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15、书之禅悟是清宁-书法欣赏

梦想岛中文    天萼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按语:

  曾经,为需要进京举办个展的书家、画家、书画家,奉文新闻通讯与纪实文。

  因为办个展前,一般都需要拿出个展者当地媒体铅字,以供办展当地的媒体借鉴与参考。

  这篇纪实文,是其中之一。

  我不相信感动过弘一大师的武夷山水,不能孕育各方大家,书家清宁就挺拔而慧心地从其梦幻般神奇的山水间,向榕乡走来。

心偏地自远家有灵墨香  来去皆无意,下笔却有心。繁华而雀跃的省会福州,有谁去经营闹市中的别样洞天。阳台不时飘进一缕兰草的清香,室内每每传来一声小猫娇媚的咪呜。时有茶香萦回,时有酒醇扑鼻,尤一应俱全的文房四宝,悬满壁,铺满台的洋洋书作,酿就的浓浓墨香,弥漫而绕梁。众香纷扰,烘托着一种清宁,渲染着,倾诉着主人的某种超然。他就是一枝痴笔迷翰墨的清宁大光。

  清宁姓郑,又笔名大光、清宁大光、老翰者也。作为高干子弟,若能遵其官场规则,尚能深谙人情事故,大可以畅游宦海右迁再右迁,尽其所能,造福一方。然清宁志不在此,自幼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沿海城市的缤纷,经济浪潮的起伏,涌动不了他,渲染不了他。自安庭前冷落,心静意阑,唯有碑碑帖帖令其百摩不倦,孜孜以求。可谓心偏地自远,胸藏灵墨香。

师出奋武门勤叩翰墨台  香自苦寒来,何求百芳妒。清宁自1986年便师从于陈奋武这位“有言之师”。无庸置疑,清宁游历翰墨之不疲攀登,乃得益其师之不倦相携。早在少年时代,清宁便从内心深处顶礼膜拜奋武先生之墨。无论哪种刊物上一见其作,便怀着敬之心、仰之情临之习之。不知是前缘,还是后意,在一偶然的机会,一见恩师面,便结师生缘。从此,清宁更沉书海,百转难回。

  正如其师奋武先生所言:“清宁是个勤奋的书人,其对书法的执著,书作的‘高产’,技法的守则,皆预示着当可成大器”。

  要说清宁的勤奋、‘多产’,此言不虚。日前赋闲,走进清宁的书房,只见他从一口专制的樟木箱子里,小小心心地捧出一摞书法作品。一时间,挂满书房、客厅,铺满大床、走道的几十幅大大小小的书作,还有尚未展开的近百幅作品,更有一堆称之不算作品之“练笔”,堆比案齐,摄人心智。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其作竟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其笔法竟升华得造诣天赐。令人从内心深处为之一颤。

  清宁就职于省政法系统。只有父子相依为命的他,要履行岗位职责,要打理日常生活,要应付方方面面的应酬,要善待远远近近的亲友,更有一批农家乡亲,那么安于书案之时所剩几何?答曰:“大多上半夜小憩,下半夜治学。”如是十数年如一日,若非笔神附身,砚魂融心,常人何以能为。

  走出清宁的书斋,心中仍是久久不能平静…

心无旁骛累偏钟酒茶兰  静则融清宁,静中匪夷思。清宁平时秉性率真,善良好助且刚直不阿,然言行偶而怪诞不讳,神色往往羁傲不驯。若是接触不多,了解不深,要走进他,理解他确也不易。由于言行举止异而不群,在常人眼中,也就成了怪人。一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城人物》一书中,古道先生笔下的《怪人大亮》,正是将其勾勒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清宁之“怪”,不仅仅是痴迷翰墨至心中无他,无意自拔,且端酒杯便纵性情,捧茶壶则仿神仙,侍兰草若呵怀婴。

