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学部

梦想岛中文    宣德朝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文官集团,之所以称之为一个“集团”还是在于其内部错综复杂的乡党模与门生模式。

  在贵族时代,这样的人是家主与门客的关系。以封建领主为核心,以领地为根基团结了一批能人志士为他服务。

  在门阀时代,这样人叫府主与幕僚。以世家官员为核心,以幕府为根基招揽了一批大小官吏为他服务。

  在科举时代,这样的人叫做结党。以名士大儒为核心,以乡土为根基提拔了一批同乡学子互为师生为他服务。

  如果说高产作物和手工业是斩了文官集团所代表的士绅阶层的根、参谋本部与邸报是拔了士绅阶层的叶,那学部就是掐了士绅阶层的茎。

  乡党问题,是朱棣在改革当中所面临最大的障碍。

  而朱瞻基在好奇一点,为何朱棣有自信文官集团会因为一次走私案就能用官员选拔权与朱棣做交换。

  纵使走私案背后牵扯的是武英殿大学士黄淮,但那也不是文官集团与朱棣妥协的理由。

  大不了,牺牲一个黄淮就是了。

  这几年文官集团已经被朱棣拿走了一半的社会舆论权,现在人才选拔权一旦再被朱棣拿走可就遭了。所以说朱瞻基认为朱棣肯定还用了什么别的手段,看黄淮等人脸上那变幻莫测的神色就能猜到。

  朱瞻基猜的不错,朱棣的确是在这场走私案当中还办了别的事情。

  时间回到三日前,就是金忠开始策划大朝会向朱棣发起总攻的时候。

  “我是金尚书,你真的有把握能够说服陛下放弃废太子的计划?”

  金幼孜看着眼前咕嘟咕嘟作响的水壶,发出阵阵叹息声。

  “先喝点羊乳暖暖身子,这北京不必南京冬天的雪可是很大的!

  幼孜兄必须要注意保暖,这才是对得起陛下、对得起国朝嘛!”

  金幼孜无奈端起金忠递过来的杯子,吹了吹滚烫的羊乳小口的啜了啜。

  “加些蔗糖,味道更不错呢。”

  黄淮拿起一个铜碗,用小木勺舀出一小点白糖倒在羊乳当中搅拌均匀。

  “你别说,陛下这下西洋国策还是有好处的。这市面上的白糖就比以前多了不少,从天竺买来的制糖技术也让白糖越来越雪白、越来越纯净了。”

  “宗豫兄说的在理,不过这下西洋也是要有度的。若是人人都去出海了,这地谁来种呢?”

  金幼孜随口接了一句,而后便继续问金忠道“而且金尚书你还没说呢,你到底是如何发现陛下准备废太子的?”

  金忠闻言无奈得一笑,而后便开始讲述刘真发现的端倪。

  “广汉侯乃是太子殿下一手提拔起来的,有他提供的证据诸位还是不信吗?”

  “如果是广汉侯的话倒是可信,只不过金尚书你何必要如此着急的与陛下决战?

  咱们是为了太子殿下,也是为了大明帝国。但是如果此番决战输了,那太子殿下可就彻底的被陛下打入冷宫了。”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幼孜兄你要知道,这是咱们为了太子殿下而与陛下爆发的首战。可首战便是决战,咱们要赢而且必须赢!

  再不阻止陛下废太子的心思,只怕日后就没有机会了!”

  “我也同意金尚书的话,必须要快刀斩乱麻一战而定大局!

  对了,金尚书你快快把广汉侯叫来我有事情要问他。”

  “宗豫兄莫不是要留个后手,以备不时之需?”

  金忠给了黄淮一个莫名其妙的笑容,这让金幼孜一头的雾水不知道二人在打什么弯弯绕。

  黄淮呢也是不客气,将杯中的羊乳随意的往窗外一泼。看着滚烫的羊乳与积雪相融,黄淮呼出一口水汽来说道“则冰霜之时,必以沸水融之!

  我相信,广汉侯可以做好这杯沸水!”

  不一会子,刘真便来到了金忠的住所。

  “金尚书叫末将来有何事?”

