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548章新的天地

  《哪吒》才上映两天,就彻底火了。

  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都火了。

  大年初二破三亿,初三直接飙升到了3.6亿,三天就9亿多了。

  一部动画电影,哪吒还那么丑,简直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以至于都有人怀疑票房有问题。

  这几年来,多的是电影票房有猫腻,不过未来影业出品的电影是个例外。

  本身质量好、口碑好、票房高,也没必要搞什么虚头巴脑的。

  可是《哪吒》这逆天的票房,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3.6亿的单日票房并没有创造什么记录,《捉妖记2》首日就六亿了。

  可《捉妖记2》那是大卖电影续集,巨额营销费加巨额票补堆出来的票房,次日就腰斩了。

  《哪吒》只是一部动画电影,而且排片只有23。

  23的排片拿到了单日3.6亿的票房,已经接近极限了。

  没办法,片子太多了,就算《哪吒》已经和其他电影拉开了差距,也加不了多少排片。

  影院给排片,不一定是谁上座率高就拼命多排的,也要讲策略。

  《哪吒》这样的电影,影院都知道不缺观众。

  而其他的电影,尤其是口碑不好的大片,只要没有雪崩,影院即便减场次,也不会减太多。

  因为这些电影,过了节假日就基本上没什么观众了,所以影院要尽可能地在七天长里压榨完票房潜力。

  要不然口碑不好,又不给排片,更没观众了。

  而《哪吒》这样的电影,已经有现象级的潜力了,走长线也是可以的。

  就像对待男神和舔狗,一般的大片不抓紧假日的时候就没机会卖票了,而口碑好的卖座电影,不管节假日还是工作日,都不缺观众。

  初四,《哪吒》的排片加到了29,虽然不是很高,不过同期还有那么多电影,已经足够了。

  单日票房突破四亿大关,四天13.3亿!

  绝对现象级的票房数字,三十亿已经是闭着眼睛的事了,四十亿也大有可为,就看春节之后的走势了。

  而其他的电影,此时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了。

  《飞驰人生》在首日2.4亿之后,次日2.1亿,第三天1.8亿,初四1.4亿,一直在下滑。

  口碑其实挺好,有沈藤在,笑料也不少。

  练车的那一段,一脚油门下去,车子直接爆缸,在短视频平台还是挺火的。

  口碑好,票房还不断下跌,归根结底就是娱乐性不足。

  电影前后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前半段很搞笑,像是部喜剧,后半段就有些无聊了。

  有人又觉得前半段那些果体过安检、偷车架、KTV尬唱尬舞,这些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太尬了,包括尹政、腾格儿这些角色也立不住,就是个为了搞笑的壳子,没有灵魂。

  反而最后半小时才是经典,让人大呼过瘾。

  不同的人看的感觉不一样,前半段是为了商业性,为了钱为了留住观众,后半段才是韩函想拍的东西。

  这片子就是为了纪念国内一个著名的赛车手徐浪,也是韩函的启蒙老师,《乘风破浪》里的男主角徐太浪估计也是为了纪念他。

  32岁的徐浪去世时,他的妻子刚身怀六甲,他的儿子没有见过他。

  《乘风破浪》片尾,阿正问徐太浪为什么开车开这么好,他说“遗传啊”。

  2006年徐浪他参加达喀尔拉力赛获得第19名,这是国内车手最好的成绩,至今无人超越。

  2008年在参加穿越东方马拉松越野赛时,发生事故,当场昏迷,抢救无效后死亡。

  那一年,他32岁,《飞驰人生》里的男主角张弛达到人生巅峰,被禁赛时也是32岁。

  重新复出的张弛,经过巅峰和谷底之后,想要再次攀登高峰,即便为了梦想粉身碎骨。

  一部拍给中年人看的电影,在春节档票房不断下滑,也是正常的。

  《飞驰人生》是因为内容不适合,《叶问4》其实也差不多。

  首日破亿,初二1.3亿,初三跌回到一亿了,初四又跌了一千多万。

  口碑比第三部强点,不过动作片到底是小众,单日一亿已经是极限了。除非能达到第一部的口碑。

  第一部那是干日笨人,还是在那个时代,观众的认同感会越发地强烈。

  动作戏其实还不如前三部,没有兵器战,没有群戏,李小龙那段打斗也不算精彩,主要还是甄子单和吴越两个人,最后和大反派的打斗要是不参杂民族情绪的话,其实相当拉垮。

  估计是叶问老了,而且诊断出癌症了,不能太牛逼了,要不然不合理。

  配角也不怎么两眼,大反派依然是我看不起华国人,挑衅,然后被干掉。

  吴越那个角色和洪金保一模一样:我是地区一霸——我找叶问麻烦——和叶问切磋——我要忍——我忍不住了——我要打老外——我被老外打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系列依然是华语功夫片里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一座高峰,以后都不知道会不会有了。

