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七十场 魏喷子的牌坊

梦想岛中文    大唐称心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若是去别人家,罗逸可能还会纵情声色一会儿,但若是去魏征的家,罗逸倒是只能看着这魏黑子是给他上什么菜。

  有道是人家准备什么他就吃什么,毕竟要是有什么出格的事,这厮指不定还会参他一本。

  所以大体上魏征一直以来就是在干这样的事。也就是说他是比李二还看重大唐颜面的人,也难怪罗逸老丈人李二把其比作成镜子。

  不过其实在罗逸看来,魏征也得亏是在贞观大唐,换做其他朝代,估计坟头草早就老高了。

  在罗逸看来李二与魏征的君明臣贤组合,基本全靠李二达成。如果给魏征换任何一个皇帝,他都成不了魏征。

  别的贞观大臣,和魏征不一样。

  如果把他们的身份和经历等量代换到别的朝代,他们依旧是时代人杰。

  拿房玄龄来说,如果等量对换到别的朝代,他就是萧何、张良,是赵普,只要不遇上朱元璋这挂的,混个功成名就、高官厚禄、善始善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即使遇上朱元璋这挂的,也能混个功成名就,也能混一阵子高官厚禄,只是很难混上善终了。

  但魏征不行,他只有碰上李世民才是魏征。

  李世民让房玄龄当首辅,是因为他的功劳和以前的地位,这是封建时代的约定俗成的惯例,李世民必须遵守。不然功臣们不会服气,官僚们不会服气,谁都不会服气。

  不过房玄龄能够一直当下去,总领朝政20多年,也算个奇迹了。这究竟是国家离不开他,还是李世民个人离不开他,还是国家和李世民都离不开他,就不知道了。

  按照封建时代的约定俗成惯例而言,房玄龄被重用,但他并不欠唐政权或者李世民什么。

  于公,他是唐政权的开国功臣,唐政权给他首辅之位,他不欠唐政权的。

  于私,他为了李世民做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工作。李世民虽然对他有知遇之恩,但是他已经用储备人才、帮助李世民上位报答过了。

  于公于私,首辅位置必然是房玄龄的。他拿到这个位置,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但魏征就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他欠李世民的,是李世民成就了他。因此,他后来把李世民和对话整理出来交给史官,才触怒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魏征付出的太多了,但魏征还要泄漏李世民的个人隐私,利用李世民出名,李世民愤怒了。

  魏征是个幸运之星。

  魏征出身贫寒,少年丧父,孤苦伶仃,流落到道观,一直呆到隋末大乱才出山。

  魏征的第一个主公,是元宝藏,一个普通郡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魏征肯定是没什么去处,才投奔了元宝藏,他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然而,幸运之星降临了,魏征替元宝藏写的疏奏,被李密看到了!

  虽然李密欣赏的仅仅是魏征的文采,而非谋略,但是,这是魏征职业生涯的一个飞跃!

  魏征的第二个主公是李密。不过,他在李密的阵营,地位并不高。

  他献给李密的策,李密并不采纳。他后来见不到李密了,又给李密的长史郑颋献策,被郑颋批判是老生常谈,没有用。

  李密失败了,魏征跟着李密投降了唐朝。

  魏征的第三个主公是李渊。

  魏征虽然劝说过李勣,让他献地,但李勣本来就打算献地。这个功劳并不属于魏征。

  之后,魏征被窦建德俘虏。魏征选择了为窦建德工作,李勣却一直想着忠于大唐。他俩明显不是一路人。

  这就更说明,李勣献地的功劳,并不是魏征的。

  魏征的第四个主公是窦建德。但窦建德也是看中了他的文采,并不欣赏他的谋略。

  后来,窦建德投降了唐朝,魏征跟了李建成。

  魏征的第五个主公是李建成。

  魏征在东宫的地位如何呢?一开始,排在韦挺、王珪之下。

  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发生后,李渊流放了韦挺和王珪这两个主要的东宫负责人,没有注意到魏征。

  韦挺、王珪被流放后,魏征就成了东宫最重要的大臣。

  武德七年,李建成昏招频出。李建成还做出了收买李世民铁杆尉迟敬德这样的事情,幸好尉迟敬德没有将计就计当卧底,不然李建成死得更快。

  魏征的思维差到了什么程度呢?张良运筹帷幄,让吕后给刘盈请来了商山四皓,帮助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这计策一般人想不出来,可是至少能够看懂吧。但魏征是看不懂的,还批判张良不帮忙:

