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743章 机会来了,得抓住

  “陈默,你听说了吗?小黄车要黄了”

  “什么情况?”

  “你没看论坛吗?我刚试了,押金提不出来了。”

  “我的99”

  “99算个屁.我上个月刚交的199!”

  办公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几个同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网上的传闻。

  有人翻出了论坛截图,上面详细记录了小黄车押金难退的种种证据。

  “总部离咱们公司就半小时地铁,去线下会不会能要回来?”

  “走不走?现在去说不定还能赶上。”

  “请半天假够了吧?”

  “不用,一来一回两个小时足够了”

  “同去同去,这不是小数目,够我吃一周饭的了。”

  “就是,现在挣点逼钱容易嘛!”

  很快,陈默和十几个同事组成了“讨债小分队”。

  然而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大众的消息永远是滞后的.

  当陈默跟着小伙伴们到了总部之后,看着大厦内蔓延出来一支长长的队伍,长到沪市迪士尼门口的队伍都得叫爸爸,陈默和小伙伴们人均头皮发麻。

  “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其中一个小伙伴小声嘀咕。

  时间给予了答案。

  从上午到下午,他们滴水未进。好不容易挤进大厦,却发现里面还有更长的队伍在等待着他们。

  最终,他们见到了人去楼空,几个员工在扫尾办公,机械地重复着“登记信息”的流程。

  那张薄薄的登记表,成了199元押金最后的归宿。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原本他们请了半天假,却整整耽搁了一天,反倒公司扣了他们一天工资,不光199没要回来,又搭进去了好几个199

  几天后,该公司线上退款通道开通,他提交后看到排队页面上的排队信息,心当时就死了.

后来该公司以退押金为名,举行了一系列附带条件的退押金活动,比如在新开的商城购物达到金额退押金、邀请好友退押金、理财退押金  总之就是利用押金当沉没成本,怎么恶心怎么来!

  通过这199,陈默更关心这家公司后来的点点滴滴。

  从而了解到戴维当初并非没有机会挽救小黄车的命运。

  那时,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作为戴维的伯乐,曾是最看好他的人,不仅亲自下场投了天使轮,更为小黄车牵线搭桥,还为其引入了滴滴的战略投资。

  然而当朱啸虎提议小黄车与摩拜合并时,固执己见的戴维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

  最终,失望的朱啸虎选择清仓小黄车股份,套现离场。这成为小黄车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

  滴滴最初对小黄车寄予厚望,不仅投入巨资,还派驻专业团队协助运营,希望将其打造成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但商业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善意,滴滴的真实意图是通过收购小黄车补齐其出行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戴维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他既想借助滴滴的资金和流量壮大小黄车,又不愿让其成为滴滴的附庸,这种“借鸡生蛋”的策略最终激化了矛盾。

  当滴滴明确表露收购意向时,戴维不仅断然拒绝,更反手将滴滴的高管团队扫地出门——就像他当初拒绝朱啸虎的合并提议一样决绝。

  失去滴滴后,阿里系成为小黄车最后的救命稻草。

  彼时腾讯已重仓摩拜,共享单车赛道除了阿里再无其他重量级投资者。

  可惜戴维手握这根救命稻草却浑然不觉,仍沉浸在自己是资本宠儿、商界新贵的幻梦中。

  当小黄车上线微信小程序时,阿里方面立即约见戴维,要求其下线微信入口,只保留支付宝流量,毕竟阿里投资意图就是想通过小黄车当流量入口。

  戴维再次强硬拒绝,据说这一决定彻底激怒了老马,直接促使阿里转而扶持哈罗单车。

  就这样,戴维将各路资本一一得罪。

  最终,他陷入1600万用户押金无法退还的困境,被列入失信名单,不得不远走他乡卖咖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

  这位曾经的汽车记者审时度势,在创业仅三年后在背后高人指示下将摩拜以37亿美元出售给美团,个人套现15亿元完美退场,成为一段商业佳话。

  如果戴维作为普通北大毕业生可能早就妥协,但他显赫的家世,父亲的庞大能量,给了他坚持己见的底气。

  区区数亿的收购价码,远不能满足他“改变世界”的野心。

  可惜他志大才疏,空有乔布斯般的抱负,却无相匹配的才能与格局。

  这是陈默前世对小黄车败局的认知。

  如今站在更高维度重新审视,他意识到戴维从接受多方融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问题的核心在于那要命的“一票否决权”机制。

