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20章你真的懂什么是网络小说吗?

  这句名言一出,一下子就让全场一众学子沸腾起来。

  “悟空传,好经典。”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

  不只是现场。

  直播间内,这一句一出,更是掀起了无数人的热潮。

  “当年我就是看了悟空传,然后才看的网文。”

  “我也是,哪怕十几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这句话。”

  “今何在,悟空传…这已经是一个传奇。”

  网络文学为什么值得研究。

  倒不是现在研究出了多少的文学价值。

  光是能引起这么多人追读,这已经是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陈扬也是点点头。

  说起来,他也受到过悟空传的影响。

  只是当年他看悟空传的时候,当时还不知道悟空传是网络。

  等他知道之后。

  今何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相信大家对于这句话一定很熟悉,这样的经典的句子,我们可以说,在传统纸质书籍当中,我们很难看到。不是大家天赋不够,也不是大家的才华限制,他就是因为载体的不一样。”

  “载体的不一样,这也让作者写出了与之传统纸质作品不一样的句子。或许,连他们当时在写这一些句子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些句子会这么经典,甚至十几年后,大家仍能提起。”

  陈扬并不是天生做理论研究的。

  但写得网文多了,看得网文多了,本身他对于网文就已经有了很高的见解。

  或者也不是什么见解。

  他就是将自己对于网文的看法说出来而已。

  “网络这种全新的载体,让一众写作者们在网上畅所欲言。他们不被传统所束缚,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于是,自然而然,他们就与传统纸质写作区别了开来。这就像当时竹简上写字一样,因为竹简携带的不方便,所以大家在竹简上写作,必然希望用最少的文字,记录最多的知识。于是,道德经,论语…就这般出现了。如果换一个载体,换成网络。我想,道德经可能不是5000字,他会是5万字,50万字,甚至是500万字。”

  说到这里。

  有善于思考的学子举手提问:“陈扬老师,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代表网络写作随心所欲,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这样一来文字不够凝炼,也会太过于小白。”

  “理论上来说,会的。”

  “那这样的小白文是否会比不上传统经典作品?”

  “这个怎么说呢,文学这东西非常不好比较。因为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就如唐诗宋词一样,唐诗显然比之宋词更为凝练,但拿宋词去比较唐诗,认为宋词比不上唐诗,这也不是一件比较公平的比试。”

  “随后还有元曲,明清…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时间往靠近我们,词句越不凝练,这是时代的发展。但并不代表明清比不上元曲,元曲比不上宋词,宋词比不上唐诗。相反,太过于凝练,反而会阻碍文学的传播。比如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唐诗宋词,但他看得懂网络。”

  “再比如《春秋》这一部史书。因为这部史书写得太过于凝练,往往几个字就代表着一件很大的历史事件。可这样的史书,很多人直接就看不懂。后来就有人给春秋做解释,于是就有了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光是凝练这个标准,并不能评价文学高低。”

  当然。

  文学评论本身上就不是物理化学一样的有公式。

  一千个读者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评价又不一样。

  “其实这里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鄙视链,比如写诗歌的看不上写的,写的看不上写散文的,写散文的看不上写其他的…而网络文学,恰好是在鄙视链最低端。但实话实说,文学类型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写的好的作品,他就是好的文学作品。”

  陈扬是写网文的。

  同样。

  他在很多时候,都在做很多提高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事。

  虽说此前网络文学在市场上赢得了大众。

  其实很多人内心里面,仍并不是看得起网络文学。

  陈扬知道。

  这需要时间。

  不过。

  既然陈扬在做网络文学的研究,那他便要扭转大家对于网络文学错误的看法。

  此前陈扬讲的载体,只是其中之一。

  接着。

  陈扬继续开讲。

  “刚才我问过一个问题,什么是网络文学。有一位同学回答,在网上写作的作品,他就是网络文学。虽然这有一定的意义,可是,我们来看看当年容树下的这一些作家。李寻欢,安妮宝贝,郭小四,韩韩…这里面除了今何在之外,绝大部分人,我们媒体都不会再称他们是网络作家…这是为什么?”

  这一说。

  众人一愣。

  对啊。

  为什么。

  他们不是在网络上写成长的吗?

  按理来说。

  他们是第一代网络作家,还是网络名家。

  他们应该是网络作家啊。

  可他们现在的身份,却并不是网络作家。

  “陈扬老师,会不会有一些作家认为网络作家拿不出手,不好意思称自己为网络作家。”

  有一位学子举手回答。

  陈扬赞赏的说道:“没错,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陈扬虽然是想提高网络文学的地位。

  但他也不会随便瞎扯。

  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初期,网络作家,网络文学并不是那么的受欢迎,也不是很拿得出手。也就是现在稍稍好一些,甚至,哪怕就是现在,仍有很多人看不上。于是,有的一些知名作家不称自己是网络作家,这很正常。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其实拿现在我们的看法来说,这一些当年的网络作家,他们写的作品,未必称得上是真正的网络文学作品。”

  这话一出。

  更是让众人奇怪:“不对啊,他们写的不就是网络吗,怎么不是网络文学作品了?”

  不待大家反馈。

  陈扬直接就说道:“因为之前大家说的,在网上写作的作品,就是网络文学,这太宽泛了。比如说我们写的日记,我将他发到了网上,他就变成了网络文学?或者,我写的传统的散文,现代诗,甚至是古体诗,我将他发到了网上,他也是网络文学?”

