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081章 高度

梦想岛中文    晚汉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汉代处于封建集权主义的高速发展期,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年幼的皇帝登基,太后掌权,相信外戚理所当然。

  在他们眼中,外戚总比外人靠得住,尽管有王莽的前车之鉴。

  “府君之言也是实情,幼帝登基太后秉政,为了稳定朝局,太后自然会重用外戚。

  不过小生以为,重用外戚也并非全是坏事,只不过需要对其权力合理制约,加强帝权和太后之权!”刘玘说道。

  “有道理,依你之见,莫不是要加强三公之权,以此来制约外戚、宦官?”李瓒问道。

  李瓒当然是想摸一摸刘玘的底,虽然何颙几乎从未看走眼,不过总不如自己亲自检验来的实在。

  “非也!小生以为,为加强帝权,三公的权力绝对不能加强,还应该进一步削弱,应继续遵循光武帝的政治方针。

  现在的外戚之所以能够左右朝政,就是因为其及军权和政权为一身,比如说大将军兼任录尚书事,而这本身是皇帝的权力。

  小生以为,已经进一步提高尚书台地位,现在至少要提高到与九卿相同,二千石吏!”

  李瓒一听,摇摇头:“刘郎,如今尚书台的权力十分巨大,尚书令之所以是一千石,就是官职卑微方便控制,光武帝用其来架空三公,也就是此原因。

  你刚才说要削弱三公的权力,如今却又要提高尚书台,这不是相互矛盾?”

  刘玘笑了笑继续说道:“府君,其实这完全不矛盾!尚书台虽然有权,然而其长官地位过低,很容易受到外戚和权臣的控制,也缺乏必要的威信。

  小生以为,如果时机成熟,铲除掉祸国殃民的宦官之后,应该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

  “不知如何改法?刘郎心中可有思路?”李瓒更加感兴趣。

  “小生以为,改革之法可以归纳为五个字:拔、建、复、扩、分。

  拔,即将尚书台位置提高至九卿二千石,尚书左右仆射、尚书均秩千石,依旧主管全国政令。

  建,可将侍中独立出来建寺,位置同样相当于九卿,再增加一些士人担任的黄门郎,取消宦官担任黄门郎的制度,同时赋予他们监督权,防止尚书台权力独大。

  复,就是恢复中书令一职,分尚书台之诏令权。仅以上两点,还不足以加强皇权,应恢复中书令一职,同样由士人担任,只负责诏书,秩禄比二千石。

  如此一来,尚书台只管政令,侍中对于尚书台、中书令所发出的政令以及诏书进行复核,就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现在尚书台的权利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已经有六位尚书,不过他们只有六百石,也就是一个正局级干部。

  虽然二千石太守担任尚书,经常被认为是平调,而且他们也很乐意,然而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是一千石,则大不相同。

  古代的各个官位都是经过几百年漫长的演变而来,刘玘不可能一下子把集封建专制集权为最高程度的“军机处”制度搬出来,官吏们不可能接受。

  而只能够把最近的先进制度拿出来说事,后来魏晋时期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尚书、中书、门下制度在此时拿出来再合适不过。

  尚书令在秦代就有,只不过六百石而已,主要的职责当然是在皇帝的旨意下书写诏书、政令等等。

  中书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发展,期间反反复复,自西汉汉成帝废除中书令之后,东汉并未设立中书令,出诏书权在尚书台。

  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皇权和相权、三公权的争夺。

  李瓒与李宣听罢,都觉得刘玘的观点非常新奇,而且又挑不出任何毛病。

  “刘郎,那后面的扩、分二字又作何解释?”李宣很有些心急。

  刘玘感觉酒意渐渐上来,于是又喝了一大口热汤,然后示意旁边的侍女继续加热开水。

  “要说这扩字,则更简单,就是应该扩充御史台,让其成为皇帝的耳目,对全国所有的事务进行监察,包括军队。

  如今地方刺史涉政情况严重,由于多半的职能相当于地方官,对地方根本无法有效监察。

  至于侍御史虽然数目不少,不过他们位置太高,达到六百石,因此办起事来畏首畏尾。

  小生以为,侍御史主要应该留在京城监察百官,地方上,就从那些县尉、县丞、功曹、主簿、督邮、五官掾、州从事等人当中选拔一些二三百石吏,让他们充当监察御史。

  由于他们秩禄不高,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这些人势必敢作敢为,敢于揭发弊端和贪官污吏,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监察效果。”

  说完这个“扩”字之后,他看了看了二人,见他们父子二人听得非常认真,于是又喝了一口热汤接着说:

  “最后一个字‘分’,此字由于涉及到兵权,因此最重要。小生以为应当彻底变革统兵制度,首先改革尚书台六曹,整合其职能之后增加兵曹尚书。

  兵曹尚书主管军令、军备、招募、考核等等,分割大将军之权,同时,可考虑多设几名大将军,奖励那些有功的军人,同时也可以相互牵制,说得更白一些,就是…”

  设立五兵尚书是自曹魏开始,从那以后军队的管理与指挥权分离有了制度保障。

  “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五兵尚书最后演变为隋唐时期的兵部尚书,一直持续到清末。

  刘玘把自己政改大致思路说完,李瓒与李宣非常惊讶。

  特别是李瓒,他心中很激动:伯求果然未看错人,刘玘这见解可不简单,他这些改革是站在帝王的角度来看的呢,谁能有这个高度?

  同样受到过他好评的曹操呢?据自己所知,曹操也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也不过是提出一些“治乱世用重典”的改革办法而已。

  此时的大臣,如果忧国忧民之人,大多会提出一些政治经济改革举措,然而一般不会涉及到体制及架构改革这样的核心问题。

  因为那是皇帝的事情,擅自提出来非常犯忌讳。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改革措施百分百会得罪当权者,得罪既得利益者,最后少不得落个身首异处,最低也是全家流放。

梦想岛中文    晚汉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