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九章 大斗出,小斗还

  如何与收粮踢斗反着做?

  青黄不接时,地主家的佃户,乡民,来大户家借粮,大户用十斤一斗的量器,装满粮,借出。

  到了秋收之时,佃户,乡民来还粮,大户用八斤一斗的量器,收债。

  十斗粮食借出,收回十斗粮,斗数不变。可借出的一百斤粮,实际仅收回八十斤。

  大户傻么?斗都用错。

  大户不傻,这就叫大斗出,小斗还。

  这就是收买人心的方法之一。

  小民傻么?分不清斗。

  小民不傻,心里清楚分明。

  只不过百姓太淳,易被操纵,只清楚大小多寡,不明白大户求啥。

  大户求的就是民心,就是待风云起时,小民用命。

  用命,来还这一小斗,一小斗,多出来的粮食。

  春秋之时,晋国赵、韩、魏、范、智,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赵、韩,魏三氏,便是以此大斗出,小斗还之法,笼络人心。

  于是,就有三家分晋。

  春秋,从此走向战国!

  平衡之术,即为帝王心术。使民而不使民知之法,即为御民之道。笼络操纵人心的学问,即为统治之学,是刘虞这种士大夫牧民官,最为珍视的学问。

  刘虞不是吏,攀名附贵,拼爹凭姐夫那套,是官场底层的杂鱼才会柄恃的无根之水。

  他是皇族,是士大夫,格局与秉持的信念,与不入流的官吏不是一回事。

  他要的是身前身后名,是以大汉帝国主人自居的统治者之一。使民驭民为真,但不是为驭而驭,真就是为了使民安其位而不争,是为了予民造福,予民谋利。

  他残民做什么?大汉就姓刘,就是他家的,只有希望佃户多收多缴的地主。

  他这种人自视甚高,是以百姓之父母,士人之家长自居。仁政爱民,栽培田畴,都是他这种心态的延伸反应。

  他看不起百姓,又真的是在为百姓谋福利。他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士大夫,视百姓为羊,以牧羊人自居,但不耽误悉心照料羊群。

  刘虞对刘备的满意,就在于刘备没在大斗出,小斗还的方法上藏私。

  牍简之贵,在于识其上之字,可知书。大夫之贵,在于书后明理,通理则法明。卿侯之贵,在于理法后明心,施理为政,御民有法。

  刘备直言的就是法,只不过其中似暗藏算学,刘虞一时之间也推敲不明,他只是暗暗记下,打算回去慢慢推敲,择一地萧规曹随的一试,验其利弊,推其法理。

  “多余渔获统购,便也是依士伍勋阶,价不同么?”

  刘虞遇上了没见识过的笼络之法,自然想了解个通透,不免带出了做学问的态度,一边自问自答,一边刨根问底,“免去渔家贩卖奔波之劳,甚好。可一日三千斤渔获,以五铢钱现购?赊买?得渔获再售,自用?这许多渔获,又如何储存,消耗?

  凭白耗于士卒口腹?那购鱼之钱,岂不难回?多支出这一笔买鱼糜费,可必要?老夫看玄德麾下士卒,戈矛不全,无甲者多有啊。”

  “劳刘公挂怀,吾等确是兵甲仗皆缺,义勇军旗一立,花钱如流水。”

  刘备闻声拱手,眼神无辜,顺势叫了一声苦,“特别是乡老皆怕北上流民冲扰地方,我等只得暂行收拢无地流民,就地编练为伍。如此糜饷更是一日多过一日,全凭地方一力担待,支撑实不易。”

  叫过苦,才回答刘虞所问,“渔获收购倒是不论士伍功阶,我等只给出一个收购价。便是乡里渔家,愿意将渔获卖予北盟,同照此价收购。由于是敞开收购,收购价比街面贩鱼市价,要低七八成出去。”

  刘虞方一皱眉,就听刘备笑道:“只不过我等不强征强购,非但乡里渔家是否愿卖于吾等随意。便是北盟直属渔船,多余的渔获若不愿以统购价售予盟内,皆可随意处置。”

  顿了顿,又道,“实际我等渔获收购价格,是与幽州粮价等齐的,为大宗粮价的三成。一石栗米三十钱,那一石鱼,收购均价,就是十文上下。”

  “十多斤鱼,才一枚五铢?”

  刘虞闻声瞪大了眼,拽着胡子的手一滞,嘴角哆嗦着问,“一只鸡且要三四十钱,十多斤鱼方一钱?此价是否太贱?”

  “鸡多易瘟,养之殊为不易。明公可知,地里却是可以养鱼的。”

  刘备轻笑,解释道,“盟中士卒军属,非但有驾船顺江河网渔的,还有湖塘养鱼的,且有旱地挖塘养鱼的。一亩二百四十方步之大亩,用于鱼塘养鱼。据我等推算,明年有望可得鱼四千余斤,近四十石。

  而一亩中等粮田,用于种植栗米,每亩年得粮不过二三石。一亩鱼塘之渔获,与一亩粮田之粮获,差了十倍出去。而我等渔获收购价与粮价,差额才三倍而已。”

  “粮田养鱼,获鱼竟高于粮十倍?”

  刘虞诧异极了,“玄德可是戏言,若粮田养鱼如此划算,何不见小农变田为塘?”

