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103、君臣闹失和

梦想岛中文    天萼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宋廷,罢张浚为观文殿大学士,进赵鼎为左仆射兼枢密使。

  与此同时,九月中旬,伪齐收到大金皇帝完颜亶的命令,立即解散刚刚投降的南宋淮西军,将主将郦琼送往金国。

  收到消息之后,刘麟虽然很不乐意,但还是按照“金国老子”的意思,解散了南宋淮西军,同时将叛将郦琼送往金国。

  刘麟也是明白人,他知道金国肯定是怀疑自己的忠心。为了打消金人的疑惑,刘麟几次派出使者,表明跟南宋势不两立,决心派兵南伐,为金国解决日益强大的隐患。

  金国皇帝当然是不同意。认为大金多年征战,百姓、军队苦不堪言,需要休养生息。

  刘麟非常恐惧,使者一拨拨地派往金国,似乎完颜亶不同意他南伐,他就不消停一样。

  最后,完颜亶,居然同意了。得意的刘麟完全没有料到,一场针对他和伪齐的计策已经悄悄展开。

  十一月,刘麟收到了金国元帅府的命令,金国右副帅完颜宗弼.兀术,左副帅完颜昌.挞懒,将率军到达伪齐都城开封。为了安排战争事宜,命伪齐军,先期赶赴淮河前线。

  刘麟虽然不解,但还是按照元帅府的命令,将伪齐军派了出去。

  不久,金国元帅府又传来命令,要伪齐军队主将刘猊,前往黄河边的武城议事,刘猊兴冲冲地带了两百号人,想都不想就冲进了武城。结果,一见到完颜兀术,就被缴械,然后扔进了监狱。

  拿下了刘猊之后,完颜宗弼、完颜昌、完颜雍,一同前往开封皇城,命令骑兵守着宣德、东华、左、右掖门,三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刘齐的宫殿,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在讲武殿找到了刘麟,看见主子来找自己,刘麟打算换件衣服再去,完颜宗弼直接拉着刘麟说道:“没有必要,有急事找你”,就这样把伪齐皇帝刘麟(当然是刘麟冒充的刘豫)拉出了皇宫,然后囚禁在金明池。

  这一过程十分戏剧性,刘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了阶下囚。

  拿下了刘麟之后,完颜昌重新回到开封皇城,召集伪齐的文武百官,然后宣读金帝完颜亶的诏书。

  即,金国皇帝完颜亶,下诏废除刘齐政权。

  金廷,指责刘氏“论其德不足以感人,言其威不足以服众。”

  就在一瞬间,立国八年之久的伪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刘麟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清楚,好端端的“老子”对“儿子”下手,他苦苦跟完颜昌解释,希望完颜昌能够放弃这种“令亲者痛而仇者快”的做法。

  “刘麟啊刘麟,你难道没有看到赵佶、赵桓二帝被废的时候,整个汴京的百姓都在为他们哭泣,再瞧瞧你自己,你死了汴京百姓弹冠相庆,有人同情你吗?”完颜昌.挞懒,感觉刘麟特别的可怜,于是怜悯地回答道。

  最后,也许完颜兀术等处于怜悯,为之说情,金廷以刘麟为蜀王。然后将刘氏一家安置在临潢府(辽、金上京。今,内蒙区域)。

  伪齐倒台后,原为伪齐任用的官员、将领,崔虎、蔡州、刘永寿等,于绍兴九年正月,先后率领部众归附于鄂州,岳家军营。伪齐知郑州的宋超,伪齐军中统制官王宗,也都在同月内,分别率众归附南宋。

  前后存在八年的伪齐政权,宋人逆贼,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对宋朝来说,自然是好事。然而,江山代有人杰出,谁知后人先人同?

