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710柏林情话

  第711章710《柏林情话》

  3月19日一大早,张桂芳就起来和面。

  昨儿个唐植桐说想吃面条,今儿就得安排。

  面粉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反复揉搓成团,拿到案板上用擀面杖一点点按压延伸成饼。

  张桂芳时不时的往面饼上撒些面,防止面饼黏连,不一会的工夫,面饼的直径就变得比擀面杖还要大。

  摸摸厚薄,张桂芳觉得差不多了,遂将面饼叠起来,然后手里操着刀,“嘎达嘎达”开切。

  “妈,今早吃面条吗?”凤芝被外面的动静吵醒,穿上衣服,揉着惺忪的眼出来。

  “嗯,快洗脸刷牙。”张桂芳没有回头,专心切着面。

  四九城吃面有讲究,面条的宽度得应季而变,天冷的时候就细一些,天热的时候就得宽一些。

  细一些凉的慢,大冷天“吸溜吸溜”吃口热乎饭,从内舒服到外。

  夏天就不成了,哪怕宽面条凉得快还不过瘾,还得再过一遍井水,俗称凉面。

  眼下这时节,不适合吃凉面,所以张桂芳切的面条没有那么宽。

  切好面条以后,往上面撒点面粉,然后双手抄起来一抖擞,放在盖帘上等待下锅即可。

  至于吃法嘛,张桂芳打算一会问问儿子。

  “我简单做个炸酱吧。”唐植桐起来后,听了老妈的问询,答道。

  四九城吃面条一般有两种吃法,炸酱面和凉面。

  炸酱面能一年吃到尾,荤腥是必不可少的,再搭配几样时蔬菜码儿就是一道美味的家常便饭。

  凉面偏清淡,基本没有荤腥,白水面条在井水里洗个澡,捞到盘子里,撒上咸菜粒、黄瓜丝、蒜末,搅拌一下就能吃。

  条件有限,唐植桐做的也不麻烦,主料是昨儿晚上晾好的鲜嫩香椿芽,切丁备用。

  小半勺猪油下锅,油热起来以后,将香椿芽丁一股脑的倒进去翻炒。

  虽然油不多,但尽量让每个香椿芽丁都粘上丝丝油星。

  炒的差不多时,再放入酱油、盐调味,然后盛出来当炸酱。

  条件有限,也只能先这么着了,不过对于香椿芽来说并不算单薄。

  在四九城百姓的食谱上,香椿芽唯一能跟大荤沾上边的恐怕只有香椿鱼儿一道菜。

  其他什么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豆,都是滴上两滴香油就算完事,哪怕是香椿芽炒鸡蛋,恐怕也是以水炒居多。

  “哥,你说面条可以拌苹果酱吗?”煮面条的空隙里,凤芝洗刷完,盯着锅里的面条流口水。

  “甜面条?你怎么琢磨的?邪门的吃法。”唐植桐知道妹妹这是惦记着苹果酱,不过还是摇头拒绝了妹妹的提议。

  豆腐脑、豆浆有甜咸之争,但放在面条上,恐怕都是吃咸口、辣口,即便是有点点甜也是以调味为主,而不是喧宾夺主。

  尽管没有苹果酱,凤芝依旧埋头干饭,就差将头埋在碗里了。

  “妈,您今儿抽空焖点黄豆吧,今晚咱做点香椿豆吃。”唐植桐吃的也香,家里的主粮是玉米面,吃面粉的时候少了。

  虽然每个人粮食定量中的面票比例没变,但现在粮店供应的面粉并不是很及时,已经隐隐有下降的趋势。

  “行。”张桂芳点头应下,看了眼孩子们,准备给吃完的加上两勺汤。

  面条汤里有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面粉,是绝对不能浪费的,得喝进肚子里,原汤化原食。

  “什么是香椿豆?”小王同学还是头一回听说,好奇的问道。

  “香椿芽跟焖黄豆拌的凉菜,滴上两滴香油,挺好吃的。”唐植桐牙一呲,说道。

  所谓的好吃要看跟谁比,香椿豆比不过大鱼大肉,但比拌野菜还是可口一点的。

  吃碗面条,灌上半碗汤,都快出门了,唐植桐才想起自己今晚得继续去换香椿芽,与香椿豆无缘呐!

