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59章 先灭韩还是灭魏?

  赵兵们都伤心难过,时而有哭泣声传出。

  伤心过后,赵兵们相互交谈起来。

  “我们为朝廷卖命,被逼投降,却要被朝廷治罪!”

  “赵歇、张耳、陈馀,昏君奸臣!”

  “赵国朝廷,远不如秦国朝廷好!”

  “要不是巨鹿之战有项羽,赵歇、张耳、陈馀,早就被秦军宰了!”

  “以后回不了家了!家中父母怎么办!”

  赵兵们愤愤不平。

  剩余十六人,分别是十名齐兵、六名韩兵。

  他们也有些担心,不知会不会像赵兵那样被朝廷治罪。

  作为韩兵的黄奇虽然没有加入交谈,也很吃惊。

  投降秦军是迫不得已,韩国朝廷不会也这样做吧。

  往后数天劳作时,赵兵们都无精打采,干活没那么积极了。

  不过,他们并未被水工、秦兵、训导部的人斥骂。

  训导部跟水工们事先沟通过,先不要斥骂赵兵。

  这天,训导丞曾陶把各个大队长、中队长召集一堂开会。

  曾陶道:“诸位,我们已有计划地让赵兵断绝回家的希望,对降兵的思想教化,已进入新阶段。接下来如何做,有什么想法、问题,尽管提出来。”

  第三大队长林泽道:“一切按计划进行,让降兵们归顺大秦,指日可待。”

  第一大队长钟离阳道:“在训导部成立之初,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工作,大家都担心会做不好。这一年多来,工作进展已好于预期,大家都宽心了。”

  第五大队四中队长杨尧:“赵兵觉得,回家已不可能了。我们要不要向主动赵兵提出,既然回不去了,让他满三年后留在秦国?”

  曾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面向众人道:“杨队长所言,大家觉得如何?”

  在以往碰到问题时,曾陶是让各队长说出自身看法,群策群力,一个问题集众人智慧解决。

  第九大队长蒋侗道:“我们趁机提出来,降兵们肯定会答应。”

  第十一大队长吴严章:“我觉得,如果我们主动提出,意图太明显了。反正赵兵回家希望已被断绝,离满三年还有一年多时间,何不等赵兵们主动提出。”

  钟离阳道:“吴队长说得对,如若他们先提出,主动权在我们这边。”

  林泽道:“我还有个建议。可以跟有心归顺大秦的降兵说,可帮助他们,争取提前半年脱离降兵身份,成为秦人一员。一定要让降兵先知道,我们训导部的吏员为他们着想,才向朝廷提出这种申请,朝廷不一定会答应。等过一段时间出结果后,再跟他们说,在我们全力争取下,终于让他们提前半年成为大秦子民。”

  他的建议,让其他人耳目一新。

  曾陶点头道:“林队长的建议很好,反正最终都是要让降兵归顺。这样做,能让降兵们对我们多一份感激。”

  钟离阳道:“按照林队长的建议,我们还可以再做文章。等降兵即将成为秦人后,我们再主动跟他们说,想不想再娶媳妇?必须要让降兵觉得,我们是在关心他们。如果想娶媳妇的,训导部再向朝廷申请,尽量争取朝廷为他们牵线搭桥。”

  他的建议,同样得到很多人赞同。

  曾陶道:“说得在理。反正我们的工作,是要让他们在秦国娶媳妇,要让他们觉得,是在我们帮助下、争取下,才有这个结果。让他们更感激我们。”

  大家热烈讨论,气氛活跃,在训导部任职一年多,这里的官吏们越来越觉得,这份差事很有价值、有意义,他们工作起来很有干劲。

  现在已让赵兵断绝回家的希望,接下来是齐兵、韩兵了,把具体时间商量好。

  最后,曾陶说道:“诸位,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出更大功绩,等这批降兵大部分归顺后,皇帝陛下定会嘉奖我们。”