  随着伪齐被废,大量的伪齐官员逃到了南宋,中原地区一片混乱。

  这对于南宋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只要用心准备,妥善筹谋,恢复中原并非难事。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不经意的楔子,就会扭转局面,甚至背道而驰。

  绍兴七年九月底,也就是南宋淮西兵变,发生后一个多月。赵构召岳飞到建康行在议事。这应该是赵构,愿意和岳飞和解的信号。

  赵构是个很谨慎的人。也许,他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将威胁与隐患消除。淮西兵变,岳飞的相关预言都兑现了。正是因为朝廷取消岳飞,一统淮西军,才酿成了兵变。岳飞心里,难免不会有想法。

  岳飞,不可多得的一员良将。在金国亡宋之心不死的情况下,岳飞对南宋的作用举足轻重。若是长期跟岳飞处于不良状态,哪一天岳飞想不开,也学郦琼阴谋造反的话,凭着岳飞绝世的将才,自己能不能象建炎四年一样,从海上逃走,这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当然,象岳飞这样的二杆子,造反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不过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

  因此,赵构放出了和解的信息,他相信只要不是呆子,都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事实上,岳飞确实真切地感觉到,赵构跟他和解的意图。

  天真的岳飞,又一次判断失误。他认为,他和赵构之间的默契已经恢复。为了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他决定郑重地向皇帝提出一个建议。他觉得这件事情,事关朝廷兴亡,关系南宋能否收复失地,他很有必要告诉一直厚待自己的皇帝。

  在路上,岳飞遇到了自己曾经的幕僚薛弼,便告诉薛弼说:“我这次到朝廷,还将奏陈一桩有关国本的大计。”

  薛弼有点诧异,另外,在他的印象中,岳飞除了对打仗感兴趣外,其他的似乎不入他的眼。薛弼因而很感兴趣,忙问道:“是什么事?”

  “我听说金人打算,用赵桓的太子赵谌,再立一个傀儡政权,所以我想请皇上,册立建国公赵昚为太子。赵昚,目前正读书于资善堂。怎么样,不错吧?”岳飞得意地说道,他觉得薛弼,应该会很赞同自己的建议。

  听了岳飞的话,薛弼震惊的张大了嘴边。吴大人神哉!一切如其所预。心想,这岳飞,还真象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者无畏。立太子,这种事情都敢瞎说。

  按吴大人吩咐,路上堵岳飞。万一所料不错,就要相机晓之以理,劝其打消了这个念头。但不能透露是吴大人吩咐,以免适得其反。因为吴央心里清楚,如今的鹏举,不再是以前的鹏举了。除了情谊依然,她的话未必肯信。毕竟,她是女人。薛弼,曾经与鹏举共事过,而且鹏举曾经说过。关系不错。所以,试探性地委托一次,看看是否可用。

  薛弼,当然不会幸灾乐祸,严肃提醒道。“身为大将,好象不应该干涉朝政,更不要说国本之事。”

  岳父不假思索,立即反驳“君臣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岳飞还是坚持己见。

  “岳将军,我一向敬重你。我当然是为了你好,请你千万不能过问此事。”

  岳父见来了个能缠人的,干脆翻身上马,扔下一句“我会考虑你的建议的。”便头也不回,策马而去。

  薛弼,对着远去的岳飞,无奈地摇了摇头,也随后跟着,回话去。

  等吴央赶到,预备亲自堵。但见,岳飞已经垂头丧气地出来了。吴央闪身,不与照面。因为一看便知,祸已酿就。只能,伺机设法弥补一二了。

  武将就是武将,丝毫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凶险。

  自汉代,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以来。太子问题,一直都是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被称为“国本”。

  因为帝王业,无疑是至高无上而最热门。多少人为此挤破脑袋,还是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但古往今来,帝王之业,无不引得无数英雄竟折腰。

  要想从事帝王之业,除了胆子大、手段狠、智慧高之外,还有一个先天的因素,那就是你必须生长在帝王家,当然开国的除外。

  对于正在从事帝王业的皇帝,更是小心翼翼地防备着一切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儿子,手下的文臣武将。尤其是自己的儿子,更是防备对象,毕竟将来自己老死之后,皇位还是要传给儿子的。在众多儿子中,嫡长子的威胁最大,他从理论上是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按照制度,他可以有自己的亲信,有一定的军队,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皇帝的一部分权力。比如说,代替皇帝批阅奏章。

  所以,皇帝对太子可谓又爱又恨。立太子是必须的,因为皇位需要传承;立太子又是不爽的,这意味着有人要瓜分自己的权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国家的危害并不大,毕竟皇帝处于绝对优势。不过,如果其中掺杂了其他的势力,如军队、外戚、文官集团,那就足以威胁到国家的存亡。

  因此,自古以来皇位的传承,都是极其凶险的政治大事。

  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朝廷中的文臣,从理论上讲,可以干预朝廷内外的所有事情,包括皇帝娶女人、盖房子等十分私人的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所有的文臣都刻意的回避,那就是立太子。文臣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回避理由:“此乃陛下家事,臣不宜过问。”若是不得已,需要参与立国本之事,那也是战战兢兢,拐弯抹角,点到即止。

  文臣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武将乎?

