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一统契机?

  凉州。

  中军大营。

  种谔拾着文书,连连注目。

  截杀梁乙理!

  这一招,其实与阵斩李谅祚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区别就在于,截杀梁乙理的影响会更大。

  阵斩李谅祚,仅是局限于影响党项人和吐蕃人,并借此拓土五州。

  而截杀梁乙理,则影响的是辽、周、夏三大政权的格局,甚至于有机会就此拓土燕云十六州。

  “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青铜峡!”

  种谔沉吟着,掂量起来。

  自西平府至西凉府,通常来说是有三条路线,也即南、北、中三条线。

  其中,南线涉及过陕西,中线涉及渡黄河,北线涉及走沙漠。

  梁乙理走的是独创的第四条线——半中线,半北线。

  首先,沿着中线走,主要走黄河较为平缓的地带。

  其后,沿着北线走,主要走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带。

  单就路线而言,可谓既平坦,也不缺水源。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较为耗费时间。

  相较起单独的北线和中线,起码得平白浪费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

  而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青铜峡,也即行军路线中较为关键的节点。

  贺兰山有山口,可设伏。

  腾格里沙漠有一条可供补水的小河,可设伏。

  青铜峡涉及渡河,可设伏。

  三者,或多或少都有优缺点。

  贺兰山,其优点是易设伏,缺点是位置太过深入,行动起来的危险系数太大。

  腾格里沙漠,其优点是敌人补水容易松懈,缺点太过平坦,一旦操作不好,就可能被敌人上马逃走,亦或是形成军阵反击。

  青铜峡,其优点是易半渡而击,缺点是敌人已经有了防备,失败的可能性太高。

  “嗒——”

  “嗒——”

  “嗒——”

  上上下下,唯余淡淡踱步声。

  约莫半炷香左右。

  种谔眯着眼睛,有了决意。

  “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石羊河。

  一里半外,小山上。

  约莫有三四百人,齐聚于此。

  “人要来了。”

  种师道微趴着身子,低声道。

  就在小山坡的正向,约莫两三里左右,正有连绵大军,不断的向着河水的方向行进。

  单是从军卒行军的速度上讲,就可知晓这是一支疲敝之师。

  不过,这也不奇怪。

  自西平府至石羊河,足有七百余里,大军日日行军,任谁也得疲惫不堪。

  好在,不出意外的话,这种疲惫将不久矣。

  从石羊河至西凉府,也就不到两百里而已,六七日就可行军抵达。

  “杨可世。”

  种师道低声一唤,自有一名小将走近。

  “让人去通知种将军、姚将军,可即刻行军。”

  “不过,大军补水,起码得耗费一两个时辰,不必急于一时。”

  “记得叮嘱两位将军,行军莫要太过急躁,小心让马儿没了冲锋的力气。”种师道吩咐道。

  此次,为了斩首梁乙理,熙河边军足足出动了两万余人。

  其中一万五千人,为种谔统领,埋伏于石水河下游,相距此地约莫有十里左右。

  有五千人,为姚兕统领,埋伏于石水河以南的一低洼之地,相距此地约莫有六七里。

  两军的位置,都并非是固定不动,而是会根据西夏斥候的动向有着相应的灵活变动。

  至于以种师道为主三四百人,主要就是掌管火炮、炸弹。

  人少,行动较为轻便,也便于躲藏,可相距一两里左右观察。

  “是。”杨可世低声应了一下。

  “呼!”

  种师道长呼一口气,左望一眼,右望一眼。

  就在其身边,有着五六人,一样的微趴身子。

  一双眼睛,甚是清澈透亮,俨然都是眼神颇佳的好手。

  种师道低声吩咐道:“梁乙理为三军统帅,衣着服饰、行径举止定是与其他人不同。”

  “都仔细找一找。要是找得到梁乙理,种某单独给大伙发点赏钱。”

  一声令下,几人连连点头,越发仔细观察起来。

  约莫一两百息。

  “大人。”

  一声低唤,一人向着石羊河以北的一处阴凉地带指了过去。

  却见那阴凉地带,单独摆了一张桌子,有一人披紫带玉,居于中央。

  余下几人,也都是将领,却都身子微微前倾,一副讨好的模样。

  种师道眼神不太行,但也可窥见一点大概。

  仅是一眼,便是心头大振。

  “果真是他。”

  种师道左右望去,连忙问道:“可有把握打到他?”