  众人轰然叫好。

  接下来,各队长再召集下属开会,把工作方针转达下去。

  某天,严临把第十七号帐篷的十四名赵兵召集一堂。

  “各位兄弟,你们的朝廷把你们治罪,有些媳妇还改嫁了,你们很难再回家了。兄弟们难过,我这心里也不好受。但是,兄弟们还未年老,日子还得继续过,还望兄弟们……”

  各个帐篷的赵兵,都有相应吏员安慰,让他们感受到在秦国的温暖。

  咸阳城郊,兵器作坊,子婴和尉羽来到这里视察。

  邹棠带着两人入内。

  作坊内热火朝天,因为钢制武器需求量大,工匠人数比以前翻了一倍。

  子婴看到,每种武器、每个生产工序,分开不同地方制作。

  钢的铸造是一道工序,把铸造出来的钢条跟熟铁一起打造成兵器,又是另外工序。

  按照保密性而论,钢的铸造工艺属于最高级机密,只要铸钢的技术没被泄露,其他工序万一被泄露出去,敌人也造不出高质量武器。

  邹棠道:“陛下,每月武器产量,严格按照尉长史要求进行,按照这个生产进度,只要不出意外,再过两年,能把陛下所要求数量全部完成。”

  随后,子婴出得生产区,来到仓库。

  仓库你,大量的武器整齐摆放着,同一种武器,每件都几乎一模一样。

  一旦把这些武器装备秦军,战斗力会有质的提升。

  邹棠道:“陛下,武器很重要,护身铠甲同样重要。臣认为,可制作钢制铠甲,秦军进攻和防护都做好,战力会更强。”

  子婴对尉羽道:“你来说说。”

  尉羽对邹棠道:“制作新式武器,太耗费人力、物力、钱财,大秦本就男丁不足,仅仅是制作武器,已经很吃紧了。制作铠甲之事,以后再做计较。”

  邹棠懂了。

  子婴又再去了弓弩作坊视察,一切都按计划生产。

  这天,赵国举行朝会。

  卫何出列道:“陛下,向暴秦投降的降兵,在汉中修建水渠一年有余,他们为暴秦出力,不可能再回来了。赵国最缺的是男人,臣建议,将这些降兵妻子另嫁他人,多生子嗣,让我赵国日后有更多男丁。”

  赵、韩、齐三国,只知道降兵在汉中修建水渠,不知晓内部生活状况、降兵思想变化。

  赵歇道:“众卿觉得如何?”

  陈馀道:“陛下,臣觉得可行。我赵兵投降后,为暴秦卖命,让暴秦壮大,有罪。”

  张耳道:“暴秦不可能再让降兵回来,丈夫无法再回家的妇女,与寡妇无异。臣觉得,可要求寡妇改嫁。”

  李左车道:“陛下,臣认为,这办法可行。还有个问题,寡妇生下的子女,是跟随母亲?还是跟随原本父亲家?”

  最后商量决定,如果子女十岁以上,并且父亲家还有爷爷、叔父之类,子女跟随父亲家,凡是十岁以下的,跟随母亲另嫁的新家。

  数天后,邯郸北部,有三万七千匹匈奴良马被带到这里,是前不久用物资跟匈奴交换。

  刘邦和张良,都来到邯郸。

  邯郸城内,皇宫书房。

  赵歇、张耳、李左车、刘邦、张良五人在此,商讨重大事项。

  张良一脸愧疚,说道:“我上次提议,三国再联合匈奴共同出兵灭秦,没想到,暴秦狡猾,暴秦未灭,我们反倒损失惨重。”

  刘邦安慰道:“子房啊!你也是一心为了灭秦,大家目标一致,只是未曾想到,暴秦有连弩和火药,又非常狡猾,才导致我们惨败,这不是你的过错,不必自责。事情已过去,我们以后该做的,就是团结一心抗秦。”

  赵歇道:“暴秦能造出火药、震天雷、连弩、床弩,我们都意想不到啊!最近又听说给战马安装马掌,暴秦能想出来的稀奇古怪之物真多。”

