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58章 邮驿

  在冬天快要来临的时候,陆舟必须要把城内的情况完全安顿好。

  这近十万人口,在一座城池里自上而下的管理,说白了也是个小国家。

  塞外除了归化城,再也没有一座这样规模的城池了。

  城外地域也很广。

  陆舟想要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把这片地区建设成一片基本像样的国都。

  这些人口也不会全部留在这座城里,有了足够多的人后,就可以开发各个地区。

  这一座城池,是用来抵御建奴后边的火炮大军。

  现在目的已经初步达成,接下来就是继续精兵与精民政策。

  生产力和武装力量进一步提升。

  而民情稳定,是首当的一件事情。

陆舟还要利用这一座城池,不断把中原上的人口吸纳过来  要是再过两年之后,清军还会第三次入关。

卢象升战死,文官激斗,将无可用  明军的实力至此又一次大崩盘,彻底沦落到半军半匪的地步。

  天下割据的势力愈发混乱,明内情况,朝廷只能陷入最后与农民军的周旋中了。

  这时,许三从外边回来了。

  只待陆舟屏退左右之后,他才禀报道:“主公,我带着一百多名戒卫军,对城内情况基本上摸了个遍。

  我们分辖记录,日夜观察城内百姓状态。

  最开始草原上吸纳的那一万多流民,已经开始稳定。

  生活生产都平稳了,有的人都已再次成家。

  但剩下的人里,想要逃跑的人是有,大多数是因为家中还有亲人的缘故。

  原先只顾着自己活命,现在能够吃饱了,就想着回去。

  毕竟知恩图报的人少还是一开始就跟着咱们打天下的人可靠。

  现在有些汉民,表现甚至连温克部的人都不如。”

  陆舟闻言也只是笑了一笑:“正常的人心表现罢了。

  温克部是因为彻底走投无路跟了我们。

  草原上的人没有根脚。

  汉民却是身在他乡。

  换位思考也是如此,让这些人安心在这里生活下去,还得循序渐进”

  陆舟对这种事情没有过大的追究。

  现在至少知道城内有什么是最大的隐患,然后逐步解决即可。

  陆舟只需要的是时间和行动方向。

  毕竟他这里,与建奴的地盘不同。

  不像东北或者是归化城那般,有优渥的土地。

  现在陆舟与大明朝也不是对立关系。

  在跟朝廷深度互通之后,两方的阻碍会逐渐减少。

  行商队伍的游走,最后肯定也会变成双方百姓相互往来。

  同样按照孙传庭信中的内容来说。

大明皇帝跟官员,也无暇管理即将沦为难民的百姓了  天武城以后,将会变成一道关口。

  接纳四方。

  “王一水他们在大明内也准备好了。

  接下来便可开设邮驿。

  以草原上的水泥堡垒作为站点,往四面延伸。

  戒卫军在中间监控。

  让咱们手里的百姓,能跟明地内多联系一些”

  陆舟语重心长的说。

  “明白了!”

  许三点了点头。

  现在不管是许三,甚至还是乌拉。

  大家心思也都变得更沉稳了一点。

  像许三这样,已经能够带着百多号人,详细监控城内近十万人口。

  这本就是一个不小的工作,可许三能力一直在提高。

  乌拉在外人面前,也少有咋咋呼呼的模样了。

  至少知道了仪容仪表。

  这其中,陆舟坚持要求身边人去夜校学习是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平台越高之后,眼界跟着起来了,能接触和看见许多人平时不能看到的东西。

  心智也得到了长足锻炼。

  大家都是在风口上面的猪,却得到了普通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成长机会。

  陆舟身边人的地位,在不断水涨船高,同时也能励后来人。

  “柱子啊以后咱们就住在这城里了?”

