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66章 抵沪

  老爹老娘抱着孙子,一路把陈家志和李秀送到了公路上,途中还有不少跟来看热闹的人。

  “妈,就送到这儿,你们回去吧,等过段时间你们再出来。”

  “没事,就几步路,送你们到车上我们就回去。”

  彭国真坚持把人送到了车上,才恋恋不舍的把豆豆又给了陈家志。

  陈家志也想把老爹老娘带着一起出去,但两老要再在家里呆一阵,晚点再去广州。

  他拗不过,只能同意,顺便也改了行程,打算先去上海。

  西兰花已经快到了移栽的时间,他必须得去看一看,把把关。

  到了车旁,又是一阵叮嘱后才出发。

  这次送他们的是陈正旭,同时也带他去见识下成都的批发市场。

  “正旭,有想过把你爸他们也带出去吗?”

  “我问了。”陈正旭开着车,表情有些无奈,“他们说人都走完了,家里的地谁来种,房子谁守?”

  “多劝一劝嘛。”

  “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有多犟。”

  老家种地收入微薄,但和陈家顺持同样观点的人也不少。

  即使出去打工一两个月就能挣一年种地的收入,也舍不得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过了一个弯道,到平缓地带后,陈正旭又说:“可惜了今年没能清塘,好几年了,那塘里大鱼不少。”

  陈家志也叹道:“是有点遗憾,来去匆匆,都没能好好玩一下,要能早点回来把塘干了也能知足。”

  陈正旭笑了笑,“村里找你们的人不少吧?”

  陈家志哼了声,“用你幺娘的话说,差点把门槛都给踩平了,我这三天走到哪都在和人聊种菜,也不算白聊,拉了不少人人去学嫁接。”

  又是一段险峻的下坡路,坡下就是沱江的支流蒙溪河,跟着又是上坡。

  这段路很难走,五十铃时不时东倒西歪,陈家志抱着娃,有些晕车的李秀也靠在他肩膀上睡觉。

  等又到了平路,沉默了许久的陈正旭才再次开口。

  “老家没什么产业,挣不到钱,现在有条稳定又安全的路子跟着出去打工,年轻点的都还是想出去闯一闯。”

  陈家志轻声道:“你出去闯了一年,这见识倒是增长了不少。”

  陈正旭莞尔一笑,“是切身感受到了和别人的差距,留在老家确实没前途。”

  仿佛验证他的话一样,车身又猛地抖了一下。

其实陈家志记得县里有些农产品还挺出名的,塔罗科血橙,鲶鱼,蚕桑,冬尖  冬尖也就是腌菜,和涪陵榨菜同是四川四大名腌菜。

  江丽华就非常擅长做冬尖。

  塔罗科血橙好像也是这几年才开始发展,多年后还会种上许多耙耙柑。

  只是他们村人多地少,种这些也增加不了多少收入,所以少有人种。

  陈家志想了下他们村里的条件,搞什么都难,最好的还是外出打工。

  不过也就是这么一想,他也想到了件大堂哥能做的事。

  “正旭,你说让你爸把下大田承包了拿来养鱼怎么样?”

  下大田就是陈家志家前面的那块大田,一块田由许多户人家共同拥有。

  陈正旭挑了挑眉,“要种水稻还怎么养鱼啊?”

  “养半年鱼撒,要打谷子了就清塘。”陈家志笑了笑,“我也就这么一说,主要是想抓鱼了,想从这上面赚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抓鱼一直是村子里的一大乐趣。

  即使没人承包养鱼时,每年村里也都会有人自发组织拿着盖鸡笼去几块大田里盖鱼。

  等几年后有人开始承包大田养鱼后,每次清塘时,更是会特意留一些让村里人去抓。

  男女老少都有人去参与,欢乐无比。

  再其次就是钓龙虾了,也是一大趣事。

  陈正旭眼前一亮,“我回头和我爸说,让他找村里问问能不能养。”

  他又补充道:“我感觉村里应该会同意。”

  陈家志讶然,“都说了不赚钱,最后很可能白忙一场。”

  “这种事赚不赚钱重要吗?”陈正旭笑了笑,“我敢保证,我要给我爸说是你提议的,他肯定会同意。”

  陈家志不说话了。

  按他顺哥的性子肯定会同意,把两儿子都给带出去了,正愁不知怎么感谢呢。

  嗯其实他也存了娱乐的心思。

  过了资阳后,又换成了陈家志开车,抵达成都时也不早了。

  他们先是到了锦江区,拿了两瓶五粮液,在一栋居民楼下见到了在合作中的向斌。

  “陈老板,你这真是太客气了,快请楼上坐,晚上一起吃饭。”

  陈家志笑道:“就不上去了,我们一家人明天要飞上海,顺道来给向老板拜年。”

  跟着他又介绍起了陈正旭,“这是我们在广州配送中心的旭总,以后可以保持信息互通,哪边缺菜有钱赚就从另一边发货过去。”

  向斌愣了愣,但一琢磨就感觉很妙,连忙和陈正旭握手。

  陈正旭说道:“向老板,以后加强合作,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哈哈,做大做强,好!”

