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74章 斩韩荀

第473章斩韩荀  沮授叹息淳于琼私心过重,致使魏军陷入危局。

  但这事能只怪淳于琼吗?

  其实根子却在袁绍身上。

  若非袁绍内怀猜忌,将沮授十万大军拆分,沮授又怎会指挥不动濮阳、苍亭魏军?

  若非袁绍安排淳于琼、严敬等庸将在前线掌军,魏军又怎会为汉军所乘?

  当然,再往深处探究,袁绍所作所为也并非是决定战局的根本因素。

  双方实力的对比,才是关键。

  汉国的真正实力早已在魏国之上。

  经济,人口,军事,全方位超越。

  军事上,汉军不仅训练水准、装备水平、士兵素质和作战经验都超过了魏军,就连军队数量也已反超。

  魏军能依仗的只有地利。

  这个地利亦非万能。现在是深秋季节,黄河未冻,黄河一旦结冰,魏国又拿什么抵挡汉军?

  若匈奴、鲜卑联军能够攻破河东、进入司隶,时局或许还能挽回。

  现在彼等却被田豫阻击于上郡,相持不下。

  魏国失去强援,独自面对汉军,北边幽州,中间常山,西边河内,南边东郡,都在后者打击之下。

  魏国被动防守,左支右绌,漏洞百出,防线告破只是时间问题。

  沮授仰天叹息,徒唤奈何,只得黯然撤围,向西边山地转进。

  管亥四千五百战兵,与沮授战斗不到一日,伤筋动骨,损失惨重,可战之士只剩下两千出头,崩溃或在顷刻之间,无力追击。

  吕卫率骑兵缀上,咬着沮授后军不放。

  一旦沮授返身欲战,吕卫就翩然引去。

  须臾复来,宛如狼群狩猎。

  吕卫对汉军骑士道:“战马可废,我等可死,沮授决不可纵!”

  吕虔也派严朗率骑兵过洹水,袭扰沮授侧翼。

  吕卫和严朗都是骑射娴熟、精于用骑之人,充分发挥出骑兵“离合之兵”的特点,围着沮授忽前忽后,时冲时停,其疾如风,攻掠如火。

  看起来是骚扰、佯攻,如果沮授胆敢不重视,骚扰立即就能转化成猛攻。

  两人用这种办法时不时从魏军身上咬下一块肉来,每次抓住机会的突袭,都能杀伤数十上百人。

  沮授不得不且战且行,步步为营,行进速度大大降低。

  次日,关羽主力赶到。

  沮授见无法绕过洹水,只得就地扎营。

  四万魏兵被堵在隆虑山以东、林县以北、洹水西南的狭窄区域。

  关羽登高观望魏兵营地,眉头微皱。

  沮授扎营之地西接隆虑山,东临洹水头,狭窄逼仄,崎岖不平,易守难攻。

  汉军兵力虽多,却无法全部投入战斗,只能跟沮授一对一硬拼,要想将他消灭必然要付出极大代价。

  而且这种战斗具有不可控性,不排除到最后发生逆转的可能性。

  沮授行事果决,断然撤走,迅速立营,将自己放在汉军“不可胜”“不易胜”的境地,然后再“以待敌之可胜”。

  军谋祭酒周林道:“沮授已入死地,困之即可。

  战局关键已在邺都,不在此处。

  若淳于琼悉军南下救援,沮授或有生机。

  若淳于琼不敢南下,沮授乏粮,只能等死。”

  关羽颔首。

  那就必须恐吓住淳于琼,使其不敢南下。

  淳于琼率兵到达邺都,袁绍截留下一万兵,命其率三万五千兵北上迎击臧霸。

  淳于琼进至邯郸,臧霸已杀到巨鹿。

  原与吕虔对峙于平原的鲜于辅、审配、苏由等终于发现吕虔主力已走,对于魏军下一步行止,产生了分歧。

  苏由认为青州空虚,可趁机攻破渡口,袭取青州。

  审配则主张快速回援河洛防线。

  鲜于辅举棋不定。

  又争吵了一天,审配失去耐性,怒道:“吕虔遁走,若偷袭车骑,形势必然大坏;若蹿进魏郡,则邺都震骇,人心动摇。

  青州与中京有泰山相隔,非刘备必救之地,得之何益?

  后将军犹豫不决,将有私心耶?”

  苏由看向鲜于辅。苏由虽是魏国大将,但却不敢跟审配掰腕子。

  鲜于辅脸色如水,怒道:“某与陛下乃姻亲,岂有私心?

  审公虽受陛下宠爱,也不应捕风捉影,肆意中伤忠臣!

  公言吕虔主力西去,有何证据?

  万一吕虔乃是伪遁,实潜伏于左近,我等一旦撤军,其顺势渡过马颊河,入我腹心之地,又该如何?

  公自标忠贞,只欲解所谓邺都之危,却昧于大局,某虽浅陋,不敢苟同!”

  离席而起,掀开帷帐,作色离去。

  审配又惊又怒,半晌方看向苏由,道:“后将军恼羞成怒耶?苏将军又如何说?”

  苏由默然片刻,道:“兹事体大,当从长计议。”

  审配脸色铁青,道:“汝所谓从长计议,就是在此坐视?汝等观望,我自西上!”