  张良道:“根据我所得情报,暴秦大多数新发明之物,皆是嬴子婴想出来的,暴秦有此国君,我们千万要小心,说不准以后还会有更多未知武器出现。”

  张耳道:“如若我们单独一国,都难以跟暴秦抗衡,三国团结一心,是唯一出路。”

  张良道:“昔日,嬴政要一统天下,先后灭六国。如今,嬴子婴还想再灭六国,独霸天下,快则一年,慢则三五年,暴秦必出兵。或先攻韩、魏,或先攻赵。韩国最弱小,昔日嬴政就是首先灭韩。如今,韩国很有可能还会首当其冲。”

  刘邦拍拍胸脯道:“请放心,无论暴秦先攻韩,还是攻赵,齐国都会全力驰援,绝不能再给暴秦灭他国机会。”

  李左车叹息道:“如若楚、魏、燕三国,也能跟我们团结一起,暴秦就更没胜算。”

  刘邦道:“项羽此人,高傲得很,不足以共同谋事。还有个问题,如若暴秦攻魏,或攻楚,我们救还是不救?”

  他看向张良和李左车两人,三国联盟中,两人最有才能,张良善于谋略,李左车善于兵事。

  张良道:“两国虽未与我们结盟,但如若有一国被暴秦所灭,暴秦会更加强大,对我们不利。无论暴秦出兵攻哪个国家,我们都必须救,至于怎么救,视情况而定。”

  李左车道:“如若暴秦攻魏,项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但未必会全力驰援。我觉得,如若暴秦攻魏,我们是要救援,但不是立即救,先集结兵马做好准备,等楚国先出兵跟秦军作战,相互消耗兵力后,我们再救援不迟。如若暴秦出兵攻楚,有项羽来统兵,暴秦未必能占便宜,我们只需隔岸观火。如若暴秦取得优势、深入楚地,我们再出兵救援不迟。”

  张良道:“广武君说得没错。如果暴秦出兵韩国、赵国,仇恨暴秦的项羽,未必会置之不理,只是他不太可能与我们配合联合,各打各的。”

  这方面事情商议完毕后,张耳顺便对刘邦道:“齐军降兵有五万余,为暴秦修建水渠,让暴秦更强,当初不如直接战死。”

  提起这个,刘邦很郁闷,那个吕泽真该死,当初要不是吕泽投降,就算打不赢秦军,跟秦军死拼,最少能让秦军折损数千。

  这下倒好,士兵投降了为暴秦干事,倒不如战死还更好。

  张耳又再说出,赵国对降兵媳妇处置方法。

  刘邦很赞同,也决定让降兵寡妇改嫁。

  把重要事情敲定下来后,刘邦把张良单独叫到一边。

  刘邦一副关心模样,道:“子房啊!韩国困难,我了解。你在韩国,不容易啊!”

  张良道:“韩国实在艰难,陛下免去所借粮草,又借良马五千,良感激不尽!”

  刘邦道:“如若还有困难,尽管开口,我会全力帮助。韩国是否粮草不足?”

  他跟张良是有些交情,仅凭交情不会这么无私,帮张良就是帮自己,韩国是抵抗秦军最前线,只要韩国能扛住秦军,齐国会安全很多。

  张良道:“韩国粮草虽不多,只要不发生大战,倒也够用。韩国最大问题是人少,成年男丁更少,战马也不足。”

  刘邦道:“下次跟匈奴交易,我再借五千良马给你。”

  张良更是感激。

  邯郸城外的三万七千匹良马。

  齐国有两万五千匹;

  赵国一万匹;

  韩国很穷,筹集出可怜的少量布匹,交换获得两千匹。

  两天后,刘邦将五千匹马给了张良。

  咸阳宫,钟粹宫。

  嬴子婴、王思、冯幽兰都在宫外等候着,薄贞快要生了。

  此时的冯幽兰,怀中抱着已女婴,这是三个月前生下来的女儿,名叫赢排风。

  “呜哇…呜哇…”