  刘真看着屋子里面的三个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刘将军深受太子殿下大恩,此太子殿下正值为难之时刘将军可欲报恩乎?”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末将自幼便为太子殿下所收养,报太子殿下之恩德当是义不容辞。

  末将虽乃蛮夷之将,但也熟读孔孟之道。《孟子》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太子殿下如君如父,末将欲报恩德比要为太子殿下取天下方可也!”

  刘真这话跟谋反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不过为了让金忠等人更加信任他他必须这么说。

  反正朱棣已经跟他保证好了,暂时不废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好!刘真将军当真是义士!

  刘真将军如此爽快,那本官便也不跟你说那些弯弯绕了!

  实话实说,本官与金学士、黄学士已经商量好了要在大朝会上为太子殿下保住储君之位!

  但是本官还是怕陛下心意已决本官不能规劝,所以说必须要做完全的准备。

  所以说本官说服了守卫大明门的守将陈恭将军(陈懋他哥,这也是朱棣安排的间谍),只要将军带着你的府军中卫入宫兵谏陛下他就会大开宫门放将军你进去!”

  刘真听完金忠的话,不禁冷汗直流。

  这文官集团当真是疯狂,为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居然敢图谋政变。

  实际上从贵族到世家再到文官集团,这帮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为了本阶层的利益,多疯狂的计划他们都敢干。

  别以为朱棣这种皇帝他们就不敢反,一旦士绅阶层的根本利益被触动了他们当然是敢于对朱棣出手的。

  残暴的皇帝不一定被文官集团所讨厌,你就算是一天杀一个大臣也不见得有人敢发动政变。

  但是敢于挑战文官集团底线的皇帝,你就是再宽厚仁德文官集团也是一定敢谋划政变的。

  “好,末将可以答应金尚书的要求。

  不过末将也有两个要求,需要金尚书的答应末将才能无后顾之忧!”

  “刘真将军你尽管说,本官当然会答应你的!”

  “第一是末将需要整个计划的所有步骤,不能只让末将知晓末将负责的环节。毕竟末将不能保证各位大学士们能不能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完整计划,一旦有所纰漏可是致命的!

  第二是末将要与诸位大学士们定下盟约,立字据为证!”

  “没问题,刘真将军的要求都是合理的!

  本官若是不答应刘真将军,这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刘真的这两个要求,一个是查清政变计划的参与人员方便朱棣一锅端了他们。

  另一个是为了留下金忠等人图谋造反的证据,为朱棣反制金忠增加一张手牌。

  而金忠为何如此信任刘真呢?

  其原因除了刘真以外文官集团再无兵权的原因,便是刘真的家小可都在文官集团的掌控之下呢。

  刘真的妻子在朱高炽赐给他的庄园里生活,而那个庄园实际上是金忠的产业。

  刘真的孩子在京城最好的私塾上学,而那个私塾是金幼孜的学生开办的。

  不过朱棣自然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说朱棣也向刘真保证会派人救出刘真的妻子也会不计较刘真儿子在文官集团私塾念书的事情。

  甚至说朱棣还向刘真保证,可以让刘真的孩子去国子监读书。

  而且刘真的妻子,那个乌斯藏领主王公的女儿也可以得到诰命夫人的封号。

  两相对比之下,刘真还是决定投靠朱棣了。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作庭前树飞花。”

  黄淮看着爽快的刘真,不自觉的吟诵出了一句诗词。

  “宗豫兄这诗真是不应景,这初冬时节也不是初春说什么春色晚嘛!”

  “不,是我文官们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黄淮一脸的兴奋,没有看见刘真眼神当中的变幻。

  “黄淮啊,朕刚才说的话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朱棣看着眼前的黄淮,眼神中的得意之色都快溢出来了。

  “臣自然是支持陛下的决定,学部的设立分开科举考试与官员任命的两种权力是再好不过的了。”

  黄淮咬着牙,十分无奈的符合了朱棣一句。

  “知道就好,别让朕为难你们也能轻松点。”

  谋反与走私都是一样的罪过,但是说出去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文官集团的几个最重要的官员,都在谋反案中扮演了幕后黑手的角色。

  如果让朱棣以此为理由,清理了文官集团的所有领头者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文官集团会出现断层,这种断层一旦出现那未来的几十年之内文官集团都要被“下西洋利益集团”所压制了。