  岳飞到了朝廷之后,向赵构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于涉及机密,岳飞在赵构面前读自己的奏折。

  岳飞在读他的奏章的时候,突然有一阵冷风吹袭而来,吹得他手中的奏章瑟瑟晃动,而他的声音,也突然因为紧张而有些颤抖。

  此刻,岳飞突然意识到,这是上天警示,自己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

  果然,赵构以极其冷静的语气回答道:“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即,赵构说,当然,我是不会怀疑你的忠诚的。然而你手握重兵在外,这一类事情并不是你应该关注而预想的。

  岳飞退下,面如死灰。回想绍兴六年,母亲去世后,为了丁忧与否,觐见赵构时,皇帝已经提醒他,“以后,莫管此事。”

  此刻,岳飞终于意识到自己身为武将,不应当干预国本大事。

  可惜,岳飞并不知道,他的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国本大事了,还多了许多其他的因素。这些因素加上岳飞敏感的身份,足以使岳飞脖子上,已经套上的绳子勒得更紧。

  岳飞此举,实际上已经涉及,赵宋皇族内部的皇权归属问题。

  众所周知,五代末年,太祖赵匡横空出世,于乱世中建立宋朝。然而,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却离奇当了皇帝,是为宋太宗。从此,北宋一朝的帝系都是宋太宗赵光义一脉。

  赵光义在登基之后,虽然伙同太祖曾经的心腹宰相赵普,弄了个“金匮之盟”,但这是欲盖弥彰。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光义,为了堵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赵光义此举,终究还是沦为笑柄,甚至连他的长子都反对他,放弃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此后,赵宋民间,一直非常同情太祖一系的后裔,一直有让他们这一系,继承皇位的呼声。

  靖康之变后,一个曾经去过金国的汉人,在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死后,就曾说道:“吴乞买在联宋灭辽之时,曾经来到本朝。他的长相跟皇宫中太祖塑像,实在是太相似了,许多人都感到很奇怪。”

  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汉人与女真血统,有着非同一般的不同,包括相貌的轮廓与五官。

  靖康之变发生的时间,金国的皇帝就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而被金人抓走的北宋皇族都是赵光义的后裔。

  因此,这个汉人的隐晦意思就是:吴乞买实际上是太祖赵匡,转世托身的。他之所以灭掉北宋,乃是报当年的血海深仇。

  对于因果循环和转世报仇的说法,在古代社会有着极大的市场。毕竟,连皇帝都自称为天的儿子,天子,率先搞起封建迷信,天下百姓和官员当然上从下效。

  无风不起浪。这个传说的滋生,仍然还是蕴涵了人们的希望。希望宋太祖一脉,应当享有帝王业。

  北宋灭亡后,赵构,以赵光义直系子孙的绝对优势,继承了皇位。这些谣言,自然是没了市场。

  遗憾,建炎三年的时候,赵构丧失了亲生子,又再无生育。这就使得这些阴魂不散的谣言,重新活跃起来。至于赵构,之所以收养了宋太祖七世孙,还前后收养两个。其中缘由是复杂而多维的。

  一是,因为他自幼崇拜自己远祖,赵匡。

  二是,因为赵匡曾经托梦给他,说是其七世孙,能够继承他的大统,以永葆赵宋江山。梦醒之时,觉得十分蹊跷。于是,亲口对吴央说,要她为之解梦。梦后,他也曾经对吴央说过,就算自己有亲生儿子,也会收养远祖七世孙。谁优秀,立谁为太子,不论亲生与否。说是自从遭遇了靖康之难后,自己数十的兄弟都宛然。因而对是否亲生,已经看得很淡了。

  三是,也许民间的传说与议论,也是一种促使他要圆梦之“媒”吧。

  四是,隆祐太后驾崩前夕,曾经握住他的手说“先收养一个太祖七世孙吧,是否册立为太子,将来看情形。”说完就咽气了。这,才是“最后一滴”催化剂。于是,还在行丧期,他就立刻下令,寻找、选择太祖七世孙,最后定赵昚为养子。