  小黄车五大股东:戴威、朱啸虎、滴滴、阿里及经纬,都拥有这项特权,导致公司决策屡屡陷入僵局。

  小某书中都说全女团队好,如果真的好,那最牛逼的不是公司某部门,不是法院,而是大学女生寝室。

  就是因为5人寝室能建十多个群一样,每人想法都不一样,谁也不听谁的,所以很难成事。

  小黄车也是同理,滴滴否决了孙正义15亿美元的融资;戴维否决了与摩拜的合并;阿里又否决了滴滴的收购要约。

  这种“不让我如意,大家同归于尽”的畸形权力结构,注定会将企业拖入深渊。

  这也是为什么彼岸集团有且只能有一个声音的根本原因。

  就像人体只需一个大脑指挥,但需要双腿协调前行。

  李武算是一条腿,而现在,机会来了,陈默决定给戴维再加一道保险。

  思忖片刻后,他拿起电话拨给吴旦:“这几天你去办件事.”

  简短交代后,陈默转动老板椅,远眺窗外的百望山。

  眼前仿佛浮现漫山遍野的黄色垃圾,或许这一次他能顺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加油,我看好你!”

  邮件里简短的几个字,让李武心头一热。

  这句话,他太熟悉了。

  几年前,当他作为青藤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登台演讲前,院长亲自过来就是用同样的话语鼓励他的。

  没想到时隔多年,院长还记得。

  这份认可让他既感动又振奋。

  ——当然,如果他知道陈默对每一个有潜力的员工都会说这几句话,或许就不会这么激动了。

  在饿了么,李武已经是华北大区总经理,属于核心管理层的一员,年薪加分红早已突破百万。

  熟悉的环境、稳定的业务、默契的团队按理说,他没什么不满足的。

  可当他看到内网那封《打的出行招募新业务负责人》的邮件时,心跳还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就是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业务太过熟悉,熟悉到令他失去了挑战性,没有挑战就意味着止步不前,而他现在只有26岁。

  如果他已经35岁,或许会选择安于现状。可他才25岁,正是渴望挑战、渴望突破的年纪。

  更何况,这个新业务的内容,让他瞬间燃起了兴趣。

  数年前,他从东北的一家小网吧出来,兜里揣着好不容易攒下的工资和老板大叔从自己小金库掏出的那3000元。

  让他备考青藤学院,为他送行,这份恩情他现在还记在心里。

  如今,他早已不是那个小网管了,爹妈不想来京城,在老家盖了跟别墅一样的大房子。

  在尔滨,他出资给老板大叔赞助的“腾达网吧”已经开了两家分店。

  腾达腾达,飞黄腾达,名字起的可真好。

  李武这辈子,最感激四个人:

  生养他,虽然家庭穷困但依然默默支持他的父母;

  当年即便网吧缺人,但依旧支持并资助他赴京赶考的老板大叔;

  以及,创办青藤学院、给了像他这样的普通人“逆天改命”机会的院长。

  所以,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混日子。

  他想继续征战、为彼岸开疆拓土。

  这些年,他接触过不少青藤学院的同学,发现大家身上都有同样的特质——不甘平庸,敢拼敢闯。

  饿了么和打的出行虽然同属彼岸控股,但各自独立运营。

  青藤的校友们分散在彼岸集团各个公司各个岗位,大家却始终记得那句有些中二的热血口号:

  “一切为了彼岸。”

  这早已成为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信念。

  所以在看到有新的机会,尤其是这个共享单车的场景描述,让他目光大亮。

  犹记得当初去青藤学院报考,在天通北苑地铁站下车需要坐公交转乘北七家,那个路堵得呀,他当时就感慨要是有个自行车解决最后几公里的路程该多好。

  后来,随着学业和工作的忙碌,这个念头渐渐被搁置。

  而现在,机会来了。

  理想照进现实。

  在当下的城市交通环境里,短距离出行一直是个痛点——开车太麻烦,走路太累,公交地铁又无法覆盖“最后一公里”。

  虽然京城已经有了公共自行车,但和速通卡办卡退款一样,得去固定点办卡、取车、还车.

  麻烦。

  在移动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了。

  而共享单车,恰好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李武看到这封邮件后,几乎瞬间就认定:这个业务,大有可为,非我莫属!

  当然,李武也有自己的私心。

  饿了么虽然是外卖巨头,但本地生活市场的布局还需要时间。

  他想要更进一步,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机遇。

  乱世出英雄。

  共享单车这个新业务负责人的位置,就是稍纵即逝的机会。

  所以,他没有丝毫犹豫,并全力以赴。

  幸运的是,经过与王炜建的深入沟通,他凭借“根正苗红”的青藤背景、从底层一路晋升的扎实履历,以及在外卖大战中展现出的卓越能力.

  最终他在一众强力竞争者中,成功拿下了这个岗位。

梦想岛中文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