  不过好在朱棣深谙政治斗争的规则,他也知道他是在把文官集团往死里打。文官集团做出这种政变的计划,也是无可厚非的。

  而杀了这些文官集团的首领,对于大明帝国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这些人都是具有相当治国才能的官员,有他们在大明帝国不说多好但也绝对不能说多不好。

  夏元吉、金忠、金幼孜、黄淮、蹇义这些人除了有些坚持士绅阶层的利益以外,都是真的在内政外交方面具有能力的大臣。

  而且杀了他们在造成文官集团断层的同时,大明帝国统治集团的政治官员也会造成断层。

  所以说不到寒门崛起的时候,朱棣断然不可以真正的清除士绅阶层。

  只有农、商子弟在官学当中占据了一定规模,且考过了科举被皇帝通过学部任命了职位以后才能将士绅阶层踢入历史的垃圾堆。

  “很好,朕很满意你们的决定!”

  朱棣绝口不提废太子一事,反倒是饶有兴趣的介绍起学部的制度来。

  都说政治斗争,一直都是以晦涩难懂的暗语互相传递信息、以各种的手段互相博弈。

  可实际上,真正涉及到根本利益的政治斗争都是赤裸裸的。

  没有废话,不打哑谜。

  所谓的博弈手段,都离不开妥协与平衡。

  大家互相妥协一点,保持一个势力上的平衡。以有限度的交易,代替无底线的斗争。

  “学部尚书的位子,朕看胡瀅就很合适。

  胡爱卿啊,朕可就把这个重要的部门交给你统领了。

  至于说学部的左右侍郎,就由陶宪淳和周鹤春来担任吧!”

  “臣,谢陛下!”

  胡瀅与陶宪淳出列,立马拜谢天恩。

  朱瞻基闻言一愣,这周鹤春在山西干的不错升官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山西的煤矿乃是新政扶持的钢铁产业重要得支持,现在把周鹤春调走可能会出乱子的。

  不过朱瞻基也理解朱棣的决定,朱棣这是在为朱瞻基招揽文官部下呢。

  朱瞻基手底下文官不够用,这是朱棣一直以来都关注的事情。

  “至于说山西布政使的位子,就由连孝云(朱棣亲信)接任吧!”

  “另外刘真调任五军营,统领五军营第三卫担任指挥使。

  吉林都指挥使术虎权,调任山西都指挥使。

  山西都指挥使陆凤伦,调任三千营第一卫担任指挥使。

  铁岭卫指挥使李显忠复任辽宁都指挥使,也算是官复原职了。

  辽宁都指挥使马志山,调任吉林都指挥使。”

  朱棣这一套操作下来让朱瞻基感觉到了朱棣的政治手段是多么的高超,把朱瞻基的绝对亲信(外戚嘛)调入北京增强朱瞻基的实力。

  而同时以陶宪淳这个赵王系的人来制衡他太孙系的势力,而学部的真正掌权者还是朱棣的亲信胡瀅。

  至于说术虎权的调任,则是保证朱瞻基的势力继续在山西根植。

  李显忠的官复原职与马志山的调任,则是把女真人从辽东的女真老区往内地调、把汉人从内地往辽东的女真老区调。这一手便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制衡,以保证边关的稳定。

  最后便是刘真从府军中卫往五军营平调,更彰显了朱棣政治手段的高超。

  府军前卫是京城的卫戍部队,而五军营第三卫则是驻京的中央野战军。

  二者的权力与立功的机会可是天差地别,而且把刘真这个不一定能够一直忠于朱棣的将军从城里调到城外也是上个保险。

  就在大家都松了口气的时候,这场大朝会的“主角”朱高炽开口了。

  “儿臣自认不能继续担任储君之责,或许卸下担子休养休养也是好的。

  基儿足以担任大明帝国的储君之位,父皇您尽管留基儿一个储君就好。”

  朱瞻基这回是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整个大朝会他是一句话都没敢说。

  好容易是皆大欢喜了,朱高炽居然出来搞事情了。

  “父亲不要如此贬低自己,没有您的教导儿臣一个合格的储君呢?”

梦想岛中文    宣德朝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