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六节张孝准与蒋方震

梦想岛中文    蒙山军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百里,遇到了奇怪的事。”张孝准闯入蒋方震的屋子,见只有他在,压低了声音道。

  蒋方震正专心阅读手里的一本小册子,“唔,润农啊。你怎么回来了?”蒋方震知道张孝准去了长chūn办永久军营的勘址,不知为何又回了吉林。

  “我是孔标统派回来的。”张孝准一把夺下了蒋方震手里的那本薄薄的小册子,“我的话你听到了吗?”

  “遇到了什么奇怪的事?”

  “前几rì来了几个奇怪的客商,就住在齐协统的司令部,当时陆大人也在三十六协,他们似乎是不一般的故交,连着举办宴席,连七十二标丁标统也赶了回来。好生奇怪,什么样的客商值得陆大人如此重视?”

  “找到答案了?”蒋方震将张孝准手里捏着的那本《步炮协同》取回来。

  “那些人是山东人,已经离开了。他们走的时候,我恰好看到了他们。孔标统解释说是陆大人的表弟,我看没那么简单。”

  “你认为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是军人!而且是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人!即使穿着便服,也难以掩饰军人的气质。”张孝准回忆的神态,“还有,他们是山东人。我听见他们说话了,虽然隔着远没有听清楚说什么。”

  “山东有什么正规军队?”

  “你说他们是第五镇的人?”

  “十八镇中,第五镇的人多了。你才发现?”

  “谁?”张孝准紧张起来。

  “这本战术教材,你认为胡子能编出来?还有那些多如牛毛的内务条例,简直比rì军还详细了。胡子能编出来并严格执行?就是你的工兵标上司,你觉得他会是一般的胡子出身?”

  “我的天!你是说,十八镇军官多是第五镇派来的?我的天!”张孝准脸色大变。

  “润农,咱们来了多长rì子了?”

  “快一个月了?”

  “三十五天。三十五天才发现这个秘密,你真不是干情报的料。”

  “你早就发现了?”

  “也不是。我是半个月前才肯定。”蒋方震站起来,走到门口朝院子里看了看,“自陆统制以下,林参谋长。商副参谋长。还有齐协统他们,都是第五镇高级军官!这一点,不要怀疑了。还有,你没注意他们的编制?参谋长。副参谋长。北洋系军队都是没有的。似乎只有第五镇才有。而且,参谋长职权尤重,部队的训练编组基本上说了算。据我所知。德国陆军就是这个传统。山东可是德国人的地盘,第五镇不止一次与德国人联合演习。山东军火,大部分来自德国。听说山东武备学堂的德国教官可不少。”

  张孝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想了片刻,“我的天,我的老天!”

  “没错?”蒋方震神色平静,“其实我刚来就发现他们不一般了。起初以为是接受了俄国人的训练,后来发现不是。他们的好多东西,跟俄国人八竿子打不着。特别是纪律条例,是我见过最好最严格的,你注意到了?他们的上下级极为分明,称呼很正规,绝不是胡子队伍能具备的,更不要说是训练水平了,要说那些军官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打死我也不信。”

  “可是,可是…”

  “你是说这支队伍在rì俄战争前就出现了?对?为什么山东第五镇不能抢在rì俄开战前派兵出关?”

  “这是龙谦早就布的局?”

  “朝廷低估那位龙提督了…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想不到国内藏龙卧虎…有意思?”

  “龙谦率第五镇南下镇压,松坡不是说…”前些rì子,他们接到了老同学蔡锷发自南昌的信函。

  看着张孝准疑惑的神情,蒋方震肯定地说,“不用瞎想了。龙谦绝不是你们同盟会的人。否则孙先生还用费那么大的力气?湘赣举事也不会迅速失败了。”

  张孝准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没有瞒蒋方震。但蒋似乎对政治根本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是军事问题。

  “又一个心怀叵测的枭雄!好深的计谋,好远的布局,袁世凯,嘿嘿,袁世凯…”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有什么奇怪?不过,他们既然是第五镇的人,你的宏图大计怕是难度更大了。”蒋方震笑笑。他知道张孝准的目的是带兵,争取掌握一支军队。接受唐绍仪邀请到关外投靠唐就是存了此心。因为他们打听了,国内实力最强的北洋系恰恰容不下他们这些留rì军校生。本来想去武昌投靠留rì生比较吃得开的张之洞第八镇,却接到了唐绍仪热情洋溢的邀请函。俩人于是与蔡锷分手,来到了关外投军。

  奉天整军尚无眉目,让rì本人吃了大亏一时间名震关外的满洲步兵师被朝廷收编为新军第十八镇,他们与另外七个北洋系军官被派到了吉林。蒋方震是对吉林这支让rì军吃了巨亏的军队好奇,想实地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张孝准则觉得来十八镇或许更接近自己那个目标。

  “所以,我们这些人根本不准带兵,只能当参谋?”

