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157 大魁天下

  正文157大魁天下(二合一)

  “三元及第?”

  当听见沈忆宸的名字后,在场众人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名词,就是三元及第!

  虽然在金殿传胪之前,很多人设想过会出现三元及第的盛况,但一切都未真正发生,始终只是个猜测罢了。

  如今尘埃落定,沈忆宸成为了真正三元六首,开创千年科举之历史,文教之巅峰!

  甚至很多人都顾不上什么殿前失礼,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沈忆宸,这才是毫无争议的大明魁首啊!

  “真的是我吗?”

  可能是这份惊喜太大,沈忆宸自己都有些不敢确信了,他望着站在丹陛之上的鸿胪寺官员,思维有些恍惚。

  “正统十年乙丑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沈忆宸!”

  “正统十年乙丑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沈忆宸!”

  按照传胪惯例,三鼎甲以及二甲、三甲第一名,会唱名三次。于是沈忆宸的名字,再次飘响在这紫禁城中!

  三次唱名,再无疑惑,正统十年乙丑科的沈忆宸,正式大魁天下!

  “怎么可能会是他?”

  贺平彦此时脸上满满的震惊,按照阅卷之前的安排,文官势力已经达成了一致。

  这个状元头衔,就算不是自己的,也会是杨鸿泽的,就不可能是沈忆宸!

  到底阅卷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何沈忆宸依然连魁,达成了连中三元此等成就!

  贺平彦感到无法接受,跪在沈忆宸后面的杨鸿泽,更加无法接受。

  他已经明明白白的被告知会获得状元头衔,甚至就连之后入阁的道路都铺就好了,就如同今日的曹鼐、陈循一般。

  读卷官十七人中,吏部、礼部、刑部都是自己人,阁老更是半数以上鼎力支持。其他没有拉拢的读卷官,也是来自于都察院、翰林院的文官,怎么也不可能偏向于宦官王振。

  就算到了推选阶段拼人数,也可谓胜券在握、优势在我,这都能输?

  杨鸿泽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稳赢的局都能输给沈忆宸。

  想来想去,他只能找到一条理由,那就是圣上乾纲独断重新排序,强硬钦点了沈忆宸!

  不过这样的话,那在前日就应该传出读卷官们自辩跟辞职的消息了,断然不会如此安静。

  想不明白原因,却又改变不了现实,杨鸿泽此刻满心悲愤。

  阉党专权,爪牙夺魁,恐怕日后大明将暗无天日了!

  “状元公,请出班谢恩吧。”

  就在沈忆宸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一名鸿胪寺官员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满脸笑容的提醒他要叩谢皇恩。

  “谢大人提醒。”

  沈忆宸小声道谢了一句,然后准备起身。

  却没想到这名鸿胪寺官员却无比恭敬回道:“状元公客气了,大人二字不敢当。”

  状元功名之威,在金殿传胪唱出来的这一刻起,就已经展现出来它的地位跟价值了。

  就算沈忆宸目前还未被授官,鸿胪寺的官员也不敢怠慢,甚至没有在他面前再称大人!

  就连以前“郎”的称号,也成为了“公”。

  沈忆宸也没功夫再继续谦让,拱手示意后就站出队列,然后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踏上了御道。

  御道,从一个“御”字就能得知,这是皇帝所走的道路,一般人只要踏上去就属于大不敬之罪!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殿试的三鼎甲,在传胪这日将获得皇帝恩荣踏上御道!

  沈忆宸在御道上踱步前行,此等无上荣耀就连文武百官都流露出羡慕神情,毕竟享受天子同等待遇,谁人能及?

  丹墀两旁的新科进士们,望着沈忆宸的背影更是满脸向往。

  这就是大魁天下的状元及第啊,吾等文人所追求的终极梦想,如今只有沈忆宸把梦做到了最巅峰。

  只是此刻在沈忆宸的脑海中,想到的却不是荣誉跟声望。

  他想到了应天府的破旧小院子,母亲那双始终饱含期望的眼神。

  他想到了初见成国公,自己心中的怨恨、愤怒、不甘,以及对于父亲的渴望。

  他想到了不苟言笑的先生李庭修,还有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立学先立德。

  他想到了成国公府外院家塾的同窗们,如今各奔前程,不知未来如何。

  他想到了镇江府河畔见到的千万流民,却在权贵眼中连狗都不如!

  他想到了如今安稳生活的叶宗留等矿工,这是自己改变历史的一步,大明王朝的东南农民起义,终究是没有发生。

  他还想到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自己孤身一人面对烛火,践行着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的努力。

  自己如今做到了一举成名天下知,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脑海中的画面如同幻灯片般,一幕幕在眼前疯狂闪过,直到沈忆宸来到了御道左侧台阶面前跪下。

  “臣沈忆宸,谢圣上钦点状元及第!”

