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14章 节日来临

  如今出口是江心菜场和繁荣菜场重要的市场渠道之一。

  出口单价高,订单量也逐渐增加,且随着东南亚国家货币升值,菜场的蔬菜出口量还将继续增加。

  然而,陈家志本能觉得这不能持续,原因他又一时想不通。

  但这已经足以让他警醒,出口要做,又不能过于依赖出口。

  捋清了思路后,陈家志感觉大脑放松了下来,随即从桌上的塑料袋里拿了个荔枝剥来吃。

  荔枝是敖德良前几天从茂名带回来的白糖罂荔枝,汁多,味道清甜。

  他这些天还吃了妃子笑等数个中早熟品种,但感觉都不如白糖罂好吃。

  不过最让他期待的还是颇受推崇的桂味和糯米滋,两个都是晚熟品种,还得等几天才有得吃。

  增城基地的前期规划工作已大体完成,易定干便研究起了小楼、派潭、正果三个乡镇的农副产品。

  这是原定计划之一,卖当地农副产品,巩固扶贫成果,从而引起陈观叶的持续关注。

  但又不可能完全不赚钱,水果便是很有希望的品类,其中又以荔枝为重点,增城荔枝自古以来就很出名。

  只是靠谱鲜生没有经营水果的经验,只能先行摸索。

  亲自品尝便是方法之一。

  连吃了三个白糖罂荔枝后,童刚敲门走了进来,手上拿着份文件。

  “老板,端午节的送礼清单都准备好了。”

  “好,我看看。”

  节日礼物主要分成了三块,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行政关系。

  礼物也大同小异,主要是粽子、咸鸭蛋和荔枝等农副产品,也打算从增城采购,顺带做个小推广。

  陈家志挨个看完,道:“没问题,就按这个准备。”

  城里城外节日的氛围都渐渐地浓厚,但于菜场而言,只是更忙了。

  陈家志走出办公室,热浪袭来,六月中旬的花城已经很热了。

  然而,也正是这份酷热,才让菜田只是又过了一周,就变得颇为有生机。

  陈家志眺望着菜田,空心菜在微风下摇曳,对农人来说,就像是在搔首弄姿,嘴里还喊着客官来砍我呀。

  这样的要求让菜农有点难以拒绝,临近中午时,戚永锋来了办公室,脸颊上残余的汗水掩盖不了笑容。

  “老板,空心菜明天开割了。”

  “嗯,可以割了,这茬空心菜追的不错,李才两三天前就在催了。”

  “才总也给我打了电话。”

  戚永锋笑道:“最近空心菜能卖到两块每斤,扦插的两百亩应该能卖一百万出头,播种子的一百亩要晚一些,但也应该能赶上尾巴。”

  陈家志说:“这可能就是因祸得福了。”

  “还是得多亏了公司的冷库。”

  扦插和播种空心菜也要成本,这茬价格高,利润可能比较高,但单靠空心菜也不足以挽回被淹的损失。

  大头还是靠提前采收入库预冷躲过了灾害的那300吨菜,这300吨就卖了160万。

  如果没有冷库,即使追了一茬空心菜行情,也挽不回所有损失。

  戚永锋心中很有数。

  要想发挥好冷库在台风季中的作用,还真得稳定播种,徐徐图之,总能再抓住机会。

  午饭陈家志和李秀都是在食堂吃的,食堂的饭菜算不上多好吃,但胜在免费,量大,油水也多。

  对菜工来说很实惠,一到中午时食堂里人就满满当当,穿着干活的衣服虽然旧,但也不再破破烂烂。

  还有菜工随身带着便携式收音机,干活时也能听听歌。

  随着收入提高,菜工们也更有胆气消费了。

  李秀身上还带着相机,脸上挂着汗水,手里拿着蒲扇呼呼的扇,也不忘给陈家志扇两下。

  陈家志拿过蒲扇帮她扇了几下,说:“拍照时间可以集中到早晚嘛。”

  李秀又喝了一大口凉白开,道:“要过节了,想拍照片寄回家的人很多,只早晚拍根本拍不完,等会儿吃了午饭还得去拍。”