  张子房,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终不敢复有开说。

  不久后,李建成就死了。这对魏征倒是个好事。

  一段千古传诵的君臣关系,即将拉开帷幕。

  魏征遇上了他的第六个主公,他一生的贵人,他的恩人,他的再生父母,也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也看中了心忧百姓的魏征,不懂人情世故的魏征,和那群老谋深算的家伙完全不一样的魏征,他似乎看见了当年还单纯的自己。

  魏征真正的贡献在于诤谏,他虽然也当过参议朝政的宰相,但总领朝政的是首辅房玄龄,像魏征一样可以参议朝政的大臣很多。

  魏征贞观七年当了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一直到贞观十七年。理论上,门下省可以封驳诏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封驳诏书的并不多,零星的案例会被记载下来的。

  魏征心忧百姓,有勇有识,一生进谏两百多件事,对贞观之治贡献很大。

  但在罗逸看来,魏征获得李世民重用,还有别的原因。

  这就要分析李二的心理了。

  普通的君臣关系,都是皇帝对大臣有恩情,朝廷对大臣有恩情。

  皇帝面对大臣时,有足够的优越感和施恩感,这才是正常的君臣关系。

  但在李世民这里,他得不到这种当皇帝的感觉。

  前面已经分析到了,他和房玄龄是创业伙伴,已经互相报答过了,他面对房玄龄很难产生作为皇帝的优越感和施恩感。

  虽然他们曾经努力去更新关系,房玄龄尝试着把他看着长大的小王爷当成皇帝一样去敬畏;

  李世民尝试着赏赐房玄龄,增加自己的优越感和施恩感,但是这些赏赐又值什么呢,房玄龄已经是首辅了,李也拿不出更珍贵的东西去给房玄龄了。

  李和房努力去更新关系的尝试是徒劳的,很快就放弃了。

  他们这辈子都没法重新开始,像正常的君臣那样相处了,只能按原来的关系走下来了,可能像家人,也可能像朋友,反正没法像普通的皇帝和大臣了。

  李世民需要去找一个贤臣,让他找到当皇帝的感觉,找到优越感和施恩感。

  李世民发现了魏征,魏征起初对大唐也没有功劳,还和他曾经是仇人。

  这正是李世民需要的感觉。

  李世民说:“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李世民批评魏征时说:“若朕儿能谏争,还作此骄慢,亦须扑杀。”

  在李世民看来,魏征是他一手推举打造出的贤臣,像他儿子。在魏征面前,他找了这种施恩感。

  魏征是知道自己没有多大开国功劳的:徵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

  魏征受如此大恩,每天都思量报答,别的做不了,我就努力提意见吧。

  后来,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镜子。

  他们是明君贤相的代表,是千秋颂扬的佳话。

  这个佳话有个不好的尾巴,魏征由于眼神不好,推荐的人谋反了;魏征还把他和李世民的私人聊天整理了一份给史官,李世民的个人隐私被泄漏了。

  李世民愤怒了,别人也就算了,魏征可是他一造的啊,他自己为魏征付出了那么多,魏征怎么可以背叛他,卖掉他,去换取名声呢?

  于是有了停婚扑碑。

  不过,后来,李世民又扶起了碑。他之后对魏征抱有什么感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但这段千秋的佳话,还在影响着、感动着世人。

  不管是李世民和房玄龄,还是李世民与魏征,都不是大部分的太平时期那样正常的君臣关系,所以更让人津津乐道。

  所以有人问,魏征是不是李世民立的牌坊?

  是啊,魏征是李世民立的很成功很优秀的牌坊。

  可是,牌坊很好当吗?牌坊也不是人人能当啊。罗逸老觉得后世一些人,老说某某女星是“花瓶”,可花瓶,也得漂亮才能当,一般人只能当泥巴罐子。当牌坊,不比当花瓶容易啊。

  牌坊就没有意义了吗?牌坊很有意义啊。和现在的道德标兵、劳动模范、先进、英雄等等一样有意义。

  李世民和魏征本来就是作秀君臣,还特别成功。

  这正说明李世民厉害啊!现代西方政客才知道作秀,李世民一个千年前的封建君主,就会作秀了,会宣传营销立人设了,怪不得能成千古明君。

  李世民作秀有很多,比如吃蝗虫、纵死囚什么的。蝗虫这个玩意儿,吃了估计嘴里不是个滋味,这场作秀挺难的,李世民估计吃了一次,就不想吃第二次了,太难吃了这个。纵死囚,死囚不能老是纵吧,只能偶尔纵一次,老是纵,那人人都去犯法了。

  最物美价廉、简单便利的作秀方法是啥?纳谏啊!可比吃蝗虫容易多了。李世民早就发现了。

  李世民打算好了,要把纳谏做成贞观招牌菜。玄武门后,李世民急需一个牌坊,和他当作秀二人组,进谏纳谏。

  选谁好呢?选秦王府老臣?不合适!那群人和自己一起打仗过来的,军队里面随随便便惯了,说不定还见多了自己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一面,选他们,万一演笑场了咋办。

  其次,秦王府老臣是贞观时期当政的,皇帝不能和当政的怼来怼去吧。如果李世民选和房玄龄一起作秀,就算他俩演技好能不笑场吧,这也不合适吧。这两个人怼来怼去,岂不是显得朝堂不和谐,有重大的路线分歧?