  从城主府出来。

  那些中原迁徙过来的村民,还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已经有了个可以安顿的身份。

稍微有些手艺的,按照每月供给的物资,基本上不愁吃穿了  主要是安稳,这座城里井然有序。

  要是在这待得久了,可能会觉得像个枯燥的牢笼。

  但这些都是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百姓,饱受兵灾战乱之苦,一来到这就感觉像是个梦幻之地,人人各司其职的模样,从心理上就感觉可靠。

  长时间的担忧放下心头铁柱果然是全村人的希望呐!

  “嗯,大家就住在这城里!

  要是以往的流民,来到城里之后,还要做上一段时间苦力,才能得到安置身份。

  但你们都是我铁柱介绍过来的,直接去乌总管那边走个流程就可以了。”

  刘铁柱拍着胸脯说道。

  众乡邻又是一阵的赞美。

  止不住各自欢笑了起来。

  “就是房子贵,你们只能住在帐篷里”

  刘铁柱小声补充一句。

  “已经可以了日子很不错了。”

  众乡邻感叹道。

  还没注意什么房子的事情。

  这么干净的城里,有个栖息的地方就够了。

  还要房子做什么?

  靠自己劳动,有吃有喝还不够吗?

  这是一番新的生活。

  还有一些青年,是忙着恳求介绍入伍的。

  这个时候,刘铁柱几乎成了今天城内最风光的人。

  被众星拱月的围着,这一个曾经的奴隶,仿佛成了光耀邻里,衣锦还乡的大人物。

  周围的人当然羡慕不已。

  大荒之年,家人团聚,这本就是人生美事。

  很快的,城内有中原移民迁徙过来的消息,逐渐扩散开去。

  就如同一道涟漪。

  在这里还是可以把亲人接过来的。

  一些原本还心有所念的人,像是看到了什么可能,干活也愈发卖力了。

  “咱们家铁柱果然是有出息了,这房子不错”

  直到刘铁柱把老爹接入了自己的两层小水泥楼,刘老丈才终于美滋滋感叹。

  “爹这算什么,你现在是乌拉总管的主簿。

  过几天,再托关系把两个妹妹送到城主身边当婢女。

  咱们攒起来工分,把房子买到陆庄里去”

  铁柱憧憬的说道。

  “陆庄?陆庄这是哪里?”

  “陆庄就是我们的发迹之地,那边虽然偏远,但住起来比这座军城舒服多了。

  有自己的房子就能住得很安稳,还能有更多的权利。

  要是有了孩子,还可以有入陆庄学堂的机会”

刘铁柱又是一番的科普  繁琐的工作还在有序进行。

  三天之后,陆舟终于挑选出了第一批,能够前往陆庄从事建设的人。

  一共八千人口。

  这些人里有正规部队,有工匠,读书人,大夫以及大量的妇孺家属。

  按照原先陆庄的人口容量设计,上限本就是三万人。

  一个稳定美好的大后方是很需要的。

  但其中这半年以来,陆舟的疯狂扩张之后,各处需要人手,再加上兵丁一直在外。

  陆庄内驻守的人就只一直保持在千余人左右。

  空有一套完美的生活设施,许多地方都已经闲置。

  倒是教育水准一直在提高。

  在吕不川的来信里一直都有提到过。

  现在的陆舟学堂已经再一次扩建了,学生老师加起来有一百多人。

  能够教学的年龄成功提到了十二岁往上。

  还专门开了一个班,教育草原上各大领主的子嗣。

  夜校的成果更是喜人,在书籍跟小册子都被印刷出来之后。

  经过半年的时间教学,陆庄里的一千多人,基本上都能够阅读一些普通读物了。

  偶尔几个像是基因突变般的,还能吟诗作对几番。

  总之成果是喜人的,古人也不是完全愚昧的傻子。

  于此同时,在临近又一个冬天的时间里。

  贝海儿湖畔的黄成,经过大半年的奋斗。

  可算是传回来了好消息。

  他们在波光粼粼的贝海儿湖畔,靠着少量汉民监工,终于建起了四面宽阔的城墙。

  请:m.biqiuge8

梦想岛中文    回到明末建工业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