  婴儿哭泣传来。

  子婴进入寝宫,看了一下婴儿。

  又是女儿,四女一男,男女比例着实有些悬殊。

  不过,也还算正常范围吧,在现代的时候,子婴碰到过某些农村家庭,前五个都是女儿,第六个才是儿子。

  对于第四个女儿,子婴取名为嬴嫣。

  汉中郡,褒水渠的干渠已修建好,开始开凿支渠。

  支渠有很多,降兵、秦兵、水工、训导部这四类人员都更为分散。

  这天,严临再次把李大环请过来吃饭。

  饭吃到一半时,李大环主动道:“严大哥,我回不了赵国了,满三年后只能留在秦国了。”

  严临点头道:“留在秦国也好,以后安安稳稳过日子。”

  李大环道:“那些赵国兄弟们,也都只能留在秦国了。秦国是很好,只是兄弟们都想家人。”

  严临叹息道:“这也是没办法,暂时没办法给父母尽孝道了!”

  他又说道:“其实,也未必一定需要满三年,或许可提前半年脱离降兵身份。大秦百姓服徭役有薪俸,你们继续在汉中修建水渠,那就是服徭役。如若想耕种,官府会分土地。”

  李大环大喜道:“真的,还可提前半年?”

  严临一本正经道:“我只能为你们争取,提议大队长跟训导丞说此时,让训导丞向丞相谏言,丞相批准后才行。此事不一定会成功,我尽力而为。”

  有这样的朋友,实在太好了,李大环十分感激。

  很快,在降兵中,许多人知晓了这件事,赵兵有可能两年半就不再是降兵,而是秦国平民。

  一个月后,有消息传出,齐军降兵在家乡的媳妇,都被齐国朝廷要求改嫁了,齐兵们都被家乡官府定为罪人。

  时间又再过了半个月,严临再次把李大环请来吃饭。

  “李兄弟,朝廷已批准了,你们满两年半就可脱离降兵身份,明年四月,就是大秦平民了。你是我好兄弟,才提前跟你说,明日会正式通知。”

  “多谢严大哥!”

  看着兴奋中的李大环,严临再露出关心之色,说道:“李兄弟,在秦国可是孤身一人,有没有想过再娶媳妇?”

  李大环道:“当然想,虽然不能回家乡了,我还得娶妻过日子。”

  严临道:“大秦有许多军人战死,有许多寡妇。我跟大队长说说,看看能不能想办法,给你们牵线搭桥。”

  李大环更是感激。

  第二天,训导部正式通知,赵军降兵,满两年半就可转为秦国平民。

  赵兵们欢天喜地。

  大业五年,公元前198年,三月底。

  咸阳宫,御书房。

  这里有子婴和陈平两人。

  子婴道:“训导部做得很好啊!八万余降兵,大部分已归顺大秦。”

  陈平道:“陛下想出集体成婚这种办法,更快速解决降兵问题,臣佩服。”

  在下个月中旬,是敌降兵投降满两年半时间,是两万余赵兵转为秦国平民的日子。

  在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愿意在秦国娶妻。

  为此,秦国官府提前把本国的寡妇们组织起来,为寡妇们牵线搭桥,确定好了在降兵转为平民的日子,就是成婚大喜日子,双喜临门。

  陈平要亲自前往汉中郡,看望新郎新娘和训导部的人,全面了解工作情况。

  至于五万一千齐兵,一万韩兵,大部分已归心于秦国,只是时间晚了一些,需要满三年后,才能转为平民。

  当然,在三国的降兵中,仍然有极少数顽固分子,这些人将会再另外集中起来劳作,只要不归顺,一直这样劳作到终老。

  子婴笑道:“或许是朕的想象力丰富一些,想出许多物品制作之法,想出许多好办法。”

  因为陈平兼任训导令,亲自参加婚礼,看望训导部人员,能起到积极作用。

  他又再道:“老丞相身子骨不行了!朕改日去看看他。”