  底下官员看见了,估计也要想,这可咋办,我站哪边呢,站首辅大人出来指责皇帝陛下,没有那个胆子;站皇帝陛下出来指责首辅大人,也不行啊,下了朝堂,还是要当首辅的下属,听他调配干活,所以也不能得罪首辅大人。

  所以呢,李世民想了想,秦王府的不能选啊,还是选以前李建成的旧部好啊,不仅没有以上的弊端,还多出来不少好处。

  第一呢,能显示自己宽容大度,连以前的仇敌都能容下,这下谁也不会担心我翻旧帐报仇啦。

  第二呢,能证明自己合法性啊,你看李建成的旧部,对我的政权如此积极,我多合法多有魅力啊。

  选个和自己一起在朝堂上作秀的,也不容易啊。因为这个没法写好稿子背台词吧,要现场应变,直接来几段长篇大论,还不能磕巴。

  李世民试探了一下,觉得魏征最合适。这是为啥呢,魏征虽然别的方面一塌糊涂,之前经历一败涂地,可背起孔孟之道来,一套一套的啊,而且举一反三,琢磨出来自己的“魏氏理论”了,张口就能说出花来。

  别人憋半天,也就憋出个“爱民”来,这种水平,太丢人了,当不了牌坊啊。魏征多厉害,“爱民”两个字,他能翻来覆去说,引经据典说,洋洋洒洒作出大文章来,两个字扩展成两千字,还让人心旷神怡,点头称是。

  从此,李世民和魏征,组成了著名的作秀二人组。李世民高兴啊,找到作秀的同伴了,魏征以后就当贞观纳谏招牌菜吧,听起来又高大上,又有特色。

  魏征和李世民关系,确实比较好,但是和他俩所宣扬的什么理想型君臣典范,差别还是很大的。

  拿魏征和李世民的亲信对比一下,就能知道了:

  首先李世民把实权了房玄龄,魏征没有太多实权。

  房玄龄是首辅,管着尚书省,国家的大小事务,什么人员调动啦,军国大事啦,都是他在管理。

  这种叫实权。为啥呢,因为皇帝没法干涉你一举一动,你自己决定咋批文件,咋执行,咋调配人员。除非李世民天天搬个小马扎坐在尚书省盯着房玄龄,否则是管不住他具体咋分配任务,咋处理人事的。

  魏征管理门下省,负责审核一下文件的,虽然有封驳权,但封驳权被用的例子,在整个唐代都没有多少。魏征还负责给皇帝提意见,这个决定权完全在皇帝手里。魏征完全在李世民的控制下,没有什么实权。

  第二件事是用人大事,李世民一直问房玄龄,问魏征的多是意识形态类型的问题。

  武德元年,房玄龄刚认识李世民的时候,就给他搜罗了一批人,塞进秦王府,其中就有杜如晦。李渊知道了,很不高兴,马上把这批人调走,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房玄龄说,其他人算了,一定要留下杜如晦。

  这时候李世民都不太了解杜如晦,可一听房玄龄说他好,马上说,对对对,你都说这个杜如晦好,想必这个杜如晦真是太好了,一定要留下他。

  直到贞观末年,李世民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他在外地,任用了一个人,都没有等到自己回朝廷,就迫不及待找人去问房玄龄,我用的这个人咋样。房玄龄说不好,李世民马上说,对对对,你说不好,那就是不好,那就给他换个不重要的职位。

  再看李世民问魏征的都是啥样的问题呢?意识形态类型的问题,比如“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不过呢,即使挤干净水分,罗逸觉得魏征和李二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为啥一定要认为牌坊和作秀不好呢?

  皇帝愿意作秀,说明愿意励精图治啊,否则谁费心劳神树个典型鼓励风气啊。

  皇帝在意自己的形象,说明这个皇帝是个好皇帝啊,昏君暴君谁在乎自己的形象。

  魏征能当牌坊,说明水平了得啊,别的李建成旧部,本来和魏征一样有机会,怎么没当上牌坊?还是因为魏征厉害啊。

  所以说对于魏黑子,罗逸觉得其本身定位上就是正直的人,而且于公确实也对得起李二,因此这杯酒是应该敬的。

  请:m.lvsetxt.cc

梦想岛中文    大唐称心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