  一人伸出大拇指,试着瞄了两下。

  其余几人都向其望了过去。

  俨然,此人在火炮的瞄准方面,颇有“权威”。

  “一里六分左右。”

  瞄了几下,那人摇了摇头:“大人,一发估计有点悬。”

  “不过,若是可十发皆由小人来瞄准,小人有七成把握可炸死梁乙理。”

  火炮技术,至今也就研究了不到五年。

  炸弹和炮弹的研制,经过江昭的提示,自是有了非同一般的飞跃。

  可炮统的瞄准技术,涉及到的东西实在太过繁杂,江昭也属实是无能为力。

  这也就使得,火炮的瞄准技术有偏差。

  当然,这种偏差也就两三丈左右,在大军团作战中几乎可忽略不计。

  不过,要是涉及精准瞄准,未免就有点吃运气。

  按照这名士卒的意思,十发火炮都是一人瞄准,运气就算是再差,也起码能有一两发精准打中人。

  这么一算,成功概率自是不低。

  “嗯!”

  种师道沉吟着,忽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现在是何职位?”

  “小的李三,为队副。”

  “大人,李三在西北军中都是有名的火炮手。”一人附和道。

  “好。”种师道点着头,也不迟疑,干脆道:“你就放心瞄。”

  “要真是炸死了梁乙理,种某就上奏主帅,单独为你破格擢拔四级。”

  四级?!

  李三心头大震,连忙下跪,重重一叩:“谢过大人。”

  就连其余几人,也不免流露出根本掩饰不住的羡慕之色。

  大周的武将有两种。

  一种是将门子弟,亦或是有门路、有人脉的野生武将子弟。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识字,甚至有的人可能还会一点兵法,一旦入伍,就是入了品的武官,或为九品,或为八品。

  无论是顾廷烨,亦或是种谔,都是此中行列的人。

  至于种师道,就更是“人脉逆天”。

  大相公的弟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军中横行的人物。

  其一生成就,无非是五品、四品、三品、亦或是枢密大臣的差别而已。

  另一种,则是从底层一点一点的杀上去的武将。

  这一类人不少,但鲜少有身居高位者,较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枢密副使狄青。

  这也是不识字、没门路、没人脉的普通士卒的晋升路径。

  五人为一伍,设一伍长。

  什人为一什,设一什长。

  五十人为一队,设队副、队正。

  一百人为一都,设副都头、都头。

  这基本上就是尚未入品的晋升等级。

  其中,若是步卒,副都头、都头皆未入品,若是骑兵,副都头、都头大概率会有类似于承骑郎、承信郎、承节郎一类的从九品散官位。

  就此,便算是入了品,称得上一句“武官”。

  往后,便是五百人为一指挥,设副指挥使、指挥使,都是必定入八品的职位。

  散卒、伍长、什长、队副、队正、都头、副都头,合七阶,也就是自“卒”转为“吏”的晋升路径。

  而今,种师道承诺可为其单独破格擢拔四级,也就相当于从队副一下子干到副都指挥使。

  一下子从“吏”,就转为了从八品的“武官”,说是逆天改命,也并非空话。

  如此,也就怪不得李三心头为之震动。

  “尔等几人也可相助。”种师道沉声道:“若真是可炸死梁乙理,便都擢升两级,也并非不可。”

  “谢过将军。”

  几人心头大喜,连忙行礼。

  连缀擢两级,已经足以让几人成为队副、队正。

  “吏”也是有等级的。

  其实,一旦干到了队副、队正这样的位置,手底下就有了五十来人,也算得上是军队中的“小领导”,日子不说有多舒适,但也绝对不差。

  就连朝廷发放的军饷待遇,也会有所不同。

  小领导和大头兵的日子,肯定不是一个档次。

  从大头兵到小领导,不说逆天改命,却也相差不大。

  于是乎,几人连忙跟着协助,捣鼓起来。

  或是垫石头,或是搬炮弹,或是检查火炮零件,都甚是积极。

  一炷香...

  两炷香...

  三柱香...