  目前,尉缭年老体衰,已经不适宜再工作了,待在家中养老。

  第二天,陈平车驾出得咸阳,在秦兵护卫下前往汉中。

  四月十五,风和日丽。

  汉中郡西边某地,这里人山人海,喜气洋洋。

  这里有数以千计的男人身穿新郎服饰,同样有相应数量的妇女,身穿新娘服饰。

  有许多秦兵在这里维持秩序。

  今天是两个日子。

  第一,是赵国降兵正式转为秦国平民的日子。

  第二,是首批人员成婚的大喜日子。

  有两万降兵要成婚,但人数太多,不可能再同时间、同一地点成婚,而是专门挑出两千个表现最好的降兵,在今天首先成婚。

  某地,严临和李大环在一起。

  李大环很高兴,严临为他高兴,另外十三人高兴。

  严临道:“李兄弟,恭喜你。今天是秦人了,也重新成家了。丞相来参加婚礼,是你们的荣幸。”

  李大环道:“赵国回不去了,秦国就是我的新家了!只可惜那个黄奇,整个宿舍三十人,就他一人仇恨我大秦。”

  至于黄奇为什么仇恨秦国,后来得知,是以前秦国灭韩时,黄奇的父亲、祖父、叔父等人都因此战死,仇恨一时间很难解开。

  严临道:“如此顽固之人,别去理会了。”

  随后,训导部相应的吏员,各自把管辖的赵兵都集合起来。

  吏员正式宣布,他们由降兵转为大秦平民百姓。

  在另外一边,新娘们聚在一起,成婚时间还没到,她们热烈交谈起来。

  “我儿还小,家里没个男人不行!终于又可再嫁人了!”

  “我这个新丈夫,比上个更好!”

  “反正,只要是老实本分的男人就行了!”

  “以后有男人了,我也安心了!”

  训导部牵线搭桥,并非是他们自由恋爱,而是由训导部的人安排姻缘,双方先见上一面,只是双方不强烈反对,事情很快就能定下来,不会像现代那样需要先恋爱一段时间。

  拜堂时间快到了,新郎新娘们见面。

  “丞相到!”

  大家向东边看去,一个身穿不一样官服的人,在其他官员、士兵拱卫下,向这边走来。

  丞相来参加婚礼,新娘新娘无不为之感到荣幸,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在这片大平地上,有搭建起来的高台,用于人员集中时,相应人员上到台上讲话。

  陈平登上高台,望着那新郎新娘们,心中畅快。

  能够让降兵们归顺,最大功劳应当是皇帝陛下,陛下提出组建训导部,还进行总体工作指导。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大获成功。

  以后俘获的降兵,就用这种方法让其归顺。

  他又还联想到,以后大秦灭一国,或收复部分地方,或许会由训导部来教化百姓,那时候,又还需有新的方法。

  有如此圣明国君的秦国,张良、刘邦、项羽、李左车之辈,休想阻止大秦统一步伐。

  这时,两千对夫妇排好队,望着台上的丞相。

  陈平朗声道:“诸位,在昨日,你们还是赵军降兵。今日,已成为大秦百姓。大秦,是最强大之国家;大秦,有最贤明之国君。你们成为秦人,是最好的选择。”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掌声停下,陈平继续道:“今天,是你们大喜日子,本丞相特意从汉中赶来,为你们祝贺!”

  随后,在陈平见证下,集体婚礼正式开始。

  结婚需要拜堂,每个新郎都报出父亲名字,训导部专门派人做好牌位,写上每个新郎父亲名字。

  由于是集体婚礼,成婚许多程序被简化了。

  虽然被简化了,参加集体成婚,又还有丞相前来,新郎新娘们都很高兴。

  每次拜堂为一百对夫妇同时进行,陈平始终在台面上观看、见证。

  花了一些时间,两千对夫妇终于拜堂完毕。

  随后,有训导部的人,把户籍资料交给新郎们。

  从下个月开始,降兵转为平民,会有薪俸发放,既可以领取实物,也可以折合成相应钱币领取。

  要等褒水渠修建完成后,降兵们再选择继续做其他工事,又或者是耕种庄稼。

  下午,是婚宴时间,摆下了许多食桌,新郎们大吃大喝,相应训导部官吏陪伴着。

  第二天,陈平以训导令的身份看望训导部的人。

  对于平常训导部的主要工作,在关中的陈平都会有接到报告。

  陈平来到这里,更具体了解一些事情。

  首先是接见训导部工作突出的人。

  小队长曾巩和吏员严临,这两年半来表现突出,陈平专门接见。

  “下官参见丞相!”