  食堂里有风扇,但吃饭也热,菜工们吃饭也没那么讲究,不管男女,都是大口大口的吃。

  也有自带碗打了饭菜回出租屋吃的,这种人一般都会开小灶,在家里做些喜欢的食物。

  匆匆吃了饭,李秀又去拍照,她很喜欢给工人拍照,听工人们聊着家庭琐事。

  这些工人都是一对对夫妻,有小孩或者老人在老家,赚了钱便想给家里寄钱寄东西,或者是多寄几张照片回去。

  夫妻组合占了菜场工人的九成以上,是菜场的绝对主力,干活也最为勤恳踏实,家庭条件也在一点点变好。

  陈家志也去看了一会儿李秀拍照,还帮着瞎指挥了一通,被赶走后才又回了办公室。

  吹着空调,吃着荔枝,又打开电脑捣鼓了一会儿。

  1996年的网络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在5月时,沪市出现了中国第一家网吧。

  不过陈家志仍不习惯电脑的复杂操作,还是刷短视频和听更轻松一些,现在他只是把电脑当成一种工具。

  就目前而言,对他的帮助还很小。

  玩了一会儿电脑后,陈家志又接到了黄建远的电话。

  “陈老板,马上端午了,黄川今天要回菜场,我让他给你带了点东西回来。”

  “黄总有心了。”

  黄建远笑道:“这是我应该的,说实在的,连州合作基地搞这么成功,我正发愁该怎么感谢陈老板。”

  陈家志道:“不用那么麻烦,合作基地本身就是合作共赢,农户增加了收入,公司也赚了钱。”

  黄建远说:“但如果你把基地选在阳山等更近的地方,赚的钱更多。”

  陈家志又说:“但选在阳山,也没有黄总的鼎力相助,基地可能也不会这么成功。”

  “陈老板,你这人也是有趣,有时候自信狂傲,有时候又格外谦虚,不管怎样,这次算我欠你个人情。”

  连州合作基地近来出菜量稳中有增,连续十来天出菜量都在50吨以上,价格也很公道。

  合作基地的农户家家户户都开了一个好头,收入不菲。

  这个端午节也喜气洋洋,牵头组织的黄建远感觉在家乡父老面前很有面子。

  陈家志想了想,笑道:“黄总,那这份人情我可现在就要用了哦”

  黄建远愣了愣,又说:“有什么需要,陈总你尽管说。”

  陈家志道:“最近一两个月从印尼、马来、泰国来的订单在变多,我想找人咨询一下东南亚的经济情况。”

  黄建远蹙了蹙眉,问道:“陈总是想到东南亚投资吗?”

  “不是。”

  陈家志细说了一下自己对蔬菜出口东南亚的风险担忧,也提到了货币升值这点。

  黄建远地处香江,地处金融中心,想咨询这些事较为简单,当即答应了下来。

  傍晚快要下班时,黄川也从连州回来了,也带了一大堆东西。

  “老板,这些都是给你的,有我叔送的,也有从家里带来的。”

  陈家志点了一下,有连州带来的粽子、腊味和黄精酒等特产,也有从香江来的护肤品和玩具,都还挺适合。

  收了东西,陈家志又问了下连州的情况。

  黄川笑了笑,“老板,你如果去连州,肯定会受到热情招待,最近有市领导去合作基地调研,还登上了报纸,大为赞赏。”

  傍晚,陈家志等李秀给工人拍完了照,把护肤品拿了出来。

  “给你的,护肤品。”

  李秀眉眼弯了弯,“你什么时候去买的?”

  瞧她这高兴的模样,陈家志犹豫了下,还是说道:“黄建远送的,以后我带你去香江买。”

  李秀说:“反正我就当你送我的了。”

  天边只剩黄昏的余晖,夜幕逐渐临近。

  陈家志开着车把东西拿回了家,彭国真和陈家芳正在厨房里忙着。

  “妈,看我带啥东西回来了。”

  陈家志把每一样东西都给彭国真过了一眼。

  彭国真道:“这是别人送的,又不是你自己去买回来的。”

  陈家志拿出黄精酒,道:“连州特产的黄精酒,喝了补气养生,等会儿一起喝一杯。”

  彭国真笑了,“这个好。”

  陈家志又问道:“二姐,小龙小虎在哪,也给他们带了东西。”

  陈家芳笑道:“在楼上玩电脑,说是在学技术,你喊一下他们下来吃饭吧。”

  陈家志上楼看了看,易龙易虎的确拿了本书在电脑前一边看一边摆弄电脑。

  “小龙小虎,先下去吃饭,给你们带了东西回来。”

  “好,马上来。”

  两人学得很认真,陈家志也很希望两外侄能在电脑上有所作为。

  他是很难从头再学这些东西,但毕竟体验过未来生活的便利,知道信息技术才是未来。

  翌日,斜阳才洒向菜畦,菜农们就已弯腰在收割空心菜,一天就割了数十亩地。

  下午时,易定干又从增城拉了一轻卡车的农副产品回来,忙碌了一天的菜工在下班时收到了又一年的端午节日礼品,对菜场也又多了一份认同感。

  与此同时,一车车空心菜也奔赴江南市场。

  节日前的市场空前火热,批发商和采购商都卯足了劲儿,本就繁忙的63号档也再度提升了一个档次。

  请:wap.xshuquge.net

梦想岛中文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