  “明显上,这有一些不对。因为在我们眼里,好像不是啊。网络文学,似乎是那些连载更新,有着各种类型的作品,像诛仙,飘渺之旅,大千世界,我来自亿万光年…这一些作品才对。”

  台下掌声传来。

  逼又来了。

  “所以,真正要定义的话。我会说,网络文学是那些在传统网络平台发布,以连载更新,商业写作为目的作品,这就是网络文学。”

  陈扬提出了一个网络文学新的定义。

  当然。

  这个定义也不是完全的准确,但基本上包括了99的网络文学作品。

  “这个定义是我总结出来的,可能还不是特别准确,有待日后大家补充。但这个定义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当你还不明白什么是网络文学的时候,你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运营网站。”

  之所以不太准确。

  因为有一些作品不在陈扬定义里面。

  比如《明朝那些事儿》。

  这就是一部网络。

  但这部作品即有传统文学属性,又有网络文学属性。

  可他又与正统的网络不一样。

  另外当时作者写的时候也并不是以商业写作为目的。

  他纯心就是写着玩,可没想到就火了。

  但他确实是网络。

  而真正要完全概括什么是网络,他其实有些难。

  用广义的说法,在网上写的就是网络。

  虽然有一定的道理。

  可他未免太宽泛,也不适合。

  用狭义来说,适合倒是适合,但有一些独特的作品,就会在这个定义之外。

  陈扬只能用一个稍微能框住大部分网络的定义。

  “还是拿容树下来说。朱威廉虽然创建了容树下,但他也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网络文学。在他的想法里,他与很多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认为在网上写作的作品,他就是网络文学。于是,他就按着这样走。可事实上,我们现在来看,安妮宝贝,李寻欢…他们写的其实也不能叫网络文学,他们应该还是传统文学。或者说,他们写的是有网络属性的传统文学。可这种网络属性又不是特别浓,最终…当网络文学发展到1.5时代的时候,容树下并没有跟上脚步,渐渐的衰退了下去。”

  衰退的过程很漫长,陈扬并不一一介绍。

  但其实也很明显。

  容树下连真正的网络文学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又怎么能经营得好一家网络文学网站呢?

  在他眼里,如果认为在网上写作的作品就是网络文学。

  那么。

  他又怎么会诞生出后世那么多开创流派,各种意想天开,各种类型的网络呢?

  “陈扬老师,什么是网络文学1.5时代。”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问道。

  陈扬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1.5时代。为什么是1.5,我不将他称之为2.0时代。就在于这个时代有些混乱,他渐渐搞清楚了什么是网络文学,但对于网络文学仍然是认识不太够。同时,他没有建立起网络文学的商业逻辑。”

  陈扬翻开PPT,继续说道:“在榕树下出现之后,也有其他一些网络文学站点先后出现。比如黄金书屋,西陆论坛,天空网…等等。这一些网站初开始与容树下一样,也是接受一众在网上写作的作品,当初他们也认为,这就是网络文学。”

  “可后来,他们慢慢发现。随着网络作品越来越多,一众读者开始倾向于那些异能,玄幻,魔法…一类的幻想作品。慢慢的,这一些网站从原来什么类型的作品都收,最终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网络幻想类作品基地。”

  “这个时候,这一些网站出现了西方魔法,架空历史,都市异能…如风姿物语,天魔神坛,搜神记…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一些作品完全与今何在,安妮宝贝,李寻欢…等一众原本大家认为的网络作家作品区别开来,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网络文学之路。”

  “也因为这个时代真正搞清楚了什么是网络文学,什么是网络文学作品。于是,网络文学作品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同时各个盗版书店,也不断的将这一些网络作品印刷出来,这也加快了网络文学的传播。”

  讲到这里。

  陈扬的第一节《网络文学发展史》到此结束。

  当然后面还没有讲完。

  还得好几节课。

  “载体,呵呵,不扬神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果然是震旦高材生啊,我都没想过网络文学,但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的道理。”

  “不扬神也是厉害,从甲骨文说到竹简,又从竹简说到纸质,然后再说到网络。这么一分析下来,我突然发现,我们网络就是时代的选择。”

  “没错,不扬神就是想给大家传递这样的一个观念。”

  一众圈内听课了的作者,不时点头。

  别看这样的观点不怎么样。

  一但你接受了这个观念,那你整个世界观都会发生改变。

  就像你觉得唐诗宋词很牛逼一样。

  可你现在写出一首古体诗,人家还会觉得牛吗?

  难道现代这么多作家,真写不出牛的古体诗?

  不是写不出来。

  而是唐诗宋词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

  当然不适应不是说这个时代不需要唐诗宋词。

  是这个时代,没有唐诗宋词生存的土壤了。

  你写出来的再牛逼的古体诗,大家都没有这个感觉,也不会认可。

  “我怎么觉得,不扬神这一课,好像还隐藏着很深的武功秘笈。”

  “怎么说?”

  “不扬神不是说过载体吗?”

  “对。他说载体的不一样,所写作品的表现形式就会不一样。我觉得,未来能不能成神,就靠这句话了。”

  “我靠,你这一说,我好像也有些明白了。不扬神说的载体对于我们网络这一块也适合,只不过他分大的载体与小的载体。大的载体是网络,可网络也分各个平台。比如起点是一个平台,其他网站也是一个平台。每个平台就是一个小载体,每个小载体的风格都不一样。”

  “对。所以我们写作的话,就得按着每个载体的风格去写。有可能你的在起点扑街了,但在其他那里就能大火。”

  “那你的意思是,我在起点连签约都不了,说不定在其他网站能够一书封神。”

  “咳咳…理论上来说,还是有可能的,要不试试。”

  “滚蛋…又来忽悠我。”

梦想岛中文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