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三十二章 我全都要

  事实证明,脑回的切法要比茴字的写法要多。

  王斌一连讲了七种不同的造瘘方法,都可以抵达脑裂深部。

  王斌一边说,张子凡一边使用预设之眼进行预设。

  很明显,这些经过了数代脑外科医生经验总结出来的术式,要比张子凡这个半吊子自己琢磨的要强。

  张子凡能在头颈外科领域对术式大胆创新,主要还是本身就有不错的经验积累。

  而之前的肺切除等手术,与其说是术式创新,不如说是利用对微结构的把控完善原有术式。

  这一台脑部手术的前半程也是这样。

  有了王斌的强力指导,张子凡很快就找出了最适宜舒马赫的手术方案。

  那就是经大脑侧裂、蛛网膜间隙造瘘进入手术区域。

  按照预设之眼的提示,走这条通道,对于大脑该区域的功能损伤在12以下。

  有了大方向,张子凡尝试着稍作改良,最终将损伤降低到了10.7。

  其实如果在多花一点时间是有可能将局部损伤降低到10以下的。

  但如今患者处于开颅手状态下,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容不得张子凡使用穷举法来找到最佳方案。

  因此,有了相对靠谱的术式之后,张子凡立刻再次拿起了微创手术刀。

  “你真的准备进入深部手术!!?”

  看到张子凡的架势,王斌教授被吓了一跳。

  虽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隐约有了一点预感,可他真没料到,张子凡胆子居然如此之大。

  现场能听得懂中国话的,都是自己人。

  王斌教授也就没有什么避讳地道:“小张院长,你的手术技艺、手术嗅觉,我都是很佩服的,这种东西当你一拿起手术刀,大家就都能看见了。”

  顿了顿,似乎是思考了一下用词,他接着道,“但我想你也不否认,你对于脑神经解剖结构的掌握是比较差的,在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贸贸然出手,这可是临床医生的大忌讳啊!

  况且,这个病例也不普通,一方面,病人是公众人物,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必然是万众瞩目。

  另一方面,他之前由欧洲顶尖的脑外科医生反复治疗,说是治无可治也不为过。

  咱们这次手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患者的状况能好一丁点,那都是我们的大功劳,没有必要去冒险。”

  “谢谢你,王老哥!”

  张子凡知道王斌说的都是真心话,是为了自己好,是作为一个医界老人对年轻人的肺腑之言。

  所以他一点都没有介意,更没有炫技打脸对方的心思。

  张子凡点头道:“我会尽可能小心的,不过我还是想要试试,如果看到病灶而不处理,作为医生,我会一辈子内疚的。”

  “病灶?你说的病灶到底在哪里?”

  王斌困惑的看着CT图像和MRI图像。

  由于严重的损伤以及多次手术,舒马赫的脑内情况很复杂,但王斌在手术前至少已经看过十遍了,该发现的坑,应该都已经发现了才对。

  “视觉皮层轴界面下,距离中央后回5公分左右,角回、距状沟成角45度处,老哥你再仔细看一看。”

  张子凡说了一句,接着,便低下头,落下了第一刀。

  而王斌则愣了片刻,才连忙请一旁的瑞士医生调整了屏幕中,CT切层的角度和方向。

  果然,随着图像逐渐清晰,在画面中,确实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模糊的高密度影。

  所谓高密度影,在CT上呈像是发白的区域。

  使用CT软件可以直接用鼠标取得某一区域的密度。

  一般来说,脑组织由于富含脂肪,在CT上密度是偏低的,大约在22左右。

  如果有脑出血,那么密度将会升高到60以上。

  然而如今出现的高密度影极其模糊,与周围组织相比,只是略微的变浅,如果没有张子凡提醒,完全难以发现。

  瑞士医生测了测局部的密度,只有28左右,最高也没有超过30。

  虽然母语是法语,但王斌分明从这个瑞士人嘴中听到了一声F开头的词语。

  这都能看出来,亚洲人的眯眯眼这么能聚光的吗?

  当然,这句话他是不敢说出来的。

  相反,他立马对自己刚才的粗鄙之语表示道歉,“王教授,太抱歉了,我真的是非常惊讶,您和您伙伴的技术令人惊艳!”

  王斌微笑着摇了摇头,表示理解。

  这种明知道对方看自己不顺眼,却不得不舔自己一波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王斌美汁汁儿。

  大约十分钟后,张子凡按照王斌提供、自己改良的术式建立了瘘道。

  比起切开别的组织器官,张子凡的这次切开,显然用掉了更多的时间。

  食神里面说,最考验刀工的菜是豆腐雕刻。

  同样的,在脑组织上动刀,对于外科刀工也是一次极致的考验。

  一旁协助的王斌和孙辉,连忙用脑压板轻轻拨开组织,红色图标所标注的病灶终于直接暴露在张子凡的视野当中了。

  这并非是一个出血点。

  实际上,受伤后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肯定不可能还存在活动性出血点了。

  但张子凡估计,7年前,这里应该确实是一处隐蔽的微小挫裂伤,确实出现过小出血点。

  不过由于损伤微小,并没有被当时的手术医生重视。

  可是在后面的自愈过程中,该处挫裂伤的脑组织并没有正常恢复,而是出现了胶质增生和脑组织黏连瘢痕。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的神经元突触无法正常的连接了。

  这是极其麻烦的状况。

  一般来说,在临床上,对这种陈旧性的脑挫伤后遗病灶,主张非手术治疗。

  所谓非手术治疗,就是给病人用一些类似高压氧、理疗、按摩、针灸之类功能训练。

  但这些功能训练能有多大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又或者说“死马当作活马医”。

  实际上,当初科琳娜让儿子去请张子凡来瑞士,就是让他来当按摩师,给舒马赫做功能训练的。

  只不过,本以为请的是加菲猫,其实请来的是野心勃勃的大老虎。

  张子凡看重的不仅仅是几万欧的理疗费,而是手术费、复健费我全都要。

梦想岛中文    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