  “然也。不过人家也算量才使用。你学的工兵,人家就让你干工兵。”

  “难怪蔡锷说第五镇为天下精兵,国内罕逢敌手…”张孝准喃喃道。

  蒋方震听懂了张孝准的话。他的意思是第五镇派了一批军官到关外拉起队伍,就能打得rì本人满地找牙,可以推测第五镇本部该有多强了。rì军,rì军可是打败了俄国人的军队啊…

  “是不是后悔当初没有去山东?”

  张孝准没有吭气。

  “润农,听我一言。”蒋方震站起来。在地上踱着步,“你的理想是反清,龙谦绝不是满清的忠臣,这点,你们有着近乎一致的立场。十八镇在吉黑两省剿匪安民,办的也是利国利民的事,我们不妨就在十八镇呆着。暂时不要想着一走了之了。”

  “喔,你不去德国求学了?”张孝准知道,蒋方震可是一直谋划着去德国学习陆军的。

  “暂时不去了。”

  “你说,龙谦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肯定不是替满清卖命。”

  “可是他为何率军镇压起义呢?这不是自相残杀吗?如果…”

  “如果什么?据山东而举旗造反?接受同盟会的领导?你们同盟会给人家什么位子?让孙先生让出总理吗?”蒋方震哂道。“现在一切都看明白了。只要有点头脑的都看的很明白了。朝廷对那位龙大人的猜疑,不在袁世凯之下。这边收袁慰庭的军权,那边借刀杀人,调虎离山。将第五镇调出山东。你看。下一步。朝廷必然对山东动手。都说山东有钱有军火,朝廷早就垂涎三尺了。”

  “那你说,龙谦搞出这个十八镇。是何用意?”

  “很简单啊。如果十八镇南下支援山东,奉天能挡得住?奉天失陷,直隶的北洋军敢不敢全军南下?其实,十八镇留在北满就是一种威慑,只要他们亮明身份,朝廷,或者北洋就有所顾忌。”

  张孝准思索着,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兵学讲究“势”的妙用,有时候声势比行动更吓人。而且,十八镇南下,奉天兵马是挡不住的。张孝准在奉天一年多,对此很是清楚,“难道龙谦在四年前或者更早就看出了这点?”

  “那你得去问龙谦。”

  “龙谦这厮镇压起义,已是我同盟会之死敌。孙先生图谋南方已久,如今第五镇扎在江西,距两广一步之遥…不行,我得回趟rì本。”张孝准是湖南人,是蔡锷的小同乡。湖南在黄兴刘揆一宋教仁等人的努力下,反清势力急剧高涨。现在,却有一支精锐兵马蹲在湖南门口,对革命党大开杀戒…张孝准越想越不是头。

  “算了。孙文不在rì本,黄兴早就获知消息了,还用你报告?你去rì本,又济得什么事?”蒋方震本想说根本就不看好你们同盟会能推翻满清,但这句话始终说不出来。

  几乎有过留学经历的人,都对满清反感之极。蒋方震也不例外,但他又不看好同盟会那些躲在国外空喊大话的人。满清丧权辱国,早已失尽人心。蒋方震希望的是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新国家,而自己,将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奉献毕生的精力。

  “你说,十八镇的秘密,难道朝廷真的就一无所知?”

  “至少现在看不出他们有察觉的迹象。否则良弼来做什么?总觉得凭空收编了一镇陆军,没想到养虎遗患,简直可笑到了极点。”

  “你肯定十八镇会举反旗?”

  “这还用怀疑?只要那帮人的身份确定了。这件事就是铁板钉钉的事。”

  “什么时候?”

  “嘿,润农你脑子坏了吗?这还用问?他们要等关外的指令啊。”

  “龙谦手下不过一镇之兵,而十八镇兵力不差第五镇?龙谦就放心这边?天高皇帝远,连朝廷都可以反,他就不怕这些手下生了二心?”