  走进清宁居室,迎面便是条状高台,假条台以隔餐、客厅。但见条台上大桶小壶高瓶矮罐满盛多味酒数十件,台下柜内依然除酒无它。前移数步,一矩方台上竟一应茶具齐备。各色茶壶二十有余,各品茶盒数十件,各样茶盏五六套,俨然走进茶艺居。走出客厅,经一长廊,便见与书案一窗之隔约三平方米见方之小小阳台,竟植养着姿态各异的六十余盆大大小小、品种不寡的兰花。为了兰草良性生存,不仅假废茶以浇兰,且“兰台”近旁还置一大缸,内游金鱼。言之鱼水浇花,花影弄鱼,相映成趣。主人更是怡其中而乐其乐,以此调节身心,贻养性情。如是移情酒茶兰,真真令人感慨不已。也许正如清宁所言,唯喝酒便淡茶趣,唯品茶又淡酒意,侍兰草则神情注,对笔砚才超物外。难怪其自诩旧酒神、老茶仙、兰草匠、书法家。

至友多碑帖笔下有专功  家小何挂齿,至友无古今。有道是书法应先通共性,后求个性,规律在手何求不得变。习法书者,欲得自我,无不是经过一番临古训练。神与古会,则心手相应。清宁正是这样,几乎遍读古碑古帖。如其所言,身临书案,便与古人交心做朋友,且“高朋满座”。他几乎遍访“无言之师”,与其时而切磋深谈,时而争论不休。从《天发神谶》中求篆意,从李北海处感染雄健清刚、意态夭矫、点画爽利,更以童稚般的“天心”与“真眼”去贴近板桥老祖与白石老人的心灵。对王羲之的《兰亭序》竟临千遍有余,也曾为抄《道德经》一夜而挥就…其对书法如不是酷爱不拔,何能如此执著,如是不懈。似此若不能感动上苍,恐是苍天无眼。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清宁固执沿袭着自己喜爱的碑帖,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几乎可乱其真而痛苦不堪后,现正逐步走出窠臼化自我。不仅篆、隶、真、行、草各有所得。即便各体熔为一炉,亦能将各体笔意融其中而浑然一体,烂漫奔放与稚拙自然交相辉映。其笔下之行楷、行草,乃至狂草,皆能“奔放处不失法度,精微处不失气魄”。在追求“书卷气”与“金石气”中更显“雄霸气”,而在“野气”乃至“霸气”中又似有“蔬笋气”流动其中。这种真实平淡孤寂的质朴自然,方显“野霸”之中富有人情味的真切与真率的流露。既奇姿异美,又不失高雅而韶华。清宁对自己对艺术是苛刻而苛求的。无论是日常创作,还是偶有亲朋命题索字,若不能下笔有得,便不惜废纸七八,直至自视“过得去”,方作罢或奉出。足见其乃挺有人生境地的严谨的艺术家。

鹰眼观其作禅心悟其难  家中亦富有,书作何穷尽。要说清宁家中,最前存后继的当数书作无疑。若言其“吝啬”,不仅对其作收藏如珍,且轻易不“出货”。若言其“大方”,日前因印度洋大发雷霆而置数以万计之生灵遇难,竟自告奋勇,主动联系某媒体言之要义赈百幅作品。后因该媒体同时忙于它务,抽不出人手作“义买”而作罢。仅此亦见其身为艺术家的特征与良心。

  正是由于清宁素有作为艺术家的严谨、博胸与洒脱,其挥毫弄墨才能胸有成竹,从而下笔每每挥之神来。其大多作品,融行、楷、隶、草于一体。亦即观其字形个体,似行又似楷,状隶却形草,而整幅或数十数百,或成千数千言之作,更见各体皆工,浑然天成。也有那整幅八尺仅书诸如“飞鸿戏海”,“天风海涛”等如虹大字,笔墨之苍劲雄浑、大气勃发、风韵神来,正犹如天风海涛,飞鸿戏海。

  书之前贤有言,书者难于重气象之广大,爱点画之精微。折冲之间,庶可近于古人。草书难在精熟,形质皆备,点画狼籍,云龙雾豹,不可看其端倪,草乃成。犹狂草乃书艺之巅,非池水尽墨不可成。清宁之草已臻一定境界。如其笔下之“镇魔”、“惊涛”,就令人有“魔幻”般之感。观“魔”之连笔转折,可谓魔魂鬼意、魔笔天成,而“惊涛”之势之状亦有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若非书者性情飞扬,胸有海啸,才显内力腾越而雄逸,笔出畅适纵肆而大开大合。大有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留之态之气。极具探险,力能找鼎,深具一种骠悍、矫健、阳刚式的美。也许这正是书有“雄霸气”的解读吧。倘若有缘者能获此作,高悬于滨江临海之楼宇馆堂或与之相匹配之建筑上,该是何等的气魄恢宏、气象万千。