  两部电影都是因为类型原因票房潜力有限,不另一部大热门《神探蒲松龄》就不一样了。

  喜剧片程龙,在贺岁档应该上限很高的。

  可是这次,都差点突破了程龙近几年电影质量的下限了。

  男主角蒲松龄嘛,那当然会有聊斋的故事。

  也是很多观众都熟悉的宁采臣与聂小倩,不过这次的改编,真如同六老师说的一样,该像全国人民谢罪了。

  聂小倩不再是鬼怪,反而是个人类女子。

  宁采臣成了蛇妖,燕赤霞也是蛇妖,更关键的是他们俩是一个人。

  别的不说,就冲这个改编,那就可以确定,不是神作就是超级大烂片了。

  这改的,比刘雨菲和古添乐那版《倩女幽魂》还离谱。

  群众的眼睛也是血量的,首日票房只有3000万,甚至不如《熊出没》的一半。

  上映四天,票房甚至还没破亿,简直扑倒姥姥家去了。

  也就比另一部港片《廉政风云》强一点,这片子四天才6000万。

  总体来说,六部电影只血扑了一部《神探蒲松龄》,还算不错了,《哪吒》的大爆足够弥补这个春节档的不足。

  接下来最后的三天假期,《哪吒》再度拿下11.1亿。

  春节七天长假,轰下了24.4亿的超高票房,也是唯一一部二十亿级别的电影。

  这还只是开始,初八开工了,《哪吒》依然拿到了1.9亿的高票房,走势稳健。

  就冲这个跌幅,别说三十亿了,四十亿也就是几天的事。

  火爆程度不仅仅局限于票房上,未来影业平台上的周边都卖的挺好,掏宝上各种手办、玩偶,还有印着哪吒图案的抱枕、杯子、书包,在这个寒假也火了。

  可惜这部分盗版太多了,大部分收益都拿不到手。

  完全可以说是现象级的电影了,甚至网上还有人写哪吒和敖丙的番外。

  当然是男男向的那种,女频站这种书都不少。

  确实离谱,好在李谦没有看到更变态的。

  现在追星的小女生越来越多,微博上已经有了定制短篇的业务。

  就是你设定男女主角、性格、场景之类的,然后让别人给你写一段文字。

  那些追星的小姑娘,就找人写以自己为女主角,偶像为男主角的。

  当然,短篇,顶多也就一万字左右。

  有的还好,纯爱类的,有的就受不了了,找人写那种不和谐的内容。

  这次《哪吒》里的哪吒和敖丙大火,当然是变身后的哪吒。

  有人写CP文章,幸好目前没看到有谁找人定制自己和哪吒或者敖丙的,不和谐的东西。

  不幸中的万幸。

  这种火的方向,虽然对票房有好处,不过李谦还是控制一下,别太过火了,太离谱了。

  那么多真人偶像,那些哥哥不好么,跑来祸害电影里的虚拟角色。

  这也是唯一一次,票房大卖,让李谦有些糟心的时候了。

  春节之后,《哪吒》继续横扫着内地的电影市场。

  三十亿,四十亿,密钥延期。

  终于经过一个多月的上映总票房突破了五十亿大关,成为内地影史第二部五十亿级别的电影。

  五十亿!

  之前那个让业内无数人疯狂的数字,再度出现了。

  如果说《战狼2》的大卖是偶然,是爱国情怀加成之下才能企及的数字。

  那《哪吒》就证明了,没有任何外部原因加成,内地市场也能容纳五十亿票房的电影。

  五十亿票房,足足超过十个亿的纯利润,足够让无数人眼红。

  一个项目赚十亿,哪怕是现在的房地产,在普通二线城市盖一个小区都赚不到。

  《哪吒》的大卖,让所有影视公司为之疯狂。

  “找国内和好莱坞最好的动画制作团队,不管是姜子牙、二郎神还是雷震子,一个月内我要看到项目方案!”

  企鹅影业,陈伍已经在策划另一部动画电影了。

  《哪吒》大卖五十亿,虽然是企鹅独断电影行业的最大对手未来影业发行的片子,不过经过一开始的郁闷之后,陈伍也是欣喜若狂。

  《哪吒》是什么?

  动画电影!