  行礼完毕,沈忆宸并未起身,他还要等榜眼、探花,以及二甲、三甲第一名唱名完毕后,再率领众新科进士一同叩谢皇恩。

  只见鸿胪寺官员继续唱名道:“正统十年乙丑科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杨鸿泽!”

  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高中榜眼,杨鸿泽心中滋味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

  按理说能中榜眼成为三鼎甲,这种成绩足矣骄傲自豪了,但奈何杨鸿泽对于自己的目标跟期待,一直都是大魁天下的状元!

  甚至他一度认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等着金殿传胪宣布了。

  如果状元不是自己,是别的文官子弟他也能勉强接受,偏偏这个人是沈忆宸,是阉党中人!

  不过如今大局已定,就算杨鸿泽心中有万分不甘,也无法改变任何结果。他只能在鸿胪寺官员都引导之下,踏上御道跪在沈忆宸的右侧身后,高声叩谢皇恩。

  依旧唱名三次,就轮到了探花的宣布。这时候所有新科进士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三鼎甲只剩下最后一个名额,也意味着是最后的机会了。

  “正统十年乙丑科殿试第一甲第三名——贺平彦!”

  随着这声唱名出现,很多新科进士心中憋着的那股气泄了下去。只有三鼎甲才有资格直入翰林院,其他人想要进入这“储相”之地,还得参加庶吉士的选拔考试。

  可能二甲第一名就是一步之遥,待遇却天差地别,自然期待就少了许多。

  相比较杨鸿泽心中的不甘,贺平彦此刻心情可以用不忿来形容。

  他这次殿试除了竞争三鼎甲外,还有就是击败沈忆宸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如今不但又输了,还从万年老二变成了老三,这让贺平彦如何接受?

  难道我贺平彦此生命运,就注定屈居于沈忆宸之下吗?

  我不服!

  带着这种心理,贺平彦也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踏上御道,跪在了沈忆宸的右后侧方,三人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同时也让在场的文武百官跟新科进士们,见到了极其诡异的一幕,三鼎甲踏上御道居然都没有狂喜之态。

  这到底是这届乙丑科三鼎甲太强了,已经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还是这三兄弟有什么别的隐情?

  一甲前三都不满足吗?

  “正统十年乙丑科第二甲第一名——商辂!”

  “正统十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一名——冯子楚!”

  二甲、三甲的第一名都只是唱名一次,并且没有登上御道的资格。

  唱名毕,沈忆宸以状元之尊,率领乙丑科新科进士向皇帝磕头谢恩。

  不过行礼后,沈忆宸并没有回到队列中去,而是稍稍往前,站立在御道的中陛石上。

  陛石正中镌刻着一头巨鳖,沈忆宸的脚落点刚好踩在鳖头之上,成语中状元后的“独占鳌头”,正是取自于这里。

  “圣上有令,宣三鼎甲入殿觐见!”

  “臣,遵命!”

  沈忆宸行礼领命,然后以状元身份站在首位,率领杨鸿泽、贺平彦二人,沿着皇帝大典时候走过的御道,一步步朝着奉天殿走去。

  沿途文武百官无不侧目,心中皆感叹不已。

  十八岁的三元六首,此等年龄有此等成就,世间绝无仅有!

  而且还传闻沈忆宸年少老成,为人处世谨小慎微不留遗漏,颇具老成谋国之相。不敢想象这样作风的三元及第,日后仕途终点会在哪里。

  恐怕位极人臣,指日可待!

  金銮殿内,明英宗朱祁镇此刻高坐在龙椅之上,注视着踱步而来的沈忆宸,心中情绪有些激动兴奋。

  钦点三元及第,放在历朝历代,都能称得上是文运昌隆的吉兆。更何况沈忆宸还是如此年轻,甚至与自己同龄,这般缘份更是让朱祁镇感到天意如此。

  王振目光同样放在殿外的沈忆宸身上,只是他与朱祁镇这种单纯的高兴不同,更多是打量着沈忆宸的内在实力。

  此子高中状元,达成三元六首的文魁成就,却步伐稳健没有一丝轻浮,甚至脸上神情也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这般定力着实恐怖。

  难怪那日王山府上相见,自己用三元及第状元筹码都没有打动他,属实小看了呀…

  站在金銮殿门槛前,沈忆宸望着殿内一片朱衣大员,心境与殿试那日完全不同。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如今自己不再是一名小小的考生,而是文武百官为之瞩目的状元公。不管日后如何,至少今日我是这个大殿之内的绝对主角。

  想明白这点,沈忆宸深吸一口气,昂首阔步迈过奉天殿门槛,一身气势尽显!