  东坡云,楷书难于飞扬,草书难于严正。因是清宁书真楷时总用心用意,力求写“活”避“板”,书草则既求狂逸又不违笔法。为得王羲之的真传,不辞百临千习,且中规守矩,不越“雷池”。因之笔下的《兰亭序》,其墨色之把握,点线之驾驭,构字之酝酿,结字篇局之“骤谋”,但求刚健筋骨、丰腴血肉、不失神采,又意气跌宕。清宁也曾怀着一种禅心佛意,挥笔写下五千余言之《道德经》。写完后又发现前收后放,风格不一,于是又重写了《道经》部分,以至创下一夜挥毫书七千言之最,并自奉为得意之作。

  清宁是辛苦的,虚怀的,也是治学不辍、为艺术鞠躬尽瘁的。一位较活跃于福建画苑、书坛的评论家言之“要用鹰的眼观清宁之作”,我意要用禅的心感悟其不易。他以尽心尽责的胸襟,学无止境的情怀,始终如一地在翰山墨海“沉沦”。每隔一个时期,都要捧上他的书作去讨扰恩师点评,以求鼓励与进步。平时难见其敬慑于谁,然每每言及尊师奋武先生,其敬爱推崇之心之情却溢于言表。

  行文至此,我想,奋武先生定然深望他的学生能青出于蓝而甚于蓝,为汉字独有之书法瑰宝,能好者日众,代有人才,从而发扬光大,流传久远。也希望其师徒始终不辍地,以烂漫天真、体物入微、礼赞生命,作为他们追求一生之艺术的永恒主题,从而成为生命有限而艺术无限的书法家。

志在大任为路遥笑谈中  家窘存大志,愿为汉书魂。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清宁之大志,就是愿为汉字这一全球唯一表意而不表音的,其书写可以成为艺术的书法瑰宝而奉献一生。立志为此,宁经涅焚,亦不为他求。所以,他以超常人的意志,不辞其苦,品味孤独,数十年如一日,凭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任凭窗外百态翻飞,躲进小楼自成一统。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清宁就已身为北闽颇为知名的人士。报刊杂志展厅时见其书法、摄影、漫画作品。博学广猎,自学成才。九十年代初页调榕后,一改以往的活跃与躁动,潜心闭门治学。他不仅书法艺术有专功,且擅长摄影,好绘漫画,偶尔也为人为己刀治印。虽未经高校熏陶,尚能在编辑书报刊物时,斧正正科班笔下的作品。在其父仙逝之际,虽悲于失怙,仍能在一夜间写下洋洋洒洒数千言之《答谢辞》。其《辞》行文不仅如泣如诉,催人泪下,且声情并茂、文采飞扬,堪称悼辞之佳作。如是可见其兼学有成,多才多艺。

  清宁凭着自我之处事之道,没有虚度已逝的数十年。而今的他虽然已年逾四旬,然其身后的书法艺术之路,也许还有数十年。虽然路漫漫其修远,仍将上下而求索。因之修养往往靠后天陶冶,气质少半先天带来,大半也须长期磨练。作为书法艺术追求者,只有诗文、音乐、美术、戏曲、舞蹈等等,涉猎广深,修养才能高远,气质亦当不凡,兼之不懈临池,书法境界才能必臻上乘。为此,清宁当能为自己选择并为之付出的志向与追求,一无反顾、直前不辍,继续于身后之漫漫长路,将其个中甘苦,附之笑谈中。

  清得一为天,宁得一为地。天地者,自然也。但愿“终其吾生而求吾书”者,能沐天地之灵气,汲书法之精髓,而后觉悟其中,是以书之禅悟是清宁。如是,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愿大凡爱好汉字书法的人们皆知,中国福州,会有一位篆隶真行草皆功的清宁大光。

薛南,见报于2005年元月

梦想岛中文    天萼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