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一千一百九十一)小国的悲哀,波兰的败亡

梦想岛中文    崛起之华夏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正文(一千一百九十一)小国的悲哀,波兰的败亡  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表现让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大跌眼镜。对于法国公众来说,法军的无能继德军之后,无疑又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和德国以装甲部队为主力向波兰发动进攻不同的是,法国炮兵在这次攻势中成为了主角,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从1921年至1930年,法国困窘的财政状态让法军无力采用新型火炮,而法军在1920年11月才刚刚把所有的旧式火炮更换为新式的火炮(以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标准),更让国会拒绝拨款给陆军;最重要的一个让法军不太想去采用新武器的因素是他们认为为给法兰西带来胜利的是他们的准则,而非武器。根据上一次大战的经验教训,法军高层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下一次战争必胜的公式,虽然可能效果比较“缓慢”,但保证会为法兰西再次带来胜利。因为这样的因素,法军高层在已经找到了“必杀秘技”的情况下对发展新式武器的兴趣就显得不那么大了。

  法国陆军一直都保持着他们每个师两个炮兵团的编制,在轻炮兵团中4个(后来缩减成3个)轻炮兵营每营中有12门75毫米速射炮,而在重炮兵团中,2个重炮兵营每营中有12门1917年型的改良155毫米榴弹炮。步兵军炮兵则有一个由4个炮兵营──2个105毫米加农炮营、2个155毫米加农炮营──组成的炮兵团,并且在战时会由数个用75毫米速射炮至220毫米榴弹炮等口径不等、来自于法军“炮兵总预备队”的炮兵营强化。

  “法国炮兵总预备队”同时扮演着战略性与战术性的脚色。就国家战略层级来说,炮兵总预备队是法国总司令部在某个特定时空影响全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为了有效达成这种国家战略目标,法国炮兵总预备队中大部分的火炮都摩托化了。以便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最大火力;而就作战层面来说,炮兵总预备队中的炮营可以随时增援给任何一个步兵军、步兵师,以增强战斗火力。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起,法军炮兵总预备队就开始陆续摩托化,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在战争期间法国大量缺乏马匹的困境,也是受惠于法国境内大量完好的公路系统,而在这种极度强调战略机动能力的前提下,法军炮兵总预备队所使用的摩托化车辆仅具有非常有限的越野能力。部分的轻型单位──主要是75毫米速射炮单位──同时使用卡车与拖拉机(主要是从农用拖拉机改装而成)。在公路运输时包括火炮与拖拉机都装载在卡车上机动,到达目的后则由拖拉机拖曳火炮越野进入阵地。

  在这一段时间里的法军“未来炮兵战斗”的理论模型并非架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成功的“炮兵突击”战术上,而是建立于“炮兵征服、步兵占领”的模式之上。法军从1916年夏天到1920年秋天4年多的实战经验,让法军高层坚信藉由压倒性数量的火炮、漫长有系统的炮击,配合针对特定地形的有限目标攻势,可以吸引敌人所有的预备队,并且用消耗战的方式让敌人流血至死。法军在两次战争期间为这样的战术发明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称:“火力运动”。透过“现代化科学方法”来指挥,就如同腓特烈大帝、拿破伦移动他们的步兵营一样,利用无情的火力移动来歼灭敌人。但是现实上的结果远非口号可以形容。虽然法军很努力地发展各种射控技巧,让多个炮兵单位可以射击同个目标,但是受限于火炮技术条件以及法国人在指挥管制上的天性,法国人所谓的“火网”通常只是个稀稀落落的“火筛”。

  为了加速这种作战指挥过程,法国人发展了所谓的“火力管制中心”技术──即在营级指挥官之下设立一个小型的指挥中心,把营级指挥官所有的作战意图转换为技术资料,以便炮兵连可以执行射击任务。在这种制度之下,法国人相信与其让炮兵连指挥官或是炮手知道上级指挥官的全盘意图,不如直接由资历浅的军官把上级的命令转换为简单的射击数据,让下级好好执行就好。

  象是同时期的许多创新一样,法军把这种作战方式称为“泰罗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官泰罗为名的现代管理学方法,强调要检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的合理性。透过减少每个步骤不必要的浪费来提高效率;也就是说利用生产线等方式,减低工人的自主意识,利用不断重复的简单步骤来达成系统化的效率──在炮兵作战上就是要减少个别资历浅军官或者炮手自行判断的机会,利用所谓的“标准作业程序”,让上级意图变成实际作战行动的过程,从原本的“艺术工作”变成象工厂生产线上的作业。

