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万历九年

  这起弹劾南京官员事件最终还是以吕渭纶等几个官员罚俸一年而告终。

  但官员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信号。

  这个信号,所有官员们都知道了。

  弹劾事件发生没多久之后,就在舆论高居不下之时,万历皇帝召见了张居正,没人知道他们君臣之间谈了什么。

  他们知道结果就好。

  结果就是,张居正将内阁中那个代表他的权力的砝码倾向了小皇帝。

  或者说倾向了吕渭纶。

  此举对张居正来说或许是细微而微不足道,只当是顺手给吕渭纶他们,给皇帝一个人情。

  但事实上在官场上传递的却是一个信号。

  有了这个信号,很多官员,不论是北京的也好,南京的也好,再面对吕渭纶之时,就会变了态度。

  张居正这种做法或许在其他官员看起来像是有所违背他自己曾经的意志。

  毕竟,他以前可不是这样对待吕渭纶的。

  吕渭纶为什么在放任陕西主考后没能回到京城,这里面跟张居正肯定是有一定关系的。

  现在他在南京做一些事情被言官抓住把柄,张居正却又像是在为他擦屁股,帮他填补漏洞。

  不说其他官员了,现在最觉得莫名其妙的就是申时行和张四维。

  他们两个天天跟张居正在一个内阁里为大学士,如今是真的摸不清上面那位是怎么想的。

  张四维在得知张居正亲自上疏为吕渭纶等人减免罪责之后,他就命跟他相好的那些官员不必再追着吕渭纶不放。

  此事,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算是已经盖棺定论,敲上了最后一锤,起到一槌定音的作用,谁在这时候继续弹劾,那就是跟皇上过不去,跟内阁首辅过不去。

  没人会干这种傻事,更何况,吕渭纶在南直隶也的确没有做什么严重的恶事,也只能说他违背了官场上的一些基本秩序。

  张居正在上疏的奏章之中,提到了吕渭纶在南京的一些行为,列举了他的优点。

  这些无非就是他在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和南京刑部侍郎期间,对相应位置起到的积极作用。

  而这些都是皇帝派张鲸送给他的资料。

  到了此时,张居正才知道,原来吕渭纶在南京做的一切事宜,无一不在皇帝的监视下进行。

  他更加感叹,皇帝如今是真的长大了,他已经学会去使用自己手中的东厂去监视官员了,这就是他在宣扬和使用他的皇权。

  东厂就是皇帝一个人的组织,他们的一举一动基本都可以代表了皇帝的意志。

  当皇帝懂得用东厂去掌握自己的独家消息时,也说明,他开始真的在意权力了,或者说也许以往他意识到了这些,但还没来得及入手,而现在几乎就是正式宣布,你们大臣在官场上呼风喝雨威胁皇权,那我就派东厂这种私人组织去监视你们的这些官员,收集你们的把柄,或许某一天这些就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刀刃,等我想扳倒你的时候,拿出这些来,直直的扎在你的大动脉上。

  张居正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心头猛然一凉,现在的小皇帝成长的速度似乎在不断加快。

  也许有一天,他就会厌烦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到那时,他孤掌难鸣,怕还是压制不住小皇帝。

  目前朱翊钧手里最大的势力其实就是以张鲸为首的东厂组织和南京内守备的宦官。

  这紫禁城里的司礼监太监似乎已经被分成了两块,一块是冯保掌印太监掌握的大部分太监力量,而另一部分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分化。

  这部分就是以张鲸为首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张鲸颇受皇帝喜爱,讨的皇上欢心,因而手中的权力也是越来越大。

  张居正意识到,他必须去找一趟冯保,他要提醒冯保尽快将司礼监的权柄给扳回来,狠狠地限制住张鲸和皇帝。

  而这些光凭冯保是实现不了的,但张居正知道,冯保是有办法说服李太后的。

  以往皆是如此,他将一些意志传递给冯保,冯保进而代替他和李太后沟通。

  三人之间早已默契十足。

  北京城里风云四起,金陵南京却和它以往一样,并没有太多的激情。

  通政司的奏章内容传下来之后,南京的官员们也知道了,这件事就是到此为止了。

  吕渭纶几人还是和往常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乡村社学照样举办,南京刑部的五日考核法依然实施,国子监的教和学风也在不断纠正之中。

