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67章 热得滚烫

  花城八月的桑拿天,有点难顶,如果车再坏路上了,这下更是满大街‘熟人’。

  好在只是传动链条脱落。

  车上备了钢管,拿来当撬杠复位,再找了家路边的修车店,该保养的部件都保养下。

  这伙计跟他这两个月也不容易,一天都没休息过。再不出问题,陈家志都要慌了。

  修车师傅忙活了三四个小时,陈家志才开车往家里走,易龙搭易定干的车先回去了。

  即使吹着车风,身上也直冒汗,浑身难受。

  还好过了洛溪大桥,街道两边植被茂盛,大树下的阴影会让他获得一刹那的凉爽。

  盛开的紫薇和三角梅也会飘来阵阵花香。

  约摸十点时,三轮车才驶入了被晒得滚烫的碎石道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让人担心会不会爆胎。

  菜农们也都回来了。

  男人们光着膀子,坐在台阶上,汗流浃背,拿着蒲扇不停地扇,屋里放着悠扬的音乐。

  见他回来,敖德海几人都来帮着把菜筐卸下,放到阴凉的地方。

  一个个的都直喊热。

  李秀也出现在了窗户里,“家志,快回来吹会儿风扇,等下就吃饭了。”

  陈家志擦了把汗,看了看被太阳直晒的琉璃瓦房顶,李秀额头也冒出了细汗,她这时候还不能直吹风扇。

  “等一下,我盖几张遮阳网到房顶上去,太热了。”

  随即他又看向光着膀子的男人们,喊道:“都来搭把手,在房顶上盖一下遮阳网,要凉快得多,我出网。”

  此前陈家志就想盖了,但一直没抽出空,这两天雨水没了后,温度直线抬升,尤其是今天,热得受不了。

  一栋房子全部盖完,也用不了一亩遮阳网,早有准备。

  男人们纷纷来搭手,一人站一个位置,借着竹竿、竹梯和绳子,半小时就盖好了。

  “哎,好像还真凉快了些。”

  “是噢,陈老板这办法真管用!”

  “就和地里的菜一样嘛,盖了遮阳网,温度就没那么高,也没那么晒了。”

  做好饭的妇女们感受了一番效果后,都纷纷称赞了起来。

  这法子现在也不难理解。

  地里好大一片黑网呢,呃…还没盖,这会儿才又匆匆出门盖网。

  菜田盖网也麻烦,不能早了,也不能晚了。

  盖了网,又去洗了把脸,泡了种子,这才开饭,温度高,也都是些清凉的饭菜。

  放凉后的稀饭,以及凉拌黄瓜、清蒸鱼,再炒了份菜心。

  饭桌上,陈家志、易龙和易定干不时说一些市场上的经历,陈家芳和李秀也听得入神。

  尤其是这两天陈家志的提价过程,让二人听了不由会心一笑。

  陈家芳说:“就是你们工人收菜太浪费了一点,地里还有好多可以收的呢,这盘菜心就是在昨天收了菜后的地里掐的,看着还不错吧。”

  李秀也用筷子夹了一根菜心,说:“是有点浪费了,家志,你要不要给永锋他们说一下,像这种也都掐去卖了?”

  陈家志摇了摇头:“这种菜也掐进去就不好看了,也很难再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李秀说:“我看菜都差不多,都是好菜,这不也能吃吗?”

  陈家芳:“一块七一斤,一亩地里起码还能收出100斤菜心,这就是170块啊!”

  “账不是这么算的,如果菜不好,但凡多一点问题,也卖不出这么高的价钱。”

  顿了顿,陈家志看向易定干:“你看易哥他们空心菜才卖多少钱一斤。”

  易定干:“好好的,你扯上我干什么!”

  李秀:“能多收一点是一点吧。”

  陈家志:“工人会受不了的,本来就是晚上摸黑收菜,还要一点不浪费,想想也不可能嘛。”

  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一会儿,陈家志依然没有把陈家芳和李秀说通。

  主要还是认知和传统的节约观念,好好的菜不要了,就是有很多人看不过眼。

  前世李秀种了几十年菜,都没有改掉这一点。

  让她收排菜,她能把根条小的菜心,夹在一手菜的菜叶子上,从前面看菜头看不出一点问题,但里面夹带了私货,陈家志很是被客户吐槽了许多次。

  吃了饭,抽了支烟,一群男人又去洗澡间比大小后,陈家志才回到屋里。

  小豆豆又睡着了。

  陈家志盯着看了一会儿,睡得很香。

  李秀说:“这遮阳网还真是有效果,豆豆睡起来都舒服了不少,难怪中午要给菜心盖遮阳网。”

  “黑色吸热嘛,就是不能防雨水渗透。”

  “遮阳网里面盖层薄膜呢?”

  “不行啊?”

  “不行。”陈家志笑了笑:“短时间可以,久了就不行,遮阳网是吸热的,温度太高,薄膜本来能用两三年,这样一搞,能用一年就不错了。

  而且对菜也不好。”

  看了一会儿娃,陈家志又拿出笔记本,翻看了起来。

  “又看啊,早点睡”

  “看一会儿。”

  “看什么?”