  “妈,我这阵子一直忙,学校里有些事没顾上处理,今天可能得晚些时候回来,你们先吃不用等我。”唐植桐一只脚踏出了门,另一只脚还在屋里,停下脚步,算是通知了一声。

  “知道了,我多拌点香椿豆,给你留着。”张桂芳在屋里应了一声。

  小王同学也听见了丈夫的话,笑笑没言语。

  丈夫现在身兼数职,肯定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的,自己这边能帮上忙的少,自然不能再拖后腿。

  经过二十来天的忙活,唐植桐被接见后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终于告一段落。

  今儿唐植桐正儿八经的坐在教室里,补起了作业,甚至下午还去了教室。

  “唐老师,今天没去单位啊?”今天星期六,有线系下午没课,罗志平来到教室后贱兮兮的问道。

  “落下的作业太多了,今天往前赶赶,你今儿怎么没回家?”唐植桐活动一下僵硬的手腕,搓了搓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处的茧子。

  常年拿锄头在地里刨食的,手心都会有茧子,学生以及干部因为时常写字,中指第一关节处也大多有茧子。

  再下去几十年,农民的茧子不会消失,但牛马手上的茧子将会被腱鞘炎所替代,因为到时候除了学生外,基本上都已不再用笔写字,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平板。

  “嘿嘿,嘿嘿。”罗志平听唐植桐这么问,自己先不好意思的笑了。

  看罗志平这副表情,唐植桐仿佛明白了什么,促狭的朝他挤挤眼,没再言语。

  这人呐,做了贼就容易心虚,罗志平就是其中之一,接收到唐植桐饱含深意的眼神后,他连忙辩解道:“今晚咱学院里放电影。”

  “电影?基本每个星期六都放吧?”唐植桐还以为罗志平要干些不想让人看到的事情,没想到说了一圈只是个电影。

  “每星期都放,但今天不一样,是北边过来的片子!”一说到这个,罗志平兴致就有些亢奋,两眼亮晶晶的冒光。

  “之前也放过北边的片子吧?就跟你没看过似的。”在电影这方面,唐植桐阅览群片,可谓之见多识广,不光北边的,东边、西边的也看,各种类型、各种尺度都略有涉及。

  虽然看得多,但有些片子唐植桐是不碰的。

  生活已经够累了,看几部电子榨菜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只要爽就完了,有太多思想内涵的电影,唐植桐是不愿去费那个脑子的。

  而眼下的电影嘛,几乎都带有时代的特色烙印。

  来到这个年代以后,唐植桐虽然也看过电影,但大多数都是为了跟小王同学一起找个角落独处探讨人生,真正全场看完的并不多。

  “这次不一样,以是内供片,放以前是根本不拿出来放的!”说到这里,罗志平就不累了,神神秘秘的跟唐植桐说道:“这部电影里面有那种镜头。”

  “哪种?没钱买衣服的那种吗?”唐植桐调侃道。

  “咦,唐老师你变坏了,你是说的没钱买衣服吗?”罗志平也不傻,正值青春热血期,一聊到这个话题更来了劲头。

  “我说的就是没钱买衣服啊,《白毛女》看过没?喜儿没钱买衣服。”唐植桐看罗志平懂了,却开始装傻,总不能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说些少儿不宜的吧?毕竟真有人侧耳倾听啊!

  面对唐植桐玩味的笑容,罗志平一怔,只能回应道:“对对对,跟我想的一样。”

  “哦?那这次放映的是北边版的《白毛女》吗?”看罗志平硬着头皮附和,唐植桐嘿嘿一笑,没有就此放过他。

  “唐老师,这次放的是《柏林情话》,听说里面有这种镜头。”侧耳倾听的同学有沉不住气的,从前排转过头来,左右两手分别呈现鸟嘴状,然后彼此靠近。

  “嚯,怪不得班长这么期待,这可比没钱买衣服喜庆多了。”唐植桐不知道现在手语有没有统一,但这个动作基本都能明白,嘴对嘴嘛。

  说完,唐植桐还怜悯的看了罗志平一眼,这可怜孩子没吃过什么细糠,一个接吻的镜头就兴奋的不得了,这要是真看过没钱穿衣服的电影,又会作何感想?