  在吕渭纶几人被弹劾之际,也有官员上奏为他们抱不平,有些是他以往就认识的,有些就是萍水相逢。

  渐渐的,这件事被时光给遮盖起来。

  魏国公将番柿和番椒规模化种植,用上了吕渭纶提供的新菜种,赚了不少钱,也很少再抱怨钱的事。

  吕渭纶和程大位合作的同时,酒楼也越来多,赚了不少银子。

  同时,他的书堂也顺利的在南直隶开办起来,书堂里第一批卖买的多是洪应明的《菜根谭》和他的《石头记》。

  当然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说起前辈的西游记,吕渭纶也是偶然间才得知,原来民间的百姓多喜欢看这种。

  于是专门去南直隶的淮安府拜访了吴承恩前辈,特意讨要了西游记的两种完整版本的刊本,并且得到了吴承恩赠送的另一部短篇集,叫《禹鼎志》。

  这是一篇寓有鉴戒意味的短篇志怪,一经被吕渭纶放在书堂贩卖,也是销量居首。

  在弹劾事件过后,吕渭纶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生活依旧和以往一样。

  半年后,时间来到万历九年的上半年。

  这半年,吕渭纶还算安逸,不论是南京国子监还是南京刑部,都变得越来越好。

  之前由于弹劾事件,南直隶的官员们都知道,乡村社学是吕渭纶,魏国公和南京礼部一起搞的。

  现在过去半年,乡村社学开遍南直隶地区,如吕渭纶所设想的那样,南直隶整个地区的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一些由于生活贫穷不能上学进入学堂的乡村学子。

