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九一二章 祭祖

  老宅是叔叔的老宅,不是沈光林的。

  老宅里的一切,都是沈光林所不熟悉的。

  不过,这一切确实都是沈光林花钱置办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也不能算不熟了。

  老宅里长久不住人,各种物品都是用布围起来的,防止落灰尘。

  还要,一直有人过来养护,各种家电都还没坏。

  沈姐姐看了这样的两进的传统院子很是惊奇,各种逛,各种惊讶。

  “哇,还是Panasonic的彩色电视哎,你们是怎么买到的?我们家用的还不是扶桑产的呢。”

  这位便宜姐姐也是大惊小怪,咋咋呼呼。

  沈光林也不理他,自行坐在藤椅上,等着叔叔烧水泡茶给他喝。

  这已经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了。

  沈光林到哪里都要喝茶,但从来不自己烧水,姐妹俩不在的时候,都是身边人烧给他的。

  所以,叔叔知道他有这个爱好,很自觉的去烧水了。

  年关将近,金陵特别阴冷,烤火就不用了,打开空调还是有些效果的。

  这也让沈姐姐更为惊讶。

  湾湾一年四季热的可怕,可她的家里都还没装空调呢,晚上都是吹风扇睡觉的。

  冷风机不是只有商场里才有的吗,家里装这个,太奢侈了吧,原来冷风机也可以制热的哦。

  “大胆用吧,咱们这里用电不要钱。”叔叔在旁边回了一句。

  这要感谢沈光林。

  这个年代的农网并不好,停电也是经常性的,因此沈光林在老家附近的后山上装了几百千瓦的光伏电站,而且为了让乡亲们用电有持续和稳定性,还配了储能的铅酸电池。

  大家用电是不要钱的,因此,沈家村落向来灯火通明。

  老沈烧好水就出去串门去了,一会儿功夫就带了各种菜回来,有藕有芹菜,有咸鱼腊肉,还有一条上好的五花肉。

  在金陵这个地界上,还是他的头面最足。

  沈光林就躺在那里安详的休息,这里是沈家的老宅,虽然不存在沈光林的记忆里,但存在于现实之中。

  而且,因为沈光林的关系,这里想必以后不会再拆迁了吧。

  说不得,以后这里的大门上还会挂一个牌匾呢,还是金陵市政府给立的,上面写着《沈光林旧居》。

  茶香氤氲,沈光林整个人都升华了。

  厨房里,沈姐姐也不感慨了,跟着叔叔一起做饭。

  女人么,再啰嗦再清高,厨房里的活还是不能不干的。

  沈光林微抬头,端起顾景舟版的紫砂壶,抿上一口茶水,旅途的疲惫似乎也就这么消散了。

  如果只是养老,住在老宅真的也不错。

  这个年代污染少,食品蔬菜都是既有机又环保。

  当然,养老的前提得是衣食无忧,生活小康。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华夏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啊。

  沈光林来了,是不是能够加快这一进程呢?

  望着夜色中迷蒙的紫荆山,沈光林想,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茶水喝完,休息够了,沈光林去了书房。

  书房里的书很多,沈光林看了忍不住的笑,因为这些书都是包了书皮的,是用牛皮纸包的,外面用毛笔字小楷写着书的名字,分明都是自己的著作和过往发表过文章的刊物。

  估计,这是叔叔和婶婶的杰作。

  哎呀,有心了呀。

  甚么叫做“著作等身”,那就是著作比身高还高的时候,就是著作等身了。

  沈光林的文章所刊登过的报纸和杂志,摞起来肯定比他的身高要高多了,所以沈某人是对得起“著作等身”这个词的。

  “小弟,别看书了,先吃个炸藕合吧。”沈姐姐拿了个盘子过来,又匆匆出去了,口中还念叨着:“这厨房好先进呀,我要留这里多做几顿饭。”

  沈光林笑了,沈姐姐似乎也没那么讨厌,毕竟是自家亲戚。

  晚饭是带皮红烧肉,香煸鱼块,一盘酱肉外加一盘芹菜,确实是难得丰盛的晚餐了。

  餐桌上并没有出现藕盒,原来那是“靠油”用的,这个年代吃的植物油大部分是棉籽油,这玩意生吃有毒,容易造成不孕不育。

  当然,棉籽油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可以抑制胆固醇的上升。

  世事难两全。

  第二天,沈光林准备睡个大懒觉。

  只是,外面悉悉索索的声音,似乎一群人在那里低声说话,好烦。

  沈光林摸出手表一看,也才凌晨十点钟。

  还是起床吧。

  起床之后,前面的院子里有好几个人在呢。

  看着就眼熟,原来是几位叔公和叔伯围在那里抽烟,还有一些女子热心的围着沈姐姐说着话。

  看姐姐眉飞色舞的样子,肯定是恭维的好听话。

  “光林起来了。”

  看到沈光林出来,大家都站了起来。

  即使是长辈,他们也是下意识的站起身迎接,毕竟沈光林的江湖地位可不一般。

  沈光林当然也不能拿乔,赶紧掏出烟散发一圈,是小熊猫,大领导最喜欢抽的烟。

  乡亲们既是来看姐姐的,也是来看沈光林的,甚至,他们看沈光林的成分居多,这可是他们沈家的文曲星。

  既然沈光林已经来了,叔叔便笑着说到,“咱们陪着你姐姐一起去祠堂看看吧,回来再吃早餐。”

  确实,谁让沈光林赖床了呢,如果吃了早餐再出门,这得是多大的脸啊。

  一群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村子后面的山坡上,这一片坡地是沈家祖坟的所在,祠堂就在坡地的最前面,是新修的仿古建筑,占地很广,很气派。

  沈光林出钱,大家出力。

  说起祠堂,大家都是骄傲的,因为十里八乡没有那个村子哪个姓氏的祠堂比沈家更气派了。

  这种高大的建筑,既威严又沧桑,看着就像宫殿一样。

  要知道,当初为了修建沈家祠堂,村里老少爷们兄弟子侄一起上阵的,大家忙活了整个冬春这才修好。

  “给工钱了吗?”沈光林笑着问。

  如果没给,他就再出一些,反正沈某人不差钱。

  “当然给了的,给算了公分的,男女劳力都算大工,半大孩子算小工,只要能干活的,谁都得搬上几块砖。”说起这个,沈家人都很骄傲。

  “那就好,那就好啊。”沈光林很欣慰也很满意。

  姐姐在一旁也算看出来了,沈家家族的大事,现在都在看沈光林的眼色了,这个弟弟果然不一般。

  看过了祠堂,祭过了祖宗牌位,他们还去坟地走了一圈。

  在华夏传统农村的封建习俗里,对于坟地林场是极为讲究的。

  这不仅要求风水要好,而且每个人埋哪里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族老指着某块地说了,“光林,这是你父亲的,这是你的,这是你儿子的”

  姐姐插了一句嘴,“那我的呢?”

  “你又不是沈家人,怎么会有你的位置!”

梦想岛中文    从大学教师开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