  “下吏参见丞相!”

  曾巩和严临齐齐参见。

  陈平道:“你们做得不错,工作卓有成效。”

  两人都说些谦虚之言。

  训导部近三千人集合一堂,陈平登上高台发表讲话。

  “诸位,训导部已取得巨大成效,降兵们归心…”

  陈平肯定训导部成绩,说了一些勉励之言,并当众说出工作突出的人员名单,口头上表扬。

  这些人很高兴,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荣誉。

  对于极少数做得不好的,毫不客气地点名。

  这些人都低下头,脸上无光。

  他明确指出,在朝廷各部门官吏中,训导部是最有前途、最有晋升空间,勉励官吏们积极工作。

  讲话完毕后,由曾陶公布人员调动情况。

  训导部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做得好的升职,做得不好的降职。

  其中,曾巩升为中队长,严临升为小队长。

  第二天,陈平以丞相身份视察褒水渠。

  目前,褒水渠的斗渠已修建得七七八八。

  各地毛渠、农渠规划建设情况,已由水工们规划好。

  等所有水渠都建设好之后,将会在褒水河筑坝,拦截河水。

  史禄表示,再有一年半到两年,褒水渠即可完工。

  陈平视察得很详细,涉及干渠、支渠、斗渠,为此,足足花了数天时间。

  丰收时节,是人间最美时节。

  今年,关中大地的秋收,获得了丰收。

  秦国大地上,到处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大业六年,十一月初。

  麒麟殿,这里举行朝会。

  秦国高级官员,人事有所变动。

  奉常张剑致仕,由曾奎接任。

  空缺出来的宗正一职,由潘延年接任。

  右丞相尉缭,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足,基本上已不再处理政事,没有来参加朝会。

  陈烈出列道:“陛下,今年秋收,关中庄稼收成比往年增加两成。目前,关中各仓库粮草储备充足,可支撑五十万大军两年所需。”

  韩信出列道:“陛下,大秦府库充盈、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东出函谷,平定中原,扫平叛贼。臣愿率军出战。”

  五国攻秦之战结束后,他就期盼着这天到来,期盼再立大军功。

  赵佗道:“陛下,关东叛贼已造反十年,铲除叛贼的时机到了。”

  赵衍道:“大秦年满十七岁兵役人口已有六十七万,降兵大部分归顺,人丁、粮草、武器充足。”

  王元道:“陛下,将士们盼望已久,希望朝廷早日出兵收复失地。”

  众臣纷纷进言,表达了重新一统天下的愿望。

  原本巨鹿之战后的联军攻秦,秦国承认东方六国地位,这只是权宜之计。

  后来,五国攻秦,秦国不再承认六国地位,将其视为叛贼。

  秦国臣子们,都盼望着能再次灭六国,一统天下。

  子婴道:“朕跟大家一样,恨不得立即荡平叛贼。半个月后开始,征召二十万兵员,准备出战。”

  目前,秦国常备兵力二十余万。

  商讨完事情后,尉羽出列道:“陛下,家父年事已高,长时间在床,无法再处理政事。家父让臣转告陛下,辞去丞相一职。”

  在月初,子婴还亲自去探望尉缭。

  尉缭虽然没明显疾病,但身体已很虚弱了,无法再工作。

  子婴道:“尉丞相为了大秦,勤勤勉勉,劳苦功高!不宜再劳累了!朕希望老丞相好好休养,长命百岁!”

