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六章 在台湾(一)

梦想岛中文    种玉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除了影视歌曲,孙纯对台湾的印象,就是这首小诗了。那里面淡淡的忧愁,曾让少年的孙纯惆怅不已。而今,本就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如同天堑一般,客机在大陆与孤岛间,非要绕个大圈,经停一下香港才能到达彼岸。

  在航班上找到座位,孙纯就闭上眼准备打盹,这些天他太累了。小心翼翼陪同着韩国来的未来岳父母,跑了不少地方,还回了趟老家山西,接自己的爸妈来北京,双方老人算是正式见了一面。

  身体上的疲劳还在其次,关键是心里累,孙纯已经在害怕,按四个老人的意思,要分别在山西和汉城办一次婚礼,他还不知道被折腾成什么样。

  可惜,天不随人愿。只想在飞机上睡一觉的孙纯,很快被旁边的石清捣鼓醒了,“这是宣传纪律要求,你认真看一下,要都记住了,然后在香港机场处理掉,注意千万别带进台湾。”

  有关的宣传纪律,在出发前专门组织过学习,当时孙纯忙着陪泰山大人,石清也就没逼着他来。可整个摄制组里,主持人是想当然的公众人物,有媒体采访是可以肯定的,石清当然不愿意这个从不关心政治的心上人,因为胡乱说话而惹祸。

  才几天不见,石清觉得男孩子清秀的脸庞竟多了几分硬朗,透出了一些沧桑和成熟。是婚姻是男人长大吗?她心里有些黯然,可惜这催发成长的因子不是她自己。

  本应很短暂的旅途,足足耗费了五六个小时,当摄制组到达台北时,天已经黑了。迎接他们的是台湾电视台的一位频道总监,一个四十岁左右姓李的中年男人,一言一行热情得体,令大陆来的这一行人很是亲切。

  孙纯不喜欢,也不擅长交际,好在他虽是个重要角色,但对方的注意力主要在石清和齐民身上,乐得他一路跟随在队伍后头,欣赏着台北的夜色。一直到了下榻酒店的晚宴上,李总监才向孙纯说了几句恭维话,然后指着席上一位年轻女子介绍说:“这是我们台里的化妆师陆静雅小姐,孙先生在台湾的服装道具以及化妆,就由陆小姐负责。如果还有其它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孙先生直接和我联系。”

  陆静雅是个袖珍女郎,以孙纯的目测,个头肯定超不过一米六,穿了身白色的锦缎上衣,外罩一件粉红色的宽松纱袍,上衣的领口开得甚大,露出一段白玉般的粉嫩胸脯,虽不大,但被贴身的衣服簇拥,也形成了一条浅浅的沟壑。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转,一看就是个活泼机灵的姑娘。

  果然,席上海峡两岸的电视人正式介绍完毕之后,陆静雅就迫不及待地向孙纯问道:“孙先生,你的皮肤比我的还好哎,有什么护理秘籍没?你都是用什么化妆品的?”

  话虽说得急促,可语调却是柔柔的、嗲嗲的,甚至有些奶声奶气,令人心生好感。

  “唉,唉,我可没什么秘籍,平时就是用水冲一下,冬天才用点护肤霜,也不讲什么牌子的。”在大庭广众下,被一个姑娘咨询护肤美容的事,孙纯不免尴尬。

  他倒是没有撒谎,皮肤好是天生的,就是小时候在地里夏收,父母一星期下来能晒成个非洲人,可他最多红上几天。后来莫明其妙地练上了道家的养生功,皮肤更是晶莹透亮。

  陆静雅夸张地做了个惊叹的表情:“哇!这就是传说中的丽质天生吗?”一屋子的人全笑了,孙纯的脸红得像猴子的屁股,一双眼不知道该往哪看,只能对着一桌的菜肴使劲。

  陆静雅没放过他,推开座位走到孙纯边上,用力拉了拉他,“站起来让我看看”。

  孙纯接触过的女孩儿不少,还没见过这么“邪恶”的,头一次见面,就让他这么下不来台,连主位上的石清,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这是她心爱的男人啊,被这么一个小姑娘欺负,可陆静雅的下一个动作让她忍耐住了。女孩子从一个纸袋里拿出一件天蓝色的丝绸长衫,在孙纯身上比了比,“啧,还是天生的衣服架子,穿什么都好看。”

  小个子的女人吃力地把长衫举到最高,可还是到不了孙纯的肩头,看着木头桩子一样的大个子男人,陆静雅不乐意了,“嘿,你能不能低一点儿啊,人家够不到你啊。”

  孙纯这才明白过来,这女孩子是在给他试装,看来对方考虑得非常周到,连他出镜时的衣服都提前准备好了。好在长衫是罩衣,孙纯就在房间里把长衫穿好,又迈步走了一圈,心下十分满意。

  长衫不是普通的丝绸面料,比较重,也比较垂,显得格外挺括。长衫上绣了些暗纹,像是一些古玩上的纹饰。孙纯这两年录制了上百期的节目,前前后后准备了十几套的长衫,虽不完全懂行,却也明白这男人的传统服饰,如何既不花哨,又不失体面,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台湾同行给他准备的这件行头,肯定费了不少功夫,一时间,他对陆静雅产生出的怨气消散了不少。

  台视的李总监也满意地点点头,客气地对身边的石清解释:“主要考虑到孙先生和女主持人的服装搭配问题,我们也准备了几套。届时请石小姐对比一下,再决定他们录像时的服装。”

  在前期策划过程中,两家电视台就明确,一家出一位主持人,合作录制这几期节目。原来在季小娜和孙纯之间,还有个头疼的取舍问题,但随着季小娜的淡出,石清她们这边也就只有孙纯一人了。

  “今天累了一天,明天上午就好好休息,我们下午去故宫博物院踩点儿,再确定拍摄的时间。石小姐,你看这样安排好不好?”

  随着石清的点头同意,酒桌上再一次热闹起来。都是中国人,一样的血脉,一样的语言,两岸的电视人很快交融在一起。

  孙纯在《鉴赏》栏目组的第一年,拍的最多的就是北京的故宫,采访最多的也是故宫的专家。现在节目中的文物评审团成员,大多还是出自故宫,所以他对故宫的了解,远比一般人要多得多。

  无数的老专家都对孙纯发出过这样的叹息:北京故宫的建筑,应该算得上世界第一,藏品的数量,可能也是世界第一,但要说过藏品的价值,这世界第一,就要算台北的故宫了。

  1948年底,从北京故宫精挑细选的贵重文物,辗转运送到台湾。当时国民政府的军舰,分三批一共运走了近三千个大箱子。

  挑选这些文物的都是中国当时的专家学者,他们认为像鼎这样的金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其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五千多件,其中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

  风和日丽的午后,孙纯站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一时间想得呆了。

梦想岛中文    种玉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