  连演员都不需要了,不再需要制造具备顶级流量的爱豆。

  在《哪吒》大火的现在,大众对动画电影的信心和期待空前的高涨。

  只需要找一个知名的神话典故,找一个大众熟知的神话人物为主角,就够了。

  而动画制作,和电影不一样,做好电影企鹅难,毕竟好的导演一半都在李谦旗下。

  而动画电影,不是拍出来的,是画出来的,是电脑制作出来的。

  就现在哪吒和敖丙的火爆程度,还是没有刻意宣传,短时间之内已经成了顶流,掏宝上各种周边产品上百种,销量都还很不错。

  不需要组织,不需要营销,观众就自发地去买。

  这种虚拟的偶像,比真人偶像还要好用。

  这次有哪吒,那企鹅也未尝不能制造出一个同样大火的二郎神,或者其他人物。

  陈伍发现,自己面前仿佛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动画电影上面,企鹅影业,乃至企鹅都在为打造下一个哪吒而动了起来。

  一系列的事情安排下去,陈伍才开始关心几个月后即将上映的《魔都堡垒》。

  电影的后期制作一切顺利,好莱坞顶级特效团队完全不用担心,绝对是划时代的科幻大片。

  再加上男主角六千万微博粉丝的能量,虽然因为宣布恋情脱粉了不少,不过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魔都堡垒》如果能达到期待中的成功,那打造行业闭环,就成功了一半。

  还有电影《诛仙》,已经快杀青了,估计年底贺岁档上映,四大流量主演,也是双保险。

  这两部电影只要有一部达到预期,那就大有可为,这种模式就可以开始无限复制了。

  陈伍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到暑期档《魔都堡垒》上映的那一刻了。

  不只是陈伍,各大公司全都动起来了。

  动画电影卖到了五十亿,一部电影赚十个亿,不跟着动起来的简直是傻逼。

  不用名导,不用大明星,也不用流量,就能大卖,对所有影视公司来说,简直是福音。

  短短几天之内,业内大部分动画公司的项目一大堆人抢着投资。

  有的干脆直接对一些动画公司、工作室发起收购,这都是大公司玩的,不差钱。

  没有项目的,也有人挥舞着支票上门,只要是神话人物相关的动画,最好是封神、哪吒相关的,你做他就给钱。

  尤其是《哪吒》背后的几个动画公司,还有之前《大圣归来》、《白蛇》、《大鱼海棠》这些电影的公司,全都成了香饽饽。

  动画电影市场迎来了空前的繁荣,甚至已经没落的魔都电影美术厂,这家让日笨动画大师宫崎骏都称赞不已的动画制片厂,本来都名存实亡了,现在都有资本看中。

  看着这段时间外界的动态,不是某某动画公司获得了融资,启动了某某项目,就是被收购了,还有的大言不惭地表示正在准备上市。

  李谦也是无语了,连电影都搞不明白,去搞纯外行的动画电影。

  不过,好像也不奇怪,人们总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没有足够的敬畏。

  不了解,就不知道到底有多难,以为就跟自己眼前看到的一样。

  就这?这么简单?我也行!

  连好莱坞,动画电影也比真人电影难做。

  除了皮克斯之外,多少制作过经典动画电影的动画工作室倒闭。

  “我特么....”

  李谦都想爆一句粗口,本来《哪吒》的大爆有望国漫复兴,正如网上很多支持国漫的观众想的那样,他们都期待着更多《哪吒》这样的电影。

  尤其是《大圣归来》的导演,《哪吒》的导演,都在制作新片,更让喜欢国漫的观众大感振奋。

  可是,这些资本和影视公司这么一搞,别说国漫复兴了,估计他们一拥而上能把国漫打入地狱。

  一如当年的港片,赌片、僵尸片这些类型片,短短几年内爆火之后就被玩死了。

  未来几年一大堆跟风的动画电影上映,一部接一部的烂片,能把观众的希望彻底踩碎。

  就这么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光公开了的,不算《哪吒》、《大圣归来》这几家公司的项目,就有一个关于二郎神、三个关于哪吒、一个花木兰的动画电影了。

  打开电脑,微博上企鹅影业打造《二郎神》动画电影上了热搜。

  视频里面,是一场发布会,陈伍慷慨激昂地讲诉着自己振兴国漫的理想。

  而下面的留言,到处充斥着“支持国漫”之类的字眼。

  “操蛋的资本!”

  李谦有些无奈地关掉微博。

  这些事情,明知道对刚刚开始崛起的国漫会照成重大打击,可是没办法制止。

  那些跟风的资本力量太强大了,没有人能够阻拦他们赚钱的决心。

  只能期待这些项目里,能出一两部精品。

梦想岛中文    我的导演时代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