  “因为没有协作。”

  刘备笑呵呵的,“小农一家如何引水?洪涝一来,雨水漫塘,排渠如何应对?疫病一来,满塘鱼一夜翻肚,一家一户如何承受?鱼塘水质如何,鱼吃什么,是否有灾害疫病,关乎产量多寡,是否颗粒无收。”

  说着,嘴角浮现出一抹古怪,“备原来只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倒未曾想过,可喂鱼食鱼的。

  盟内处理的鱼肉下脚料,便是优先供于试验鱼塘,其次用于喂牲口,再次用于肥地。而牲口禽畜的粪便…嗯嗯,同样是可以用来喂鱼的。”

  “啊?喂鱼食粪?”

  刘虞闻声一愣,嘴唇又哆嗦起来了,他就爱食鱼,可鱼若食粪,这个…

  “食粪食腐之鱼,多为泥鳅,鲢鲶等对水质要求不高,易生长的污水大鱼。非但粪便,发酵的秸秆,水草等皆可食。”

  刘备投给刘虞一个不必担心的眼神,自矜而笑,“流民士卒不娇贵,有鲢鲶吃,总比饿肚子好。鲢鲶易长,产量高,吃不完的还可以喂牲口禽畜。”

  “牲口禽畜粪便喂鱼,鱼喂禽畜牲口,再拉粪予鱼食?”

  刘虞感觉被绕迷糊了,脸色纠结,他一席不过二肉菜,不是没肉菜,怎么肉后边都是粪?

  “不错,循环利用。”

  刘备没察觉到刘虞的纠结,反是非常得意,“鱼塘肥水可用来肥地,沤肥养蚯蚓,同样可喂猪鸡。猪的粪便,除了喂鱼,同样可以肥田,有肥田就能多打粮。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嘛。粪哪里来?当然是多养鱼养猪。”

  说着,自个兴奋了起来,“吾等北盟正围绕雍奴附近,寻当地乡民合作养鸭。由联盟无偿给予草甸,水泽周围乡村的乡民种鸭,以麻鸭为主。与联盟渔业编队一样,由养鸭户负责赶鸭,放养,按月按比例上缴老鸭,鸭蛋予联盟。”

  刘备神情中有抑制不住的骄傲:“仅雍奴一泽,当地乡民就已放养麻鸭七千只,本月底第一批上缴老鸭,鸭蛋,备一定为明公送些去。预估可上缴老鸭三百只,鸭蛋五千枚左右。

  我等预计今岁,就能将雍奴一地的麻鸭数量,扩大到二十万只以上。自明年起,月最少就能上缴老鸭万只,鸭蛋十万枚以上。

  而整个雍奴大泽附近,可容纳用于放养的麻鸭容量,估算为三百万只以上。我们争取三年内,放满它。

  若非鸡太易得瘟,一瘟动辄成村成乡染疫,若合作养鸡,倒可惠泽更多乡民。”

  刘虞被惊住了,对渔猎的不屑烟消云散,反是魂飞魄散:“放养三百万只鸭?那一年可得多少鸭蛋?”

  “五六百万枚吧。”

  刘备眨了眨眼,无辜道,“我们与为我们放鸭的当地乡民,五五分成,该有两三百万颗无本的鸭蛋可食。”

  刘虞默然,吞了口吐沫,眼神中还是不可置信,又问:“五五,对半?比尔等士卒军属渔船分成还优?”

  “有条件的,鸭毛全是我们的。”

  刘备没拿仁义爱民说事,反是老老实实道,“得辛苦养鸭户,把鸭毛鸭绒按期收好,不能任鸭把绒褪了,收不够会罚,过量则奖,鸭毛鸭绒全归联盟,不许养鸭户外卖。”

  “谁要鸭毛?”

  刘虞越听越不可思议,“你们要那么多鸭毛何用?”

  “说是鸭绒保暖,可制秋冬轻便军衣。”

  刘备回了一声,又遗憾的摇了摇头,“只是鸭尚少,绒不够,尚未开制,还在摸索。”

  “大收渔获,连鸭毛都收。”

  刘虞捋须沉吟,满脸不解,“此不糜费日甚?”

  “那却不是。”

  一旁始终沉默的关羽,插言出声,眼睛都笑眯了,本来就眯着的眼,一笑更是见牙不见眼了,冷脸颇为难得的露齿一笑,“吾等鱼满仓,士卒平日皆能混到油腥,便多亏了糜费日甚。”

  “哦?”

  关羽性矜面冷,刘虞一见便知,被驳了一句不以为意,反是来了兴趣,“此话从何说起。”

  关羽闻声又沉默,眼睛一眯,没搭理刘虞。

  回答的是刘备,同样露齿一笑:“很简单。造船织网者便多为无地流民,农闲的乡里闲汉村妇。把闲着的时间,用于伐木,造筏,织网。之后,吾等将渔船渔具收缴,免费发放士卒军属。再将其编列为渔业船队,获取渔获。”

  说着,与关羽一样突然笑了起来,得意道,“实际我等做的就是无本买卖,将按比例征缴来的渔获,十亭中的七成,再以酬劳的形式,返还给造筏,织网的乡汉村妇,酬其劳苦。实际我等何本也不出,净落袋三成。”

梦想岛中文    三国圈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