  三人不欢而散。

  审配立即下令拔营,率一万五千兵向西南疾进。

  兵至甘陵,得到东武阳失守、臧霸兵入巨鹿等噩耗,审配略一犹豫,便转而向西,欲先击臧霸。

  河洛防线沮授、淳于琼合兵十万,自保有余;而魏郡空虚,臧霸距离邺都只有二百里,数日可至。

  甘陵到巨鹿一百五十里,且是横向截击,审配生怕不能赶到臧霸前面,率兵轻装急行。

  审配与淳于琼一个自东一个自南,都进入巨鹿郡境内,放出去的斥候却没有发现臧霸的踪迹。

  似乎自从臧霸进入巨鹿,猛攻郡治瘿陶未下后,就再没有了消息。

  审配和淳于琼心头浮上了一层阴影:

  臧霸到底去了哪里?

  韩荀领兵两万驻守中山、常山,中山有蒲阴陉,常山有井陉,连接冀州和并州。

  臧霸驻兵太原,如果来犯,应该就是走这两条路。

  韩荀扼守要塞,有信心给予臧霸迎头痛击。

  但自今年以来,臧霸主力部署于太原南部,且频频对上党北部发动攻击,呼应自河东攻击上党南部的高顺。

  臧霸、高顺攻上党,虽然也面临着险阻,但双方毕竟都处于高地之上,远不如太行八陉难走。

  不论是韩荀还是魏国朝廷,都认为汉军的首要目标就是上党。

  夺取上党后,占据高地,可以从滏口陉直接威胁邺都,也可从白陉和太行陉攻击河内。

  谁知臧霸选拔善于攀援之战士,绕过上艾,从井陉扑袭而出。

  韩荀急忙调兵阻击,然而臧霸根本不与韩荀交战,向北绕行新市,然后进入下曲阳,奔袭巨鹿郡治瘿陶。魏国震恐。

  韩荀骇然,为将功赎罪,率一万五千兵急追而来。

  然后他望着陷入伏击的军队,整个人都懵了。

  臧霸不是在瘿陶吗?

  怎么又往北跑回栾城伏击自己了?

  一字长蛇的行军队列,自以为在己方境内的大意,让魏军瞬间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如果统兵大将是张合、鲜于辅等辈,或许还有生机,但韩荀不过是个粗疏武将,面对此局,一筹莫展。

  韩荀能做的就是领亲兵亲自陷阵。

  可惜他陷阵也遇到对手。

  凌操望见韩荀将旗,对左右高呼道:“今日要当斩一大将也!”

  挥刀迎上。

  韩荀披甲执戟,左右劈刺,杀开一条血路,带动魏兵发起反击,动摇汉军阵脚。

  凌操冲到最前,一刀劈向韩荀。

  韩荀挥戟将刀挑开,拧腰发力,长戟横扫回来。

  凌操举刀格开。

  当地一声响。

  两人都是手臂一麻。

  这韩荀武勇还在凌操之上,但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凌操。

  两人战斗陷入胶着。

  韩荀被缠住后,魏兵群龙无首,陷入乱战。

  汉兵则在局部以众击寡,将魏军各个击破。

  臧霸军约万人,本少于韩荀军。

  但前者以有心算无意,发动突袭,韩荀军伤亡惨重,可战之兵很快就少于臧霸军。

  随着时间流逝,魏军小团队被一个个绞杀,败局已定。

  韩荀在与凌操个人厮杀中占了上风,有暇抽眼看了一下战场形势,顿时慌了。

  再纠缠下去,就要全军覆没。

  韩荀猛劈一戟,逼退凌操,返身就走。

  然而他已逐渐陷入汉军半包围之中,脱身哪有那么容易。

  两侧长矛齐出,向他刺来。

  韩荀高呼亲兵来援,左右格挡。

  魏兵已无斗志,见韩荀后退,他们退的更快,根本没有人来返身接应韩荀。

  凌操飞步急追,从后面一刀劈在韩荀后背上。

  甲胄破裂,鲜血飞溅,脚步踉跄。

  凌操又起一刀,韩荀人头飞起。

  淳于琼首先收到韩荀败兵带来的消息。

  韩荀兵败被杀。

  一万五千魏兵战死两千余人,逃散三四千人,其余皆弃械投降,为臧霸所俘。

  臧霸挟大胜之威,向西进兵,攻克元氏县,然而逼降栾城、高邑,盘踞在常山南部,不进亦不退,其志难测。

  淳于琼领取的速破臧霸的任务,恐怕一时难以完成。

  淳于琼进兵至襄国,请审配前来议事。

  审配一见面就急忙对淳于琼道:“臧霸盘踞常山,难以卒除。然其失去锐气,对邺都不复存在威胁。

  将军北上,河洛空虚,我担心车骑有危险。请将军拨两万兵与我,我欲南下支援车骑。”

  淳于琼摇头道:“既然臧霸在此出现,那么卫将军就可抽兵进入河内,支援车骑,何忧之有?

  陛下明令我消灭臧霸,君既适逢其会,当与我合力,一举收复元氏,擒斩臧霸。君意下如何?”

  淳于琼的意思是,之前卫将军张合面临臧霸、凌操、张燕和高顺四军攻击,现在张合面对的只有高顺一军以及臧霸部分留守军队,就算不顺势攻入太原,也可抽调兵力南下河内,支援沮授。

  审配无法说服淳于琼,只得道:“将军既坚持进剿臧霸,可自去。我独南下。”拜去。

  淳于琼冷哼一声,骂道:“不识抬举!”

梦想岛中文    汉室可兴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