  这种“火力管制中心”让法军炮兵营可以容易地把营所属的三个炮连火力迅速集中在单点上。由于管制中心已经决定了目标是哪个,因此要把全营12门火炮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只是纯粹数学问题。相较于过去单纯通知每个炮兵连目标为何,让各连、各炮自行计算射击诸元的方式,直接由营级通知各门火炮射击诸元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这种作业方式最大的问题是,每一个炮连、每一门火炮都变成了“战斗生产线”上的一颗小螺丝钉,他们不能有自己的主张,也不能自己做决定;他们只能像是傀儡一样漫无目的地听从电话另外一头传过来的指令,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更不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在步兵单位获得的各式新型武器──如步兵坦克、60毫米与81毫米迫击炮、反坦克炮──逐渐取代了传统炮兵伴随步兵前进的工作,而不断地强调集中化、火力管制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炮兵与步兵间在心态上与组织上的差异愈来愈明显。在步兵与炮兵这样地强调彼此差异的情况下,“泰罗主义”最大的受害者是让战斗的步调变得象蜗牛一样缓慢,而这恰恰是法军高层想要的结果——这样步炮双方的高层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协调下一步该做什么。

  因此在“波兰战役”中,法军会有这样死板、荒唐而可笑的表现也就不奇怪了。

  而法国军方另外所犯的一个重大过失,则是对坦克装甲部队的忽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让法国人只注意到了早期坦克的缺陷和当时的技术困难,而忽视了技术进步和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作用。尽管如此,法国军队当中其实也并不缺乏象利德尔.哈特和富勒那样的装甲兵作战先驱。有“法国坦克之父”之称的让.巴波蒂斯.埃斯蒂恩早在1921年的演讲中就把坦克从战术武器提高到了战略武器的高度来认识。与此同时。一位名叫保罗.安德烈.梅斯特埃的将军就竭力呼吁建立拥有摩托化炮兵的装甲部队。1927年,一位叫杜蒙斯的上校在法国高等军事学院讲台上与学员们探讨了装甲军理论,主张建立法国的装甲军,“以装甲军攻入敌军纵深,制造惊恐,把敌军的指挥体系打乱,将敌军切成碎片”,他当时这样总结说:“先生们,这就是未来的战争。”而继杜蒙斯之后,法国还有一位装甲兵作战理论的天才——戴高乐,他写了一部名为《未来战争》的书,综合了所有前辈的观点,“陆军的核心是应该有6个师,这6个师完全摩托化、履带化、部分装甲化,其前后方的组织结构、保障、补给自成一体,能够独立作战,完成一系列的战斗任务。”

  这些法军精英人物的呼吁最后没有一项得到实现,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法国军队的高级将领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而且还受制于“民主”的法国政界。法国军界从拿破伦时代以来一直有干预政治的爱好,象戴高乐本人就是法国政治家保罗.雷诺的狂热支持者。戴高乐的言论俨然就是要以区区6个师的兵力保卫法国——就象凯撒要以两个军团守住埃及艳后和她的亚历山大城以及拿破伦要用几个兵团保卫巴黎一样,法国议会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科西嘉魔鬼拿破伦.波拿巴”出现,因此激烈反对戴高乐的主张,尤其是主张裁军的左翼议员反对更为坚决,而在法国建立机械化部队的建议自然成了敏感的“政治话题”而无人敢于问津。

  没有机械化部队,意味着法国从政界到军界,都不知道装甲机械化部队对堑壕战的优势地位,更不知道装甲部队的高速推进会给整个战略防御带来何种影响,他们只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想着霞飞的战略计划造成的心惊肉跳血流成河。想着凡尔登战役所带来的“荣耀”。法国陆军虽然有着辉煌的业绩,但一直被昔日的“惨胜”阴影所萦绕。在德国发动战争的最初期间里,法国人并没有从阴影当中走出来,虽然法国军队也渴望同敌人战斗,但法国人还是没有明白,战争已经不会象他们所认为和希望的那样开始了。

  北京,居仁堂,华夏共和国政务院。

  “法军对德国齐格菲防线发动的进攻被击退,法军现已退回马其诺防线固守,德军追击到德法边境后即停止了前进,”总参谋长单轲威对孙纲说道,“到目前为止,德法两军再未发生过战斗。”

  “很好,法国人这是在帮咱们的忙。”孙纲笑了笑,看着总理谭延恺和外交部长顾维钧说道。

  谭延恺等人对望了一眼,脸上的表情都显得有些怪异。

  作为华夏共和国高层的几位少数知道中国和德国之间的一些“核心机密”的领导者,他们当然明白孙纲在说什么。

  尽管中国和德国并没有签订盟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但两国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共同的利益已经将两国牢牢的联结在了一起,两国相互之间的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影响。

