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六节 华夏第一鼎

  圣道之剑,轩辕夏禹剑。

  仁道之剑。湛泸。

  帝道之剑,赤霄。

  威道之剑,泰阿。

  诚信高洁之剑。七星龙渊。

  挚情之剑,干将、莫邪。

  勇绝之剑,鱼肠。

  尊贵之无双之剑,纯钧。

  十把旷世名剑,每一把剑都述诉了一个故事,每一把剑都代表了一种中国人的良好品洁。

  帝道之剑。赤宵剑可以换成这把青铜剑了,这把青铜剑比赤宵剑更适合帝道之剑这个名字。

  赤宵剑与这把青铜剑比起来。差了一个等级。

  在青铜剑图片下面有一段文字。

  启剑,夏禹子帝启以庚戌八年铸,长89.7厘米。

  文字很少,20个字不到,但简明概括。

  其一,介绍了这把青铜剑的名字,铸于什么时候。

  其二,重点讲出青铜剑的长度,89.7厘米。

  为什么陈锐会在这里着重讲出这把青铜剑的长度呢?

  行外人或许不懂,你介绍一把剑,重要的比如剑上纹饰、装饰物、镶嵌的宝石你不讲,非要着重讲出这把青铜剑的长度,这不是抓不住重点,说来说去也形容不明白吗。

  但,刘大均非常明白陈锐会这里在着重讲出这把青铜剑的长度含义。

  这个长度放在夏代是相当了不起的。

  众所周知,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

  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容易折断。

  所以,在考古发现的商代的青铜剑,它们的剑身一般很短,只有二三十厘米,制作也比较粗糙。

  直到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才达80厘米,最长者可以达95厘米。

  启剑89.7厘米,将近90厘米,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通过启剑的长度。可以说明在夏代那个时候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成熟、先进的程度。

  从铸造年代。

  锋刃锐利。

  这是一把帝道之剑。

  以及透过启剑,穿梭时空,回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铸铜作坊,亲身感受到夏代已经非常成熟、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以及精湛的青铜剑铸造工艺。

  综合这四方面,刘大均认为‘启剑’称之为华夏第一剑一点也不夸张。

  比启剑更有资格成为华夏第一剑的轩辕夏禹剑。这把剑是传说的东西,当不得真。

  而湛泸、赤霄、泰阿、干将、莫邪之类的剑,除了一个传说故事外,赋予了中国的良好品洁,还有非常锋利,能够切金断玉,一剑挥落巨石分。

  蕴含的考古价值几乎没有,真正意义还比不上一把越王勾践剑。

  在一些考古学家、学者、历史学家眼里,这把剑才是真正的中华第一剑。

  刘大均继续阅读论文。

  他在论文的图片中看到非常多的青铜器物。

  这些青铜器物中包括有炊具、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工具等。

  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花纹繁缛富丽,有的青铜器上还刻有铭文。

  其中任何一件放在普通的博物馆里,足可以成为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要知道,在青铜器的历史中,夏商周被称之为三代。

  三代所产青铜器大部分是国家行动,极尽工巧,因为国之所需,工人也尽心尽力,国家更是不惜成本,注重的是器物的品质。不考虑成本问题。

  所以,三代的青铜器件件都是精品。

  每一件青铜器的身上都有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每一件青铜器都能告诉我们一些那个时代的信息。

  比如,一件夏代的青铜爵它告诉我们在夏代就有造酒。

  透过图片上一件件器型精美、铸工精湛、纹饰繁缛富丽的青铜器物,为刘大均掀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的重重迷雾。

  揭示了一个4000多年前生活于中国黄河流域的一个辉煌的青铜文明。

  刘大均带着一种像朝圣者去朝圣的心态去看论文上的青铜器的图片。

  一件一件青铜器。精美绝伦。在灯光的照耀下,折射出铜光宝气。这种铜光宝气似乎带有一种神奇魔力,带着刘大均回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亲身感受到夏代这个璀璨而辉煌的青铜文明。

  在论文最后,一张图片的出现再次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这是一个四足方鼎,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

  在大鼎图片的下面有一段文字。

  夏后杼鼎。鼎高105.2厘米,口长112.5厘米。口宽75.4厘米,重721公斤,鼎内壁刻有铭文21行458字。

  “又是一个带这么铭文的大器。”刘大均惊喜万分。

  刘大均释读了铭文。

  这个四足方鼎是夏后槐在位时铸造,以纪念、歌颂父亲杼的。

  刘大均认为投稿人将这尊鼎取名为‘夏后杼鼎’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很合适。

  从年代、铸工细致程度、纹饰、鼎上铭文。以及鼎中蕴含的考古价值,毫无疑问,夏后杼鼎在文物价值、意义上已超过了司母戊鼎,成为中华第一鼎。

  刘大均不吝溢美之词。

  用‘国之至宝,华夏文明神器’,‘华夏第一剑’,‘中华第一鼎’,‘博物馆镇馆之宝’来概括地形容伊祁盘、启剑、夏后杼鼎和图片中的夏代青铜器。

  可以说,评价非常高了。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

  不过,这句话一点不虚,‘伊祁盘’。‘夏后杼鼎’,‘启剑’,图片中的夏代青铜器足可以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刘大均几乎可以想象,这篇论文发表后,在国际国内学术界会引发出一场的惊天海啸般的影响。

  要知道这不是一件考古发现的普通的历史事件,而是对一个古文明的重新认识、定义。

  刘大均看了一眼论文稿上第一页左上角投稿人的名字,陈锐。这是一个中国人。

  刘大均深深地看了这个名字一眼,牢记了这个名字。

  刘大均拿出手机。

  对准论文上‘伊祁盘’,‘夏后杼鼎’,‘启剑’的图片拍了几张图片。

  然后,在手机联系人列表选定几个联系人将这些图片发送过去。

  非常感谢。

  非常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梦想岛中文    从岛主到国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