  “这个问题问的好。”蒋方震坐回原位,沉思片刻,“润农,我在参谋部是可以看到一些你看不到的东西的。商副参谋长也很信任我。军官名册做的很详细,你知道来自山东的有多少吗?好几百!几乎排长以上军官全是山东籍。”

  “他们都是山东第五镇过来的?”

  “十有,是。关东汉民祖籍山东的很多,但口音都变了。你注意下十八镇军官的口音就明白了。这么多的部下派过来,姓陆的想要自立山头就难多了。不过,此事甚为蹊跷,山东既然富庶,这些军官们又如何甘心来关外打天下?这足以说明龙谦对他的部队有极强的控制力…”

  “百里兄,你真该去搞情报的。”

  “稍微cāo点心就看得出来,又不是什么复杂玄妙的东西。你不过是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罢了。”蒋方震苦笑一下,“说真的,之前真是低估国内英豪了。龙谦竟然采取联俄抗rì的策略,一般人真做不出来。如果站错队,龙谦派出的这些人绝不会搞到这步天地!你想不到他们从老毛子手里搞到多少武器,rì本人的都留下了,藏在库房里看的紧紧的,明抢暗偷,从俄国人手里搞的枪炮弹药多了!反正俄国人都是败家子,撤军图省事,连卖代送,便宜了这位陆统制了。”

  “那,你最擅长宏观大局了。你推测一下,龙谦那厮的计划是什么?”

  “从十八镇的分兵和训练来看,龙谦暂时没有什么打算。估计在等待时机。嘿嘿,可够沉得住气的。换做一般人,绝不会率军离开山东。不过,人家大概有万全之策了,根本不担心山东老窝的安全。什么时候十八镇开始集结,关内就有大动作了。”

  “龙谦要称帝?”

  “哈哈。我劝你早些投靠他,换个从龙之臣也不错。以老弟的本事,做个协统,应当不难?”蒋方震似乎想到了什么可笑的事情,仰面大笑起来。

  “你在这里干什么?害得我好找。”工兵标标统孔祥安推门进来,对张孝准叫道。在张孝准听来,孔标统的山东腔是那样的刺耳。(

  张孝准(1881年~1925年)字闰农(也作韵农),号运隆,生于长沙县沙坪乡赖家屋场人。中华民国人物。父植之,曾任岳阳邮政局长,小有田产。张孝准7岁入乡塾读书,17岁在王先谦家任塾师,为王赏识。得王赞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班。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三十年毕业时,与蒋方震、蔡锷同列前三名。次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张孝准回国后,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幕,又由徐保送,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4年,除精通日语外,还懂德语、英语,在当时留学生中颇不多见。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前夕,张孝准回国。民国元年(1912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撤销,黄兴任南京留守府留守,他被任为军务厅厅长。时驻南京军队有十馀万人,北京政府不给军饷,留守府处于困境。他协助黄兴、李书城等将各军队属江苏者划归江苏都督管辖,属浙江、广东和湖南者,分别调回原省;为保存革命实力,又将所有遣散部队中的优秀军官及精良武器另组第八师。

  南京留守府结束后,张孝准于民国二年(1913年)2月回湘任军事厅厅长,拟建立一支新军,得不到湘督谭延闿支持,计划无法实施。当时一些退伍军官埋怨情绪日益增长。3月,以易堂龄为首,反对张孝准,运动少数巡防部队,围攻都督府。张孝准于5月辞职,程潜继任军事厅厅长。

  7月初,张孝准随黄兴去南京参加讨袁(世凯)战争。失利后,被通缉,乃携眷赴日。不久,参加李根源、彭允彝、程潜等所立欧事研究会,任该会干事,继续进行反袁活动。

  民国四年(1915年)10月,黄兴得蔡锷密信后,嘱张孝准与蔡锷密切联系,准备在西南发难讨袁。张孝准回国后,在天津与蔡锷秘密会见,商定出走计划:张先赴日,与石陶钧、杨源睿等人设法为蔡锷避开新闻记者与袁氏侦探;蔡锷到神户,即将随身所带重要文件、勋章交张保存,蔡锷又写信多封致北京各高级军官,嘱张旅行日本各地,每到一处即寄发一封,以示蔡在日本游历。如此,掩护蔡锷得以辗转潜赴云南。张孝准又受黄兴指派,向日商借贷日币200万元,作为发动讨袁费用。

