协理事和赵才哲的师兄们,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人。

  每一个进到成品车间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惊讶,接着就会对桌子上的瓷器爱不释手,看了这件看那件,陈老和石老等人也没能完全保持镇定。

  瓷器历史上以宝石入柚的,只有柴窑和部分汝窑,全部都是直供皇家的珍品,民间根本不得一见,而不论是柴窑还是汝窑,都只有一种色调“天青色”。

  汝窑的天青色要比柴窑差一些,应该是没有得到完整的柴窑烧制秘法,柚汁中所含的成分不一样,但也是弥足珍贵了,柴窑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自宋代之后,就再没有宝石轴的瓷器问世,烧制成本最高的就是以黄金入轴胭脂水柚,高昂的造价和神秘的轴汁配方阻碍了这一类瓷器的发展。

  在赵才哲拿出柴窑瓷器之前,基本上所有的收藏界人士都只见识过汝窑,对于宝石轴的了解也停留在文字记载和天青色这一层。

  虽然已经有人仿制出了汝窑瓷器,但是并没有使用宝石轴,只是以青瓷的形式模仿了汝窑的样子而已,在成品瓷器上完全见不到珠宝的光泽,还算不得真正的汝窑瓷器。

  而现在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却是十二件完全不同轴色的瓷器,宝石釉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的颜色,在不同的温度环境和配置比例下能够产生无数的色彩表现,完全颠覆了之前人们对宝石轴的认识。

  烧出宝石轴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在这些人的考虑范围,他们所看重的是这种瓷器的艺术价值,成功复制出柴窑瓷器,就代表着已经能够复原柴窑瓷的烧制方法,这在瓷器研究的学术领域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褚铁眼的研究成果的确是建立在古人留下的基础之上,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伟大的成果,唐韵一旦对这种瓷器进行推广,极有可能打破现有的顶级瓷器工艺格局,宝石轴将会站在所有瓷器的最顶端,所有的其他瓷器都无法和它一较高下。

  即使在古董瓷器中,也不见得有多少能够和宝石轴相比较的,明清时期的瓷器盛世出现了很多种粞面的表现形式,但是却都不足以和宝石轴相抗衡,估计也只有改变瓷器历史的元青花能够拿来说事了。

  不过这个消息暂时还不会对外公布,宝石轴的全部变化规律还没有完全摸清,而且现在也不是一个好的时机,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正值稳步上升的时期,这时候猛然出现这么一条消息,对收藏品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好处,要等到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能够对收藏品市场带来巨大良性刺激的时候才行。

  在实验中心围绕着宝石柚和桌上的瓷器,交谈了半下午的时间,到了晚间的时候,一众人等到汉府酒店去简单庆祝一下。

  如今汉府酒店的仿膳名气大涨,高档的商务宴请或者富人之间小聚会什么的,汉府酒店的仿膳必定是首选。如非特殊关系,想要用餐都得提前预定,生意火的一塌糊涂,这一点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如果不是在后来的四合院民居收购中又搜罗出两百多箱老酒,而赵才哲对这件事也比较重视,前前后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收购,并且提前购买大批名酒储存为今后销售做足了准备,就这个客流量下去,用不了几年他那点老底子就得卖光了。

  赵才哲请客那肯定是高标准的,三十道菜的仿膳外加二十年的陈酿,这个规格在汉府的两间仿膳餐厅都是极少见到的。酒过三巡,菜上五味之后,杯胱交错的场面就展开了,赵才哲瞬间就感觉自己被一帮酒桶包围了,这些人一个个看起来文质彬彬,可喝酒的时候却都是好手,年过九旬的陈老都喝了好几杯。

  席间又说起宝石轴的后续研究,褚铁眼认为宝石轴至少有五十种以上的稳定轴色变化规律,在现在的基础上,至少也得有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才能有完整的结论,久一些的话很可能需要一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又给赵才哲安排了任务,道:“下一步我准备在烧制的时候加入温度的变化,看看能出来什么样的效果。还有,1小才哲啊,你小子手里有不少的顶级翡翠,赶明儿给我把玻璃种的边角料送来一些,其它种水的也来一点,我想在轴汁里加入翡翠和钻石看一下,也许还能够有更多的变化。”

  在座的众人一听就无语了,这简直是太疯狂了,到底是烧瓷器还是烧钱啊,这位老爷子可真能折腾的,用的都是鼻顶级的珠宝,怪不得能烧出那么多的宝贝来呢。烧几件瓷器而,居然要用翡翠和钻石入釉,没点深厚的经济实力还真是扛不住,几天就烧破产了。

  卢俊义在一边听褚铁眼说需要边角料的翡翠,就插嘴问道:“老爷子,您那儿要用的应该是粉末一类的吧,我们天美也加工玻璃种,娄料没小才哲那边的多吧,可也有不少的,您要用的话我都给您留着吧。