  就在即将到达四柱香的那一刻,地面渐渐有了微弱震动。

  相当轻,不仔细注意,甚至都不可能察觉。

  就像一里半外的西夏士卒一样,根本无法察觉分毫。

  “大人,种将军、姚将军,都已至三里外。”一人飞奔而来,大汗长淌的通报道:“就待大人火炮为号,便可行军冲锋。”

  “好。”

  种谔点头,旋即望向李三:“怎么样?”

  “大人放心,已是无误。”李三一脸郑重的点头。

  “其余人,准备火炮。”种谔一挥手,吩咐道。

  此次,三四百人足足配备了五十门火炮,就算是三轮换着开炮,一次性也足以放出十六发左右,几乎已经可形成“密集火力打击”。

  “是。”

  火炮相继搬了上来。

  约莫十息左右。

  “点火!”

  一声令下。

  引线,簌簌作响。

  “咚!”

  “咚!”

  “咚!”

  连着几声轻响。

  “嘭——”

  “嘭——”

  惊雷般的爆炸声,猛地响起。

  “怎么回事?”

  梁乙理一惊,连忙起身。

  仅是一刹,其便知晓是有人在以火炮轰炸。

  不过,火炮一炸,军卒、马匹都不免为之惊动起来。

  就连经过训练的马匹,也是一样。

  毕竟,经过训练的马匹仅仅是不怕马惊,而非是不怕死。

  生物的本能,就是求生。

  有了爆炸声,但没人牵着,马匹自是胡乱逃窜。

  上上下下,实在是太乱。

  梁乙理无奈,就要下令往后撤去。

  就在这时....

  “嘭!”

  一声爆炸,猛地响起。

  梁乙理眼前一黑,不可置信的望了望身上的孔洞,旋即...慕然倒地。

  “国相!”

  “杀——”

  “杀啊!”

  隐隐约约,唯余淡淡的喊杀声,似是响起。

  四月十七,阴。

  西平府,中军大营。

  文武大臣,一一肃立。

  副都统军李清拾着一道文书,微阖着双目,面有悲戚之色,无声流泪。

  “国相,遭人截杀,不幸辞世!”

  一声落定,上上下下,齐齐哗然。

  其实,从大军回营的那一刻,就不断有了相关流言。

  但,这一消息真的被公然宣布,还是让不少人心头为之暗骇。

  国相独子、国相相继亡故,这意味着什么,实在是一目了然。

  国中,就要变天了!

  “唉!”

  一声长叹,尽想惋惜与哀意。

  李清摇着头,已是满面泪色。

  任谁见了,也得暗道一句“好狗”。

  “呼!”

  大呼一口气,李清眼中猛地闪过一丝锐利,大袖一挥,毅然道:“我不信!”

  “我不信天下竟有如此巧的事情。”

  “国相行军西凉府的决策,大周人是如何得知?”

  “国相行军的具体踪迹,大周人又是如何得知?”

  “国相的行军兵力,若无人告知,大周人又是如何得知?”

  “国相亡故,其中定有隐情!”

  “此事,必须得彻查到底!”

  凌冽之势,让人心神为之一摄。

  不时有人相视一眼,眼中暗含忧虑。

  诚然,身正不怕影子斜。

  但问题就在于...就怕这不是简单的彻查。

  而是,政治清洗!

  “监军使何在?”李清大喝一声。

  “某在。”嵬名阿吴一步迈出,一脸的凝重。

  “查!”

  “大查特查,务必要查出真凶!”

  李清叱道:“且莫说真凶是在军中,便说真凶是在京中,李某也必得为国相报仇雪恨!”

  “是。”嵬名阿吴一礼,眼中闪过一丝狠色,郑重退下。

  “这——”

  “统军大人。”

  一名武将走出,质疑道:“未曾上报京中,便清查军伍,未免于流程不合吧?”

  “呵!”

  “自边疆至京中,单是消息传递,就得十余日之久。”

  “如此漫长,若不提早彻查,岂不让真凶有机可乘?”

  李清淡淡瞥了一眼:“有道是清者自清。”

  “若非真凶,岂会质疑李某的办公流程?”

  “来人!”

  一声大喝,尽是怒意:“拖下去!”

  一时间,上上下下,人人自危。

  蔚州,中军大营。

  “哈哈!”

  赵策英持着文书,不禁拊掌大笑。

  “大一统之机,已是有矣!”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花雪飘飘飞

梦想岛中文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