  在魏国公以及他的南京国子监支持下,都能收到一些生活补助,从而确保他们能上学。

  于是,吕渭纶,魏国公等人的名声在南直隶学子心中的地位骤然拔高,不少地方也将他们写进了县志。

  当然,这里边,南京的礼部和户部也出了不少力,说起来,自那次弹劾事情过后,吕渭纶就觉得,他现在在南京办什么事情似乎更为便利。

  什么事情,一往上报,上边都没有什么意见。

  家庭方面,也在吕渭纶的预期内良好发展。

  妻子苏禾身材越来越好,只是还没有身孕,这可能是修炼那些轻功身法的原因,当然,她用毒也是越来越熟练,自保能力绝对是有了,也不知道师父那老头到底从哪里偷的绝妙毒法。

  与此同时,她也爱上了读书,从目不识丁,到为了看吕渭纶写的石头记,逐渐也变成为一个小才女。

  徒弟明欢的少林功法也练得出神入化,已经能帮吕渭纶干许多事情,不再是以往那个傻小子。

  另一个弟子,王徵一直在和程大位研究经算问题,他们两人计划一起出一本书,就是写的用算盘来解一些经算问题。

  这个吕渭纶还是很欣慰的,毕竟他们写书,他能做个序,他的书堂也能拿出手卖,一举两得…

  青龙一直在处理丐帮的事务,这个吕渭纶已经很少接触了,如今他的功力,已经可以轻松虐青龙,但他也减少了出手的机会,更多的奔波于官场之中。

  他最为看重的徐光启,近半年来,在金陵南京结识了西方的一些传教士,他们信奉的是天主教。

  对此,吕渭纶并没有怎么干涉,徐光启似乎对这个天主教很感兴趣,就跟着那些传教士们学了洋语,和一些西方的新鲜玩意。

  也是至此开始,他发现徐光启逐渐意识到大明在很多方面都有些异于西方。

  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他表面上是去跟那些天主教一起学习洋语,学习他们的信仰。

  实际上,徐光启一回到家就扒拉着西方传教士带来的一些有关科技或者器物等东西的书籍,并致力于将他们翻译过来,为大明所用。

  这一点,吕渭纶是十分支持,他恨不得王徵和程大位也想徐光启学学,在稳步提升自己知识的情况下,把西方那些稀罕的东西全部给挖到大明来。

  目前,吕渭纶就在尽力给王徵传输这样的思想,试图让他跟徐光启学习。

  不过王徵的年龄还是太小了,跟他比起来,徐光启在为人处事上就要显得成熟的多,学习能力也是同样。

  吕渭纶这半年来,攒了不少钱,很多都是支援到南直隶地方上。

  主要还是在乡村社学上援助地方。

  原本恬淡静谧的金陵南京却在万历九年四月的某一日变得热闹起来。

  这一日,南京城的不少学子们将一些主干道围的水泄不通,都喊着要见文坛盟主王世贞,能得他一句夸,或是一句指点,说不定就能从此出名,闻名于地方。

  王世贞能当公认的文坛盟主当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并非浪得虚名。

  这位老哥有个最厉害的技能就是过目不忘,这个是所有读书人都羡慕而不得的。

  当然,也许他没有那么夸张,但也大致如此了,总之无论是文学界还是官场都是这样传的。

  就是一些书籍里也将王世贞这一奇特之处给写进了书里。

  除了过目不忘的本事以外,王世贞可谓是一个全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画家、文艺评论家、史学评论家…

  总之,凡是能跟文人沾点边的东西,他都会,光会就算了,他还都做的全是一流的。

  这就让很多人敬佩了,有一个关王世贞的小故事就是,某天,他喝的伶仃大醉,醉的不省人事。

  迷糊之间,他提起了某个人的名字,说他挺好的,使劲一顿夸,第二日起来,不论这人有多么不堪,都能在文人之中火起来了。

  没有办法,这就相当于是现代的明星,有一帮狂热的粉丝。

  当然,要说文人学子们喜欢王世贞还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敢于直言喷某些官员,就相当于是点名炮轰。

  就比如他曾经炮轰嘉靖朝时的奸臣严嵩,如今万历朝喷张居正。

  他喷张居正就是喷他行贿,喷他私生活混乱,勾结一些军政大臣,也就是因此,王世贞才被罢官。

  关键是他一喷就停不下来,绝不是偶尔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王世贞喜欢写书,他就写书喷,写各种书籍都要带上张居正,骂上两句。

  这一喷就是几年…

  因此他从万历四年这几年以来就没做过官,都是闲赋在家。

  这也没办法,得罪了张居正,他要是还能当官,那就是对内阁首辅权力的一种侮辱。

  对于王世贞这号人物,吕渭纶是无感的,似这类艺术家既涉及官场又涉及文坛,他们的思维总是极端的。

  他绝对是一个才子,但却如之前汤显祖,袁宗道他们所说,是复古派的领袖。

  这一点也是王世贞的标签,将伴随他一生。

  王世贞进南京的第二日,城内突然流传一篇文章。

  这文章据说是艺术家徐渭作的,内容其实在批判这些学子们这种行为。

  那些趋之若附,渴望攀枝附凤的学子。

  就是如此,吕渭纶才想起徐渭这个同样的才子。

  不过,这个时候的徐渭岁数也已经大了,可能是海瑞的同龄人了。

  于是,就在王世贞进城之后没几天,吕渭纶上门去看望徐渭。

  徐渭一生历经磨难,还坐过牢,吕渭纶来找他也只是为了能请他去南京国子监当一个美术和书法老师。

  他近日一直在找这种名师,没想到却一直忽略了徐渭。

  到了徐家后,他的洒脱和贫穷也让吕渭纶颇有感慨。

  他自称,书法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但还好这老头并不似海瑞那般倔,过了没多久就答应吕渭纶肯去南京国子监教学。

  在做成了这件事之后,吕渭纶急忙又去找海瑞,再次劝说他去南京国子监教书。

  理由就是,徐渭都去了。

  果不其然,这海瑞老头就是想找个人做伴。

  一听说徐渭答应去南京国子监教书,他也与以往不同,很爽快的答应了。

梦想岛中文    大明小状元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