  您看是要细分到什么程度,是简单的按基本色分就可以,还是要按照不同的色地来分,我回头让车间里给你都收拾好了。”

  褚铁眼一乐,道:“好,算你小子有心,改天老头子送你一只小瓶子,算是对你的回报,你看怎么样啊。”

  在卢俊义看来,那些切废了的料子即便是玻璃种,也没什么用处了,他也不会黑心到用废料搞鬼的地步,拿来给褚铁眼废物利用也算是自己对赵才哲的帮助了,哪成想还能换来一件褚铁眼的作品。

  当下高兴道:“哟,那可真谢谢您了,您的手艺我可是知道,那马上风可是高手啊,硬是把汉府的餐具花了三千多万买下来,别人和他抢他还急呢。”

  说着还指了指桌子上的餐具,脸上做出和人争抢时斗鸡般的表情,把两桌二十来人都给逗乐了。

  马上风的这件丑事已经成了整个古玩行的笑话,倒不是说别人不会在褚铁眼的作品上打眼,但是明明标着汉府的款,他还打了眼,这做人也够失败的了。

  汉府大酒店是赵才哲的买卖,古玩行的高手们差不多都知道,尤其是藏协的人,有不少都是在汉府开业的时候被宴请过的,对于汉府的餐具肯定是不陌生,绝对不会在这个上面打眼的。

  马上风作为藏协的会长之一,却没能在赵才哲宴请的名单之中,哪怕是一次都没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人品和素质通过这一点就可见一斑了。

  考虑到宝石柚各种色彩的需要,赵才哲当晚把陈秋白和赵沐送回家后,就返回到了蓝图大厦后院的首饰加工车间。那里有他专用的解石机,从戒子里边取出几块内在是柠檬黄、海水蓝之类的玻璃种,趁着晚上的时间都解出来,毛料的个头都不大,切下一些边边角角的,也足够实验中心那边用了。

第二天一早,赵才哲就去取其它的翡翠废料,还得交待一下,太细小  的碎料就不用再琢磨着废物利用了,以后的所有废料都按照每一类的细分区别开来,他留着有其它用处。

  在商言商,秋白艾lì娜的雕刻师傅都是很尽职尽责的,因为过他们手的翡翠全部都是高等料子,谁都舍不得浪费一点点,哪怕是绿豆大小的颗粒,也会拼凑在一起搞个花样出来,价值也是相当不低。

  要知道有些首饰就是依靠花式和造型来吸引顾客的,只要你的用料够好,样式够别致新颖,舍得花钱的人还是很多的。赵才哲也不能要求太多了,那样会打击大家的创作热情,只能是和郑天宝商量过之后决定,除最顶级的料子外,1小于三个毫米的就当做废料来处理,连同粉末一起另外留出来。

  取了料子来到实验中心,褚铁眼正在调柚汁呢,有了前边的成功例子,现在已经能够一窑烧两件到三件了,今天调的轴汁里就加入了蓝宝石、黄水晶以及各色的欧泊等成分,分别是八件瓷器所用。

  看到赵才哲带着陈秋白和赵沐一起来的,褚铁眼也起了心思,让她们俩每人选择一件烧好的素胎,自己选择喜欢的轴色,烧好了就送给她们。陈秋白是这一代里在赵才哲之外最有天赋的,赵沐是褚铁眼亲自收进门的,老爷子很愿意多给她们一点好处。

  轴汁的调配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有了赵才哲的帮忙,也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把八种轴汁全部调好了。又单给俩丫头调制了一样柚汁,在褚铁眼的记录中,会烧出类似于胭脂水轴的颜色,多了珠宝光泽之后应该会更加漂亮一些。

  这种轴色必须是内部施白粞,外部施胭脂轴才会漂亮,如果里外都是一样的胭脂色,看起来就会有一种很腻的感觉,失去了瓷器本来具备的美感,即使柚质再珍贵,烧制的再完美,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了。

褚铁眼也是一个讲究生活品质的人,虽然在郊区的实验中心,但也不会把午饭就那么将就了,早就打电话让人送来丰盛的午餐,爷孙四人吃过了午餐之后,回到了制胎车间就开始给瓷器施轴准备进窑了  瓷胎都是已经烧好了的,上柚的程序也不复杂,褚铁眼让集才哲也一起上手,前前后的两个人也就用了不到半个钟头,十件瓷器就已经入窑了。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专门用来烧制陶器的窑口,叫做“xué窑”:到了商周以后,随着瓷器的出现,又发明了升焰式的窑炉。但是在当时都是把陶器和瓷器放在同一个窑口里来烧制的,并没有专门烧制瓷器的窑口:到了东汉时期左右,才出现了专业的烧瓷窑口。