  不过,学校这么做妥当吗?给一群荷尔蒙爆表的青年男女看这种电影,这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干点别的事吗?就不怕出事?

  “唐老师,去不去看?”罗志平邀请道。

  播放《柏林情话》的通知已经贴出来了,学校里有看过内供版本的同学早早将关键镜头给舍友讲了一遍,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就有不少同学怀着一颗虔诚的学习之心期待着夜幕的降临。

  “算了,我就不去了,得去趟科研班,这几天事情多,我负责的部分进度有些慢,得往前赶赶。”唐植桐摇头拒绝了,一个接吻的镜头有什么好看的,一点都提不起兴致,还不如当年小放映厅的影碟片起劲呢。

  不过这种镜头对时下的青年来说就是绝杀,国产电影第一个有亲密镜头的是《庐山恋》,还有二十年才上映,而且里面只是亲了下脸蛋。

  “你们去吧,该学的学,该批判的批判。”唐植桐说完,意有所指的再次点了一下罗志平。

  唐植桐管不着学校怎么安排,但老小子别净学些糟粕回来,到时候搞出人命,自己这个生活委员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呢?

  下午吃饭的时候,宿舍里甭管是结了婚的,还是没开过荤的,都参与了《柏林情话》的讨论,一时间荤段子满天飞,把几个初哥听的兽血沸腾。

  吃完饭,打算去看电影的早早的去了操场占据有利位置,唐植桐磨磨唧唧刷完快餐盒,去了科研班。

  一进教室,唐植桐照旧是先将几个零部件给毕彬,然后环顾一下四周,问道:“组长,今儿人有点少啊,都干嘛去了?”

  “看电影呗,听说能涨见识,都去开开眼了。”毕彬一边量着唐植桐用挂搓出来的零部件,一边漫不经心的回道。

  “《柏林情话》是吧?组长不去开开眼?”唐植桐坐下,看着毕彬忙活,教室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也有点心不在焉,一副想去看电影涨见识的模样。

  “不去,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只会拖慢我做航模的速度。”毕彬专注着手里的测量工作,时不时还对照图纸看一眼。

  “组长,你这样下去容易单身啊。”毕彬的觉悟够高,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唐植桐哭笑不得。

  “着什么急啊,等工作了靠组织分配呗。”毕彬一本正经的说道。

  “你还真别说,这想法可以。”唐植桐给毕彬竖起了大拇指,虽然早已过了组织分配对象的阶段,但现在的工会也好、妇联也罢,都不会看着职工单身,多多少少还是会介绍一些的。

  “嘿,现在谈了也没什么用,工作大概率分配不到一块去。还别说,你这零件加工的真不赖。”毕彬放下手里的游标卡尺,将唐植桐做的拿在手里仔细摩挲着,夸赞道。

  “马马虎虎吧,大家干的都不错,雏形已经出来了。”唐植桐不在的这几天,科研班的同学也没闲着,三个组的船模都已经做好了骨架。

  “人多力量大嘛。保温箱的事情,我们是这么想的…”毕彬放下手里的零件,拿过自己的笔记本展开放在唐植桐跟前,自己也坐下,跟唐植桐逐条过了一遍科研组的讨论结果。

  “大家伙的想法不错啊,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让我耳目一新很受启发,不过我觉得保温箱的第一大功能就是保温,而且一定要保障可靠性、稳定性。”对于科研组的努力,唐植桐以鼓励为主,但也砍掉了部分想法。

  众所周知,机械或者电子产品,功能越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零部件,这零部件一多,就不太好保证稳定性了。

  眼下无论是材料还是技术,都不适合往功能齐全方面去发展,万一大晚上的发生故障却不能及时被发现,带走的可能就是一条小生命。

  “行,那我们再讨论讨论,看看怎么改。”毕彬听懂了,把这事接了过去。

  “接下来就要做模型了吧?我先给你点经费,该买的买,材料方面要跟科研班分清,不能占了学校的便宜。”唐植桐说罢,从兜里掏出来三十块钱递了过去。

  “正巧明天星期天,我带同志们去把材料买回来,星期一一块把收据给你。”毕彬没有客气,伸手接下。

  “行,一切由组长做主。”

梦想岛中文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