  民国五年(1916年)5月,滇、黔、桂、粤4省护国军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张孝准任军务院驻日委员,经办对日一切交涉事宜。这时,日本政府答应贷款日币300万元与黄兴,以在浙练兵一军。后接黄兴函部署讨袁,即赴沪,与柏文蔚商议成军计划。6月上旬,因袁世凯死去,此事作罢。

  民国六年(1917年),张孝准由沪回湘,任湘岸榷运局长。在任秉公办事,不任用私人;并积极支援湘军总司令程潜军费。民国十三年(1924年)湖南发生大水灾,张孝准应省长赵恒惕聘,任水灾筹赈会坐办。是年底,奉命去北京购运芦盐。次年3月,因赴章士钊宴会,饮酒过量突发脑溢血,不久去世,终年44岁。

  蒋百里(1882年-1938年)先生是民国时期中国著名军事学家,1912年蒋百里在北京与广东李浴日、云南杨杰同为中国军事学巨擘,驰名海内外。

  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以字行,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惊百里”。祖父蒋光煦(号沐公)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贮书10万册,刻印《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等多种书籍流传于世。父亲蒋学烺(号壶隐),因生下来缺左臂,沐公不喜欢他,送他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浙江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她是贤妻良母,又通文墨,成为蒋百里的启蒙老师。

  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出家人不能归族,其父未得到遗产,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对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愿教百里读书,不收‘束修’(按当时的习俗,未做诗文的学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开笔的8元至12元)。”从此穷学生就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文。蒋百里过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书五经,课余还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古典小说,爬上茶馆茶桌,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讲上述故事给茶客听,被誉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战,深深地刺激了蒋百里。15岁时他经常手捧《普天忠愤集》,挑灯夜读,读至热血沸腾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读到新书。恰逢双山学院购进了四大橱经、史、子、集和时务、策论、算学、格致等书。听到这个消息,蒋百里真如穷人得着了宝藏,请求老师早一二小时放学,让他到双山书院中看书。蒋百里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以研读文学一类为多。

  1900年春,蒋百里18岁时,应同邑桥镇孙氏之请,聘为塾师。不久在方雨亭县令的介绍下,蒋百里到林迪臣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就读深造,同学中有钱学森之父钱均夫等人。1901年,方县令、林知府、陈监院(陈仲恕)3人共同出资,送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光绪卅一年(1905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三期毕业班毕业。

  1902年,中国留日学生已达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进,倾向革命。同年,蒋百里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并组织“浙江同乡会”,又于1903年2月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该杂志32开本,月刊,每期约8万字,行销国内,鲁迅先生积极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国内让亲友阅读,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达之魂》等,即《浙江潮》。身系上海狱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诗文也在该刊登载,《狱中赠邹容》一诗万人争诵。

  百里将军对日本人的军事评价不高,但是他后半生和日本结缘不少。他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编著的《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在这部让蒋百里耗尽心血的千钧之作的扉页上,将军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字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八年抗战的战场上,无数百里将军在保定军官学校、在陆军大学带出来的国防军子弟浴血沙场,成为中国军队高层指挥官的柱石。

  蒋百里为《浙江潮》所写的发刊词,情文并茂,传诵一时。他又以飞生、余一等笔名,发表《国魂篇》、《

  1906年留学德国。武昌起义后,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蒋百里正与梁启超等一起去欧洲考察。次年春回国,正值国内提倡新文化,一时如风起云涌。梁启超深感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决心放弃政治生涯,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蒋百里积极参与,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号称“智囊”。他不仅出主意,更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1923年同胡适组织新月社。1925年任吴佩孚部总参谋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1936年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倡议发展空军。1937年9月,他以蒋介石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回国后发表《日本人》及《抗战基本观念》,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1938年8月代理陆军大学校长。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论文连载,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论独到,条理清晰,文辞流畅,感情奔放,颇类梁启超文笔;而他倾向革命,又不同于梁启超的改良主义,颇受读者注意。

  1913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灰亮,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就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他身着黄呢军服,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马靴,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随后,蒋百里掏出手枪,瞄准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

  奇人必有奇运,蒋百里竟奇迹般生还,并与养病期间看护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后者最终成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蒋左梅。

