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一章 无线能量传输器

  文明科学院。

  “怎么样?”

  陆宸一脸期待的看向陆星。

  作为研制出锂硫电池的最大功臣,陆星一直在文明科学院中负责下一代电池的开发工作。

  不过仅锂硫电池而言,目前它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了。

  想在锂硫电池的方向再做突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因此,陆星在结束核武器的研究工作后,立马投入了核裂变电池的研究之中。

  和较为成熟的锂电池技术比起来,核电池妥妥的是科幻产物,连理论都不健全,更别说研制出实物了。

  一段时间研究下来,陆星和他的团队可谓是毫无头绪。

  直到陆宸找到他......

  陆星和其团队花费了足足一个多星期,才研究完陆宸交给他们的技术资料。

  此时陆星脸上的表情十分怪异。

  “老板,你这项技术不是地球上的吧?”

  陆星开口就是这么一句话。

  虽然是疑问的口吻,但陆宸感觉他的态度相当笃定。

  “你先别管技术来源问题,我问你有没有实现这项技术的可能?”

  想了想,陆星点点头道:“以文明科学城智能无人工厂的工业技术,生产出这种机器的难度不大。”

  现如今的智能无人工厂可不是陆宸刚来坎尼亚时的模样。

  不提t1型生产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者配合下,智能无人工厂的生产效率有多高,仅文明科学院对超高精度机床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就让智能无人工厂的加工精度攀升了三个层级。

  目前,文明科学城智能无人工厂的最高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级,这种加工精度,根本是外界无法想象的。

  以世界最先进的加工精度it01举例,它代表着公差在0.3mm以内。

  事实上,现在发达国家最高水平的加工精度,已经能将公差控制在0.01mm这个水平。

  但不管是0.3mm,还是0.01mm,和纳米这个单位比起来,还是有本质上的差距。

  公差达到纳米级是什么概念?

  以氢原子举例,一个氢原子的直径是0.1纳米,加工精度达到纳米级,意味着再加一把劲,都能将精度控制在原子级水平上了。

  这也是文明科学院研制各种机器设备如有神助的原因。

  事实上,科研和工业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先进的工业技术,必然会对科研工作产生促进的作用。

  因为工业技术越先进,意味着生产出的设备也越先进。

  而设备先进对科研工作的帮助有多大,可谓是不言而喻的事。

  这也是陆星说以文明科学城的工业技术,能将技术资料里的机器生产出来的原因。

  陆宸这次从科技编辑器里得到的技术,全名叫做“无线能量传输器”。

  简单来说,就是一款能将能量无线传输的技术。

  听起来和微波充电技术有些相似,但两者大不相同。

  微波充电技术是以无线电波技术,将电能从发送器,传输到接收器。

  这个技术的最大问题是,距离短,损耗大。

  哪怕是科技编辑器研究出的微波充电技术,也只能在三米之内,完成99以上的电量传输。

  而这个无线能量传输器不一样。

  这是一款从发送端到接收端,连接着一根看不见,却名为能量波的无线电线的科幻产物。

  而且最变态的是,这跟名为能量波的电线长度,是无限长,并且能量损耗只有0.0000000001,无限趋近于零。

  当然,也不能说无限长,能量波以光速传播,只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上,就能任意传输电能。

  哪怕将发送端放置在月球上,甚至放置在火星上,接收端放在地球上,经过几秒或者几百秒的连接后,两地就能实施同步能量传输。

  当陆宸看完这项技术的介绍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特么也太牛比了!

  随后就是担忧能不能制造出来。

  因为再先进的技术,若是不能制造出产品,至少现在对陆宸来说,意义不大。

  但研究了一个星期的陆星却说问题不大,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无线能量传输器可以投入实际运用之中。

  无线能量传输器若是投入实际运用,可以取代哪些东西?

  第一就是高压电线。

  电能从发电厂被生产出来后,都是经由高压电传输到各个城市,以供居民或者生产工作使用。

  高压电线传输电能,缺点就是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高,其次是电能损耗大。

  哪怕是特高压电线,电能损耗也在3左右。

  除了这些,高压电线还不能长距离传输能量,至少跟无线能量传输器比起来是这样。

  目前人类制造出的最长高压电线,传输距离大约是5000公里。

  和能量传输器把电能输送到月球、甚至更远的行星相比,高压电线无疑是落后的产品。

  除了高压电线。

  能量传输器甚至有了将科幻中的产品变为现实的可能。

  这件产品就是戴森球!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理论。

  所谓“戴森球”,就是制造出直径2亿km以上的人造天体,用来包裹恒星并开采恒星能源。

  说实话,其他恒星系陆宸不知道,但仅太阳系而言。

  戴森球完全就是扯淡。

  因为哪怕将整个太阳系所有的物质都采集完,也制造不出能够将太阳包裹起来的人造天体。

  原材料都不够,更别说建造工程了。

  不过,戴森球建不成,戴森云还是可以搞一搞的。

  相较于疯狂的戴森球,戴森云则是建造一批环绕恒星的卫星,也就是临近太阳的卫星,以收集太阳上的能量。

  先不说这个卫星能不能造出来。

  就算能制造出来,还有一个问题,怎么将它发射到太阳附近,又不被太阳捕捉,这必然需要这颗人造恒星卫星拥有足够大的速度,以抵消太阳的引力。

  最后一个问题,戴森云被顺利发射到太阳附近,收集到的能量如何运用?

  总不能让所有的人类都移居到戴森云的背面,在太空城市生活吧?

  那要是不想在太空城市生活,怎么将戴森云上的能量传输到地球甚至更远的行星?

  答案就是——无线能量传输器!

  有了无限能量传输器,就能将采集到的太阳能,完美的传输到地球甚至更远的行星!

  这里面的意义有多大,陆宸简直无法想象。

梦想岛中文    黑科技编辑器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