  一般来说,瓷窑的形式有馊头窑、龙窑、阶级窑、葫芦窑、蛋形窑这几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馊头窑,又叫做圆窑,是最古老的瓷器烧制窑炉,在北方平原和高原地区使用最多:南方因为山区和半山区多一些,就出现了依山而建的龙窑,也就是长窑。

  阶级窑和葫芦窑都是由龙窑演变而来的,阶级窑是福建德化窑的主流窑口形式,现在日本的不少窑口也是借鉴了这种形式:葫芦窑得名于其形状,就像一只倒在地上的葫芦,发展到后来就演变为蛋窑。

  蛋窑是由景德镇的工匠研究出来的,因此又叫做景德镇窑,蛋窑结合了南北不同窑口的优点,高产低耗易于操作,可以说是烧制瓷器的最佳传统窑炉形式,欧洲有很多的窑口就是仿蛋窑设计的。

  赵才哲管褚铁眼设计的窑炉叫做“褚氏窑”今后就要把这个称呼延续下去,无论到了何年何月,都要让人们知道,褚铁眼在瓷器方面的成就和功劳。还有褚铁眼烧出来的瓷器,他也要想个漂亮的名称来冠上去,把褚铁眼的名字让每一个喜欢瓷器的人都知道。

  祜氏窑的形式不同于所有的传统窑炉,按照上扩下窄的形式修建,采用现代的浇筑方式,配合加厚的耐火保温材料层,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在高压之下能够达到恒定,不至于因为炉壁散热的原因而导致窑内温度不稳定。

  保温层表面每隔三十公分就有一条走水的凹槽,以保证窑内的湿度达到平衡,在超过千度高温的时候,也能够产生足够的湿气,但又不会沾染到烧制的瓷器上,破坏柚面的效果。

  窑内不烧炭,也不烧柴,完个依靠环绕着的大型金属电路设施,利用电阻和远红外光波发热的原理进行加温,温度的高低可随意调节,配合相应的降温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所需要的各种高低温度。

  褚铁眼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更改了上百次的方案,结合各种窑炉的长处,又加入了不少的新科技元素,才完成了这种窑炉的设计。

  褚氏窑的最大特点就是成品率高,且不造成污染,可以在任何气候和地理环境中建造,每出一窑的速度要比传统窑炉节约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唯一所受到限制的就是电能的供应。

  他原来的小窑炉就是因为受用电的限制,而不得不进行缩小,每窑最多才能够烧十件左右的瓷器,如果要烧造大型瓷器,就只有四到六件了。

  唐韵的业务是受到军机处支持的,一纸红顶子文件批下来,任何部门都要开绿灯,大部鼻还要积极制造便利条件,不求能够落什么好,但求别得罪了这个不知道是何方神圣的大人物就烧高香了。

  宋武也是个极其会利用有利条件的家伙,拿着批文去电网公司直接给实验中心批下了一条二十万千瓦的专用线,足够实验中心的所有电力用量还有富余。二十万千瓦是多少啊,这样的供电负荷可以同时点亮两百万盏老式的一百瓦灯泡,差不多可以够一个县城的所有家庭照明用电了。

  实验中心所有的设备全部依靠电力运转,冶炼铸造厂的两座熔炉等设备占用了五万千瓦,瓷器烧造厂的三座窑炉等设备占用了九万千瓦,剩下的六万千瓦分给雕刻车间、建筑结构试验车间等部门,以及备用电力。

  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弊端,如果实验中心的所有设备都全力运转的话,唐韵每天就要负担至少四十万以上的电费,这得是一赵多么可怕的电费单啊。

  烧造厂的三座窑炉外边,就各挂着一台两万五千千瓦的变压器,这东西的负荷足够带动一个大型住宅小区的用电了。这三座窑炉只要正式开干,一窑下来就要烧掉好几万的电费,如果不是唐韵这样的单位,还真没几个能烧得起的。

  这也就注定了烧造厂只能烧制精品瓷器,或者作为实验室来用,烧一窑普通的民用餐具出来,赚的钱还不够那点电费呢。

但是这三座窑炉的容量也相当大,一窑最少也能出几百件中等大小  的瓷器,按照唐韵所走的精品路线来看,成本还是能够控制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范围。

  褚铁眼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隐形亿万富豪,但是他在面对这三座窑炉的时候,也有点觉得烧钱烧的心疼了。前期试验的时候,为了摸出宝石柚的成色规律,只能每窑烧一件,而今有了相当的把握,就不舍得那么浪费了。

  十件瓷器进入一座窑嬉烧制,不但少操了很多的心,也把电费的消耗降低在两万块以内,即便是这样也要让那些烧柴、烧炭的窑口鄙视了。

梦想岛中文    超级智能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