  至于,没有早立太子,完全不是人们所推想之种种。赵构不止一次对吴央说过,“尚未定都,孩子也还小,看不出端倪。”

  所以,早在绍兴元年,那时候赵构才只不过25岁。就曾经发生过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元年四月,隆祐太后驾崩。不久后,上虞县丞娄寅亮,就上奏谈到这件,有关民间传说的事情。建议皇上将来,还是应当考虑,选择太祖后裔,承继大统。奏章递上去后不久,突然有诏令下达。娄家人尚未阅读,就顿时抱头“相与环泣”。认为这封奏章,给娄家带来了灭门之祸。

  何曾想,读罢皇上的诏书,并非是将娄家满门抄斩。相反,娄县丞因为这个建议,而被提拨为监察御史。

  从那以后,朝野再也不避讳,谈及赵构丧失生育能力,和选择赵匡的后人,入宫承袭大宝的事情。如参知政事张守,同知枢密院事李回,都曾询问过赵构关于国本之事。

  因此,赵构也曾对他们说:“艺祖(赵匡),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我今如不选取太祖后裔,作为我的过继子嗣,何以慰他的在天之灵?”

  所以,赵构在太祖后裔的“伯”字辈中选了一个孩子,名叫赵伯琮的,最后赐名“昚”,交于张婉容负责抚养。

  虽然如此,赵构也不愿意,别人干预他册立太子的事。绍兴六年,他又收养一个,希望两个长大成人后,其中有一个,能够比较附和他的继承人要求。

  因此,早立立太子,是赵构心中最忌讳的事情。这件事情,只能自己乾纲独断,绝对不允许大臣、大将插手。

  现在,岳飞这个身份敏感的武将,居然提出了立国本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岳飞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

  其实,这一切都是赵构想太多了。岳飞其实很无辜。以岳飞的纯朴厚道,他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一次无意识的想法和行为,背后居然牵扯到了如此多的道道?

  所以说,隔行如隔山,千万不要随意,参与帝王业之纷纷扰扰。这样子很容易丢了小命的,尤其是象岳飞这样的朝廷重臣,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权力博弈,自古以来都是高智慧的行为,岳飞的复杂性思维等级,显然不够。如果说岳飞在军事上的等级犹如张良,那他在政治上的等级,就是尚处私塾读书的学子。级别不够,还参与这样高度复杂的行为,无疑是引火烧身。

  总之,在这一刻,赵构已经放弃了岳飞。因为他曾经提醒过岳飞,不能管这档子事,岳飞竟然还管。所以,他不再相信,岳飞可以继续为自己所用。信任岳飞充满着太多的变数,他不能以自己的国家和皇位做赌注。因为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他赵构一无所有。

  于是,赵构和岳飞,已经走向君臣失和。

  现在赵构对岳飞的态度,就是利用。利用之后岳飞的命运如何,那就是看岳飞的政治觉悟了。

  就在岳飞和赵构,走向君臣失和之时,伪齐被废,中原大乱。

  这对赵宋来说,正是一个极佳机遇,也是岳飞一心收复中原的极好机遇。

  然而,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却被岳飞自己给断送了。天下第一将的岳飞,一个轻率的“立国本”建议,使赵宋,也使自己,丧失了这个机遇。

  话说,岳飞获悉刘齐政权被女真终结,大喜过望。赶紧大量收罗伪齐官员与将士,准备收复中原。不过,中原地域广大,单靠一支十万人的岳家军,显然不够。于是,兴奋的岳飞,当即入朝请求增兵。

  这次,赵构十分冷静,面对兴奋的岳飞,赵构面无表情,冷冷地拒绝岳飞的建议。

  后来,赵构跟心腹大臣说道:“岳飞所防守的上流地分诚然阔远,但宁可把他的防区缩小,也不可以再增加他的人马。今日诸将之兵,已患难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近来的事势,虽还没有发展到那样严重,但与其增添大将的实力,倒不如再另外添置几支军队,庶几缓急之际易为分合。”

  很显然,赵构已经决心放弃,黄河区域的中原之地。彻底收复失地,已经无从谈起了。

  但是,历史这个“上帝”的神秘作坊,总是在人最绝望的时刻,给予人希望。能否把握住机遇,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即所谓,上帝如果对你关闭了所以的门,自然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窗。

梦想岛中文    天萼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