  蒋百里此次自杀的缘由众说纷纭,有说是愤于军校学风浮躁,有说是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也有说是对中国当时军界、政界之绝望。在我看来,不论何种说法,都只能部分成立。蒋百里自杀,最大原因是他的骄傲。自杀者往往是最骄傲者,懦夫不敢也不配自杀。

  留日期间,蒋百里还参与创办《浙江潮》,亲笔撰写发刊词。鲁迅当时同是留日热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间,蒋百里结识了戊戌后亡命日本的梁启超,并执弟子礼。

  1906年,蒋百里应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聘为东北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筹建新军。赵曾专折奏保蒋为“特异人才,可以大用”。随后,蒋百里被公派德国研习军事,成为兴登堡将军(后为德国总统)下面的连长。1910年,他回国任京都禁卫军管带,在沈阳“以二品顶戴任用”。这一年,他不过28岁,在同龄人中却已锋芒毕露,声望无两。

  武昌起义后,蒋百里潜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民国成立,又调任陆军部高等顾问,以及袁世凯的总统府军事参议。1912年,他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佐老同学蔡锷讨袁。袁世凯死去之后,又陪蔡锷去日本就医,旋即为之料理丧事。1917年回国,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开始首次撰写军事论著《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蒋百里出版后成为军校教辅。

  此后蒋百里道路一转,竟有点儿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归国后主持“读书俱乐部”、“共学社”等团体。1920年,他当选浙江省议会议员,参与浙江、湖南省宪起草工作,支持“联省自治”。又主编《改造》杂志,其影响力仅次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期间,蒋百里写了不少关于联省自治与社会主义的文章。毛泽东当时也致力倡导“湖南省自治”,也许正受其影响。(事实上,18年后毛的“论持久战”抗日理论,也可能有蒋百里的烙印,下文将谈到)。

  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为之作序,下笔不能自休,竟写了5万多字,跟原书的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可算民国学术界一大佳话。

  1923年,蒋百里心血来潮,又与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并同徐志摩结为至交。几年后百里被蒋介石关进监狱,感情充沛、容易激动的志摩还背起铺盖,喊着要进去陪他坐牢。

  如果顺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也许会多一个文人、学者、政论家,但少一个杰出的军事学家。很显然,蒋百里并不愿意,在日本军校与德国军队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终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总觉得,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925年,蒋百里再度出山,任吴佩孚的总参谋长,因吴不“讨奉”而辞职,去上海投孙传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军将领唐生智起兵“倒蒋”,翌年入狱。稍后,两个姓蒋的同宗达成和解。1933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战。1935年,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后提出建设空军的建议。中国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蒋百里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蒋百里并且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所以,蒋百里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

  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1938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原由蒋介石兼),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蒋百里终身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颠沛于诸侯。他的盖棺定位,应该是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我们看《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回忆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蒋百里评传》,都审慎地使用了“军事学家”一词。在“老虎总长”章士钊的挽诗里,甚至说他“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或许黄任之的挽联相对客气一点:“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

  关于他的女儿:1941年,蒋英从德国柏林音乐大学毕业后,转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国、法国艺术歌曲、传唱剧、受难曲、弥撒等室内音乐作品,对古典、浪漫时期及近现代歌剧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生活艰苦,她经常在地铁买个面包充饥。她有个坚定的信念:“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一定要把西方音乐学到手!”,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兰心大剧院开了首场独唱音乐会,受到了观众的赞赏。

  在日本军校期间,蒋百里、蔡锷、张孝准被称为“中国三杰”,日后也都成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较早。蔡锷1916年死于日本,年仅34;张孝淮1925年死于饮酒过量,年仅44;蒋百蒋百里作品里死于1938年,享年56,是“三杰”中活得最长的,但也只能算中寿。若天假以年,“三杰”最后的结局会怎样?蒋百里又会不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真正指挥战役,甚至胜出?这是有趣的问题,然而历史不允许假设。

  1938年将军病逝后就地敛葬,1947年其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竟然尸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桢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众人泣不成声。将军遗骸火化后迁葬西湖。蒋百里将军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岁嫁给蒋百里将军就断绝了和日本的联系。抗战中她和中国女性一样为中国伤兵治疗裹创,不人的普遍辞劳苦。将军去世后,在误解和怀疑中抚养五个子女,皆以中国文化传统为教育,不习日语一字,获得了中国尊敬。

梦想岛中文    蒙山军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