  随即,子婴对陈平说道:“陈卿家,右丞相一职,由你接任!秩俸升为比六千石。”

  秩俸最高为万石,由比六千石升到万石还有四级。陈平职位已达到了最高,以后还能缓慢提升秩俸。

  在许多情况下,秦国丞相会被封侯,子婴还没对陈平封侯,也并不急于对陈平封侯,以后日子还长着,确保有足够晋升和封赏空间。

  陈平跪下谢恩。

  谁来担任左丞相呢?其他人要么是资历不够,要么是才能不足。

  思忖一小会后,子婴目光投向钟平,说道:“左丞相一职,由御史大夫钟平接任,秩俸升为四千石。”

  钟平虽然才能不算出众,也算尽职尽责。

  子婴再看向腾其,说道:“御史大夫一职,由腾其接任。”

  兴奋中的腾其,跪下谢恩。

  空缺出来的太仆一职,最好是由懂得管理养马的人接任,在这些年来,在四个苑令中,曾匀政绩最好,子婴决定由曾匀接任。

  曾匀目前在陇山,会派人前去通知。

  朝会结束后,陈平、钟平、邹离、王元、韩信、赵佗六人留下,子婴要跟他们商讨如何出兵。

  陈平首先道:“陛下,既然决定出兵,可给战马按上马镫,让骑兵训练马背上用钢刀作战之法。”

  其他五人一惊,对于马镫、钢刀,他们首次听到。

  这些是高度机密,五人事先不知。

  赵佗问道:“陛下,我秦军战马,已配备了高桥马鞍、马掌,不知马镫有何用处?”

  子婴向陈平示意,陈平向五人详细解释,把马镫、钢刀、三弓床弩、寒鸦箭的特点全部讲述一遍。

  五人听后,又惊又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韩信道:“就算没有马镫、钢刀,臣也有信心统兵荡平六国。有了马镫、钢刀,更会所向披靡。”

  赵佗道:“跟始皇帝灭六国时比起来,六国更团结,更不易被离间,又还有统一北方的匈奴掺杂进来。我军虽然有马镫、钢刀,大秦第二次一统天下,难度还是会更大。”

  王元道:“马镫一事,还需保密,骑兵训练必须秘密进行,让敌军不知我军骑兵威力,等到作战时,再突然出击,杀敌人措手不及。”

  韩信道:“马镫一旦问世,匈奴数十万控弦之士,战力将会大增。马镫让秦骑兵更强大,也让匈奴兵更强大。幸好,我大秦有钢刀,让马镫问世,利大于弊。”

  邹离道:“王将军说得没错,敌军不知我军虚实,对我们有利。”

  随后,子婴带着六人来到书房,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地图前。

  子婴道:“出兵时间定在春季。到底如何打?先灭哪一国?诸位有何高见?”

  他觉得,不可能先灭赵国或者楚国,而是韩国或魏国。

  钟平道:“要么先灭韩、要么先灭魏,到底先灭哪一国,要看诸位将军们,灭哪一国更有把握。”

  赵佗道:“臣认为,先灭魏。虽然韩国国土最小、人丁最少,但韩国有张良,还有三国联盟,若攻韩,赵、齐必定全力救援;魏国国君平庸,无人才,虽称臣于项羽,但如若遭到攻击,项羽虽会派兵驰援,但未必会全力驰援,就算项羽全力驰援,以楚国战力,未必会强于齐、赵联军战力,项羽善于用兵,李左车同样善于用兵。”

  “不过,如若灭韩,项羽有可能会出兵搅局;如若灭魏,齐、赵同样有可能出兵。综合来看,先灭魏国把握更大。”

  邹离道:“臣赞同赵将军之言。”

  子婴有自身的看法,他是倾向于先灭韩国。

  他不是独断专行之人,这等重大事情,还得先跟重臣仔细商讨,反复斟酌,才能下决定。

  子婴再看向陈平、王元、韩信三人,说道:“是否先灭魏国?三位卿家觉得如何?”

梦想岛中文    大秦五百年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