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096章盼星星盼太阳(四)

梦想岛中文    汉家大侄子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张生知道,今日这一场辩论非同小可。他本就是肩负着推广华夏统一论的使命来此,当下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对蒯通。

  张生提及公子扶苏,是因为扶苏在儒生心中有着良好的形象,并且践行仁义之道,当初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便是借用了项梁与公子扶苏的名义。由此可见,扶苏在山东百姓中的强大影响力。

  因此便是蒯通也不能全面否认张生的话。蒯通道:“公子扶苏若在,秦朝或可苟活数岁。但之后呢?难道皇帝还能个个都像扶苏公子一般,对百姓存仁慈之心吗?”

  蒯通当下朗声道:“其实说到底,还是帝国体制有问题。周朝虽然宣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周天子管辖的是诸侯王,诸侯王各自负责管辖治下的百姓。诸侯王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对待百姓无不尽心尽责,不会勒索百姓太多。因为他一旦提高治下赋税,百姓便会逃亡他国去了。”

  “帝制则不然。皇权深入乡里,秦朝赋税,百姓需缴纳收成十之五六,甚至更多。即便丰收,百姓亦只能维持温饱而已。一旦遇上蝗灾、干旱,百姓只有弃田逃亡。帝国徭役更甚,有时百姓还要辗转千里服役。如此种种,岂不更说明周制比秦制要好吗?”

  蒯通一番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即便需要对华夏一统论抱有好感的学者,此时也都纷纷点头。

  张生面向韩信问道:“敢问齐王,是否已经满足据齐割据了,不再贪图他国土地了吗?”

  张生也不等韩信回答,反而问道:“即便齐王满意,被大王驱逐的田氏能满意吗。大王为图后世安稳,是不是还要攻伐被大王撵至小岛的田氏呢?楚与齐接壤,大王担心楚国将来灭齐,会不会先下手为强一步灭楚呢?”

  “试问项羽当初立一十八路诸侯,如今又幸存几位在世?在场诸位,有谁能劝说项王罢刀兵的?又有谁能劝说汉王收手的?秦制或许没有周制美好,但最终还是秦取代了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有谁在意你们所谈论的美好了?”

  “若是大家不能劝说他们动刀兵,就暂且不要奢谈什么仁义了。华夏一统,本就是历史中滚滚洪流,不可避免之事。毕竟,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人间也只能有一个主人。诸位不妨趁战乱尚未平息,思考帝制该如何改善帝制,制约皇权。不要学孔夫子一般,沉湎在过去的时代中!终不得重用。”

  张生的话,可以说将许多人都得罪了。但张生的这番话,却也让许多人清醒了过来。

  蒯通还准备了许多关于分封制优于帝制的论述,但他却无法证明分封制比帝制强大。

  其实也正如蒯通论述的,帝国可以从百姓手中攫取更多,支配更多,可也正因为如此,秦制比周制更先进。

  而先进与人们向往的美好无关。

  韩信宣布结束今天的辩论,众人各自散去,张生则在学子的簇拥下离开,比起那些陷入思考着的学者,学子们更迫切地想要与张生讨论华夏一统论中的观点。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精心准备的辩论,便就这样草草结束。

  蒯通拱手向韩信请罪道:“大王,此番是臣轻敌了。张生来稷下,绝对是有备而来。”

  “蒯先生,抛开私人的立场与利益,你老实与我说,华夏一统论是对是错?”

  蒯通苦笑道:“大王若这般想,却是入刘信之毂而不自知了。观点没有对错。却正如张生所说,终究还是力量的比拼。便是秦制,其实于大王也是无碍。凭借大王之才能,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大王莫如两不相助,趁此时机北上,尽吞河北之地,夺河东、太原以为屏蔽,则霸业可成,帝业也期也!”

  蒯通说得十分尽兴,却看到韩信沉默不语,询问道:“大王心中是何意?”

  韩信道:“我当初自立齐王,便是因为迟疑刘信所谓的华夏一统论不可行。所以凭我抚恤河北之德行,自立齐王。今日张生所言,纵然依旧是刘信准备的蛊惑言语。但终究还是将虚伪的道德面具揭开,露出了血淋淋的现实来。”

  韩信说了许多,蒯通却依旧未了解韩信的态度,因此依旧看着韩信。

  韩信道:“若华夏一统无可避免,不如让这一天早日来到。如此天下元元皆能得到安养声息。李左车!”

  辩论结束后,李左车并未离开,只是所占位置距离韩信与蒯通二人尚远,听到韩信呼喊自己,李左车这才上前面向韩信拱手应对。

  韩信道:“我给你两万兵,你与赵广他们一起,为我渡黄河,入河北之地,救援邯郸!”

  李左车听罢,却是恐惧大于了欢喜,无他,只是因为韩信再次将自己与赵广绑定在了一起。

  韩信入齐前,所率大多是河北子弟。后来又在齐征召新兵,即便如此,韩信四万士卒中依旧有一半是河北人。

  本来这并无什么大碍。但在韩信自立为齐王后,军中便已经有了议论声音。韩信做了齐王,他们这些来自河北的子弟兵又该如何自处?

  他们的家在河北,家人也在河北。若说在齐地立足,房子有了吗?谁来给这差不多二十万光棍介绍媳妇儿?谁来给他们光明的前途?

  军中情况如此,便也给了李左车、赵广等人操作的空间。

  李左车总觉得韩信已经洞察到他们的谋划。

  韩信并未察觉到李左车的脸色,只是因为蒯通极力反对此事:“大王若是不图河北也就罢了,却又为何不合时宜的去救援刘信。即便要给刘信人情,为何又不亲自领军?偏偏让一个赵人领兵,到那时,怕是人情也终将得不到。”

  韩信自负道:“两万河北士卒而已,算个甚?齐国乏勇士也?若我愿意,便是十万兵也能拿出来。”

  李左车低头不语。蒯通却是热情褪却,退意已生。

  却说李左车得到韩信授予的兵符后,来到临淄城外兵营接管了河北子弟为主的兵马后,一时间军营上下欢声雷动。

  陪同韩信一起在临淄城墙上观看军营情况的蒯通一时失声。

  韩信叹息道:“我或可能阻止李左车入河北,但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河北子弟思乡之情,日甚一日,不过放他们归去。”

  蒯通叹息一声,问道:“大王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韩信面向南方,只说了两个字:伐楚!

梦想岛中文    汉家大侄子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