  向斌心情很不错,在街坊邻居面前也感觉倍有面子。

  “这样,我们就不上楼坐了,直接去饭店吃饭,反正你也是明天的飞机,晚上这顿饭必须得吃!”

  跟着向斌又看向抱着孩子的李秀,“我就冒昧称一声弟妹了,难得来一次,可得赏个脸哈。”

  李秀笑道:“我听家志的。”

  向斌:“陈老板,你看,这下没问题了吧,你放心,等会儿我也把我老婆孩子带上。”

  陈家志:“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个小时后,酒菜都已上齐,推杯换盏后三个男人便聊起了生意。

  “瓢儿白在成都好卖,我每次发一车青菜回来,就它卖得贼快。”

  “向老板,那是上海青,和瓢儿白还是有点区别。”

  “差不多,一样的好吃,反正CD市场认它,其次就是莴笋尖了,也卖得快。”

  陈家志很想说那是油麦菜。

  但这种现象目前很常见,很多蔬菜贩子连菜名都还弄不懂。

  所以行业里坑蒙拐骗也比较严重。

  陈家志遇上一个正常的客户自然要保持交流,逐渐建立利益共同体,生意才能长久。

  这也是陈家志来拜访向斌的目的。

  给足了面子,对方也很受用,你来我往之下才有丁点可能从合作发展成生意上的朋友。

  在酒店歇了一夜,陈家志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赶往机场飞上海。

  等到了基地后,菜地都没顾得上看,他就带着敖德海去忙着人情世故。

  先后拜访了罗南镇农业公司的周金根,以及繁荣村书记周宝龙。

  两瓶酒加一点小意思,别的不求,保持联系,再让敖德海去加深下印象,有问题能及时沟通。

  送完礼回来后,他才和敖德海去看西兰花育苗情况。

  上海基地没有大棚,只有小拱棚,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苗床育苗。

  然而为了培育健壮种苗,缩短育苗时间,陈家志还是让敖德海采用了穴盘育苗。

  敖德海说道:“育苗最麻烦的还是基质的配置,耗费的时间最长。”

  陈家志沉吟道:“嗯,这方面的问题我会尽快解决。”

  这也是几个育苗基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基质配置太麻烦。

  等确定几种最佳配比后,最好还是能自行生产,可自用,也可对外销售。

  陈家志随意抽查揭开了几个小拱棚,查看高度、整齐度、根系等情况。

  “看着还行,比我在东乡菜场育的苗强多了。”陈家志问道:“怎么你此前还那么没自信呢?”

  敖德海说:“没卖出去之前一切都是枉然。”

  陈家志点头,“有这个意识是对的,西兰花要想出口到国外市场卖高价,花蕾的颜色和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

  按我对小鬼子的了解,他们直接在产地收购时的合格率普遍只有20。”

  敖德海讶然,“这…这不会亏本吗?”

假如亩产2000斤左右,合格率20最多也就四五百斤  陈家志说:“小鬼子价格给的高,也不一定会亏。”

  如果他没记错,现在国内还不是小鬼子西兰花进口的主要国家。

  国内西兰花的种植技术水平、面积等等也都没爆发。

  也就是说出口还没陷入低价竞争,出口价格还非常可观。

  顿了顿,陈家志又说:“但合格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们的利润就更可观。

  我知道的就外观而言,西兰花的花球要紧密、整齐,花蕾饱满,没有明显损伤、黄化和腐烂现象。

  同时花茎的长度和粗细也有要求,具体的只有接触到收购商时才知道。”

  敖德海想了想,总结道:“反正就是要种的漂亮嘛。”

  陈家志笑道:“就这个意思,老外买菜也一样,颜值即正义。”

  这时候国内还没加入WTO,蔬菜出口的环境还可以,在农残上没有过于变态的要求。

  正常管理就可行。

  更重要的是把花球管理得漂亮。

  回了办公室后,陈家志就让敖德海给他拿了个笔记本。

  然后开始唰唰唰一顿写。

  曾经吃过亏的记忆如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

  土肥、水分、光照与温度、病虫害、出球后打老叶黄叶和侧枝后再追肥,以及他记忆深刻的花球保护。

  当花球开始显色时,要将旁边的叶片掰下盖住花球,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发球发黄。

  敖德海听到这点时,一愣,“如果前年夏天在东乡菜场也盖了花球,是不是有可能就种成功了?”

  “别提了。”陈家志一叹,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请:wap.xshuquge.net

梦想岛中文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