  “这三批菜心的产量。”

  “给我也说说,产量是不是越来越低了?”

  “嗯,但收入还可以。”

  李秀躺在了床上,床上铺了凉席,手里也拿着蒲扇偶尔轻柔扇风。

  电风扇则对着陈家志。

  他也一一说了起来。

  “第一批菜心,采收74件,亩产2220斤,收入3330元。”

  “第二批菜心,采收68件,亩产2040斤,收入3400元。”

  “第三批菜心,采收62件,亩产1860斤,收入3100元。”

  李秀听了后,不由说道:“看吧,产量越来越低,收入也在下降。”

  “…没腰斩就不错了,夏天菜心产量本来就更低。”

  早上没巡田,但他也大致清楚地里的情况。

  现这阶段主要是稳住出菜,有菜出就有收入。

  再博一下最后一波行情。

  今天是七号,八月的那一场台风应该也不远了。

  陈家志也越发肯定最后一次行情出现在八月末九月初。

  这几天播种合适,菜心播种也不少,2号、4号、6号都播种了一批菜心。

  后面还得更密一些,一天一播种,陈家志在纸上算了一下,711号都不缺地播种,再往后就不够了。

  所以七月中旬播种的芥兰,七月下旬播种的芥菜,都得提前采收。

  最后一波行情还是主攻菜心。

  定下计划后,陈家志才干脆放下笔记本,给泡的种子催了芽后,才躺床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李秀聊着。

  李秀说早上工人们浇了水、打了地,是不是又该追肥打药了。

  陈家志也说今天哪些人拿了多少菜,付了多少钱,也说易龙进步挺大,帮了不少忙。

  “家志。”

  “嗯?”

  “我想出去干活了。”

  “这才半个月呢,在家带娃也是干活,不一定非得下地,地里人不少,忙得过来,再多歇几天吧。”

  “最多再歇五天,再歇久了,别人会说我闲话的。”

  “行吧,依你。”

  “又该去存钱了。”

  “嗯”

  “今天车坏的时候你怕吗?”

  “没啥好怕的。”

  “哪天你去看车吧,你驾照应该也快了,合适就把车买回来。”

  “嗯”

  “想好买什么车了吗?”

  “这辆车还是要以多装菜为主,舒适性可能没那么好。”

  “还是不要亏了自己。”

  “我没事,怕你想出去,坐着不舒服”

  “在菜场也挺好,你睡吧”

  午后的知了叫个没完没了,像个不知疲倦的高音喇叭,除了疲惫极了的人,其余人会很难入睡。

  李秀便没睡着。

  躺了一会儿后,便又坐了起来,拿着蒲扇,一会儿看看身前,一会儿看看身侧,一大一小都在恬静的熟睡,屋外的蝉鸣声便更聒噪了。

  时而也起来走走,翻翻他写的笔记,买的杂志,又去厨房提前熬一锅稀饭。

  等娃醒了后,又开始奶娃逗娃,娃也不哭不闹,软萌的声音也很轻很轻,房间里始终很安静。

  等再次变得嘈杂时,已是三个小时后,敖德海几个菜工呵欠连连的出门揭遮阳网。

  但依然热得厉害。

  揭了网后,便又回来歇息,做晚饭,时不时传来砰砰砰的声响,她也去了厨房,把煮好的稀饭凉着,又跟着炒菜。

  回屋时,家志依然躺在床上,仿若未觉。

突突轰轰  又过了一会儿,微耕机的轰鸣声让李秀皱了皱眉,回头看了看,床上的人只是翻了个身。

  透过窗户,她看着戚永锋推着微耕机到了菜田,然后便在地里来回穿梭。

  片片青菜也沐浴着下午的阳光,家志说这叫光合作用,遮阳网盖久了,青菜的产量和品质也会下降。

  从阳光正盛,到日落西山,直至天空染上淡淡的暗影,床上的人才翻身起床,用井水洗了把脸,便又拿着种子匆匆出门。

  菜田里也鲜活了起来。

轰鸣的农机,翠绿的青菜,躬身的背影,成群的飞鸟,撒野的狗子  一连三天,都是差不多的场景,仿佛时间定格。

  但种子会发芽,幼苗会长大,成熟的青菜会采收,空出的土地也会一次一次耕耘。

  时间一刻也定格不了。

  李秀想到了家志提过的相机,相机能定格时间,但早就说买了,也一直没空去买。

  相机如此,电视机也如此。

  说去看车也没去。

  一催他,他就说等下雨,下雨就有空休息了,休息就去看车。

  钱越存越多,一天攒一天,家里又有了一万八千元。

  一让他去存钱,也说等下雨。

  这老天爷哪有下雨的迹象,空气都被晒得扭曲滚烫,黝黑的菜农更加黝黑。

  只有她,白净了一些。

梦想岛中文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