  谭延恺等人当然明白,德国这一次能有如此的胆气敢于明目张胆的朝波兰下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德国背后的支持。

  在战争正式爆发前。由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广泛的“易货贸易”,德国用工业机床、工业设备和技术向中国换取了大量的工业原材料和粮食、轻工物资等战争储备,为德国发动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希特勒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快速将德国重新武装起来,和中国在经济方面对德国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而德军能够有如此强悍的战力,和中德两国之间多年密切的军事合作也是分不开的。

  希特勒敢于在1941年的时候向波兰动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方面向德国做出的“将同德国并肩作战的保证”。

  作为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希特勒明白,没有中国的帮助,他想要实现他称霸欧洲的梦想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曾多次向中国发出了结盟的邀请。并且和当年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样,建立起了从柏林总理府直至北京总统府的两国领导人专线电话,用以密切两国高层之间的联系。中国驻柏林武官、中国政府特使陆军少将张学良专程秘密拜会德国政府总理戈倍尔,对德国迅速打垮波兰表示祝贺,同时向德国总理说明,以目前的局势来看,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进攻是软弱无力的,中国密不宣战,对中德双方的合作更加有利,戈倍尔对此表示赞同。

  但是在同时,中国政府也向德国政府表明,“鉴于两国的传统友谊和共同利益,中国和德国应该在包括军事和外交等多个领域协调行动”,在这个基础上,孙纲还向希特勒做出了进一步的保证,“一旦法国对德国本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将立即发动对英国和法国‘围魏救赵’式的攻势,打击英国和法国在东南亚的外线区域”,希特勒当然知道这样的保证意味着什么,而正是因为得到了这样的保证,希特勒才敢于在欧洲放手一搏。再加上斯大林和希特勒勾结在一起,一道进攻波兰,希特勒动武的决心就真正定鼎不可动摇了。

  而反观战争的另外一方,英国和法国虽然对波兰做出了“安全保证”,但在战争开始之后,只有法军以龟速展开了攻击行动,而英国除了增派远征军到法国外,并没有更多认真的行动,甚至没有对德国展开海上封锁。而在大洋的另一端,一向“主持正义”的美国政府更是于9月5日发表正式声明,宣布美国保持中立。

  “苏军已然开进波兰,波兰败亡势不可免。”谭延恺说道,“德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肯定是法国,对德国来说,这时候战争才算真正开始。”

  孙纲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但没有给谭延恺做进一步的解释。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穿越者。孙纲当然知道,法国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于历史上的“奇怪战争”和“静坐战争”,他当然知道的是十分清楚的。

  由于法国人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的范畴,再加上德国1939年的那次“波兰演习”给法国带来的两年麻痹大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法国人在战争爆发后动员速度极慢,再加上法军高层乌龟式的战略思想,已经注定了法国今后的命运。

  “听说波兰人对于苏军的入侵未做有力抵抗?”孙纲问道。

  “是的。”单轲威说道,“苏军此次出动兵力约80万人,兵分六路进入波兰境内,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估计不久苏德两军很可能就‘会师’了。”

  正当波兰在德国人的进攻下不断的瓦解的时候,苏联政府于9月17日向波兰驻莫斯科大使递交了一份照会。这份照会指出,鉴于目前的情况,苏联政府已经向边防部队下达了越过苏波边境“前往保护乌克兰西部地区和白俄罗斯西部地区”的命令,同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发表了广播演说:“波兰的领土被占领,波兰政府正在瓦解,已经威胁到了苏联的国家安全,鉴于这种混乱的情况,苏联东部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少数民族的安全也将被危及,因此苏联红军已经接到了命令,进入波兰境内,保护这些少数民族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苏军随即大批开进波兰,而此时的波兰人已经没有能力对这个“不请自来”的可怕邻居进行任何抵抗了。

  “他们在咱们的边境有什么异常么?”孙纲想了想,接着问道。

  “苏军在我国边境的总兵力约为60万人左右,集结在鄂毕河附近纵身达到600公里的两国缓冲区之后,号称‘斯大林防线’的堡垒要塞群当中,目前尚未有异常动向,”单轲威说道,“苏军坦克约有1000辆左右,大都分散在步兵部队里面。”

  …(一千一百九十一)小国的悲哀,波兰的败亡文字…!!

梦想岛中文    崛起之华夏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