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42bbq

  随着刘问歌曲的结束。

  现场的氛围热烈的不行。

  张扬决定晚上就找刘问的歌出来好好听听。

  节目导演组第一时间就喊了黄晓军过去商量,熟悉这个情况的刘问觉得,估计等下就要来问能不能放在节目里了。

  一众热烈的氛围里,刘问鞠躬致谢然后走下舞台。

  海陆姐直接搂住了刘问,对着他们说,

  “我弟弟厉不厉害。”

  “厉害。”

  杨蓝嘴上符合着,但还是翻了个白眼。这就你弟弟了。

  海陆姐拉着刘问就去旁边说悄悄话去了。

  没多会儿,黄晓军回来了,走到刘问这里,

  “问子,这首歌…可以放在节目里嘛。”

  “当然可以。”

  “节目组会适当给你加钱。”

  “小事。”

  刘问摆摆手,但他没拒绝,废话节目组又不是谁,给钱为什么不要,又不是哪个好朋友。

  “不过我有考虑这首歌冲一下公告牌。”

  “可以啊。我认识个朋友,等下给你联系方式,你联系一下。”

  黄晓军依旧是很讲义气,即使两人认识才一天。但这种小忙,黄晓军做过不少。这也就是人家内地第一小生叫了几十年的原因,当然如果会选片就更好了。

  “不急不急,谢谢晓军哥。”

  达成了共识就都很好解决。

  这边食客也没有放过刘问,纷纷要求和刘问合影,到时候配上自己拍的视频,等刘问在西方国家有了知名度,这些都是可以拿出来吹嘘的事儿。

  随着大家都心满意足的合影后,刘问回到后厨,发现张扬摇头晃脑的哼着。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

  刘问有点懵逼,看着别人听自己的歌这么嗨,刘问觉得自己刚刚走进厨房的姿势不对,一定是先迈了左脚的原因。

  “呦,问子,有点牛批啊。这歌都写出来了。”

  张扬很喜欢这首歌,因为也混了娱乐圈,对音乐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于是刘问的几首歌都听了,最喜欢这首。

  并没有等到回去,毕竟现在也是晚上。

  “没有没有,别这么夸我了,我就一老百姓。”

  “啧啧,啧啧。”

  张扬边摇头边打量着刘问。

  “不一般,不一般啊。”

  “…”

  刘问无言以对。

  当地时间晚上8点30分,告别了最后一桌顾客。又开始了收拾的旅程。

  把碗碟放进洗碗机调好,开始归置剩余的。

  食材该进冰箱的放冰箱里,桌椅擦好放好位置,虽然第二天还要擦。

  等地面都拖完,关灯走人已经是晚上9点了。

  刘问把行李放上车,正准备发扬绅士精神女生先上。海陆姐过来拉着刘问就走。

  原来是出去吃当地的BBQ,这是刘问来之前就计划好的。

  亏的刘问还以为这些人这么拼,晚上饭都不准备。刘问还想着回去搞几桶泡面呢,他们不吃可以,刘问自觉不吃扛不过这个夜晚。

  来到节目组踩好点布置好机位,据说是矿泉小镇最火的烧烤店。

  “嘿,这玩意是不一样哈,一烤串店整的还挺高端。”

  张扬表示国内真没见过这种环境吃烧烤的。

  招牌是塞尔维亚语的招牌,并没有弄上英文,不过底下有一中国名字。东北大烧烤。

  “哎呦卧槽。这玩意是东北的嘛。”

  张扬觉得惊奇,不是说塞尔维亚最火的烧烤店嘛。

  “这玩意也没有东北烤串的氛围啊。”

  几人都觉得神奇。

  来到店里,看不见后厨,就像是一个简单的西餐厅。几张桌子在室内,大部分的桌子倒是在室外。

  从装饰上来看,更像是一个吃法餐的地儿。

  但看到别人桌子上的串儿才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不是串起来的,都是一份份用锡纸烤起来的。相似的地方是每桌都有份金针菇和韭菜。

  服务员引领几人坐下。

  张扬接过菜单。

  “老板呐,大腰子有没?”

  进入了东北烤串店。不自觉说话都变成大碴子味儿了。

  服务员一脸懵逼的看着张扬,不知道啥,于是转头看向其他人。

  虽然都在笑,但还是给服务员解了围。

  用英语不顺利又顺利的表达出大腰子的意思后,小哥表示自己难以接待,转头就走。

  这下轮到几人懵了。这怎么就走了呢。

  服务员小哥走进了餐厅,没多会儿走出来一身材魁梧的男人。

  看得出来烤串的就是他。边走边用毛巾擦着手上的油星。

  “哎呀妈呀。东北来滴老乡呐。”

  几人震惊了。看着这个向自己走来的男人。

  且不说那一口大碴子味儿的东北话。就是这欧洲人的面孔,穿上国内那种穿在前面我们叫罩衣的围裙,这已经很有违和感了。再配上那一张嘴。绝了。

  “嗯呐,咋滴?”

  张扬玩心起来了。

  “艾玛,亲人呐。都似东北哒。”

  “啊,是带。”

  “这家伙,多少年没瞅着东北人来了。”

  经过长达很久的对话,几人了解到,这个满口东北话的欧洲男人是餐馆的老板。

  十来年前,上大学时候跑中国留学去了。在哈尔冰。几年大学啥都没学会,就学会东北话了。没办法眼瞅着要毕业了。急了。

  这啥也没学会咋回家说毕业了呢。最后急中生智,找了家烧烤店拜师学艺。说是要学会跑塞尔维亚干。

  那老板也是个妙人,可能是为了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老板不单单没收他钱,把拿手的都教给他了。还跟着一起来塞尔维亚考察,帮助他一起把烧烤的味道改良了。

  本来这老哥要把店名起成他师傅的名字。结果老人家不愿意。说就叫东北烤肉就行了。

  听到这里,刘问几人都有些感动,黄晓军更是对着镜头感慨起来。

  “我们一季一季节目的做,跑世界各地传播华夏饮食文化。今天这个老师傅做的才是真真切切的传播。这才是对华夏美食走向世界最好的做法,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世界才能知道中华美食的厉害。”

  而且这老板也不是没有良心的人。本来塞尔维亚和华夏就是好兄弟。更何况这教了手艺拜了师。他也是了解华夏传统文化的。

  每年快到春节都提前几天回华夏陪师傅一家过年。

  现在两家人更是像一个大家庭。

  说着还从手机拿出照片给他们看。

  照片里从十几年前第一年自己过去,到带着父母过去,再到结婚带着爱人,到去年更是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了。

  他说他师傅现在不开店,就在家养老,每年他们过去都准备好多好吃的给带回来。这十来年还研究出不少的配方,这烧烤店也在师傅的帮助下越做越大。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

  老板小哥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了自己的故事。

  刘问觉得挺感动的。这也是一种传承。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起都是天意。

  这也就是老板和他师傅的缘分。

  说了自己的故事,老板进去安排串儿了,没让几人点,说是弄点卖的好的塞尔维亚口味的,再弄点经典的东北大烧烤,让几人看看水平有没有退步。

  闲聊了一会儿,喝了点。烤串开始慢慢的端了上来。

梦想岛中文    从好歌曲开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