  哪怕面对大明皇帝、当朝大员的威严压迫感,都显得丝毫不弱下风,完全不像一个仅仅上殿过两次的雏鸟。

  “新科状元沈忆宸率三鼎甲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忆宸中气十足的率领着杨鸿泽、贺平彦向朱祁镇行大礼。

  望着沈忆宸这般少年英气的模样,朱祁镇面带微笑的点头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行礼完毕,沈忆宸等三人站立于大殿正中,等待皇帝问话。

  一般情况下,这种场合对话都是走流程,无非就是皇帝勉励几句,然后三鼎甲感激涕零,高呼要为国尽忠,为皇帝效力等等。

  不过朱祁镇却并未如此,而是开口说道:“沈忆宸,多日未见,更显意气风发了。”

  这句话一出来,殿内群臣面面相觑,皇帝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居然跟新科状元聊起了家常?

  “臣蒙陛下钦点三元及第,自当展现状元之姿!”

  沈忆宸回答的非常得体,不但感谢了朱祁镇钦点的皇恩,还表明了自己得有状元的仪态,否则不是丢了皇上你的脸面?

  “是啊,你可是朕钦点的三元及第,切莫辜负了朕对你的厚望。”

  朱祁镇语气有些感慨,丝毫没有遮掩自己对于沈忆宸的重视。

  这毕竟是他亲政后钦点的第一位状元,而且还是三元六首,可想而知此时正想着建功立业的朱祁镇,多么期盼有治世能臣与自己共创煌煌盛世。

  只是这番话听在群臣耳中,就感觉略微心中有些发酸了。

  自己在朝堂辛辛苦苦几十年,怎么感觉朱祁镇的亲近之意,还不如这个只见过几面的新科状元?

  “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君恩!”

  “好!”

  朱祁镇想要听到就是这句话,他点了点头后,朝着旁边一名内监说道:“赐状元朝服!”

  这名太监领命之后,就往前走了几步,然后尖着嗓子喊道:“圣上有令,赐新科状元沈忆宸朝服!”

  这声高呼,不单单是告知礼部仪制司的官员把状元朝服给送上来,同时也是向文武百官、新科进士们宣告皇帝赐服的消息,以示对于状元的恩荣。

  果然听到这声高呼后,许多新科进士脸上流露出羡慕神情。毕竟国子监领进士巾服的嫌弃,不仅是沈忆宸有,其他人同样有。

  哪怕就是没有,能得到皇帝钦赐朝服的待遇,也足以让旁人羡慕了。

  很快礼部仪制司的官员就捧着托盘进入殿内,上面摆放着一件绯色袍服,二梁朝冠。并且还有革带、玉佩、锦绶等等装饰物,远比蓝色的进士巾服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臣,谢陛下恩赐!”

  沈忆宸再次磕头谢恩,同时站在他身后的杨鸿泽跟贺平彦二人,见到状元朝服后眼珠都红了。

  绯色就是红色,按照大明律例,非四品及以上不得穿着。

  沈忆宸穿着这身状元朝服,就意味着与朝堂朱衣大员同色,从服饰上就彻底与其他新科进士拉开了等级差距,而且还十分明显!

  这份荣耀,本应该是我们的!

  赐服完毕,殿内大臣们估摸着应该与沈忆宸的对话结束,皇上总得与榜眼、探花二人也说说话吧。

  结果没想到,朱祁镇却继续开口说道:“沈忆宸,朕看过你的诗词文章,属实才华横溢。”

  “今日金殿传胪,要不写一首及第诗,以激励天下士子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写诗?

  听到皇帝这个要求,沈忆宸直接愣住了。

  说实话,为了应对传胪大典上可能出现的殿前奏对,沈忆宸可谓做了十足的准备。

  无论皇帝是问朝政、问时事、还是问天下大势,沈忆宸感觉自己都能侃侃而谈。毕竟四经五书他已牢记于心,各种圣人言论信手拈来,

  如此多场科举的主考官自己都搞定了,还不信搞不定朱祁镇这个同龄皇帝!

  但是沈忆宸万万没有想到,朱祁镇对于自己提出的要求,会是一首科举及第诗!

  说实话,自从名气够了之后,沈忆宸基本上不再做什么文抄公了,对于诗词方面可谓毫无准备。

  更别论这是在传胪大典上的殿前奏对,满朝文武跟新科进士都盯着。自己要是写不好的话,那这个笑话可就闹大了,甚至会影响到后续的授官。

  就如同沈忆宸所想的那样,奉天殿内朱衣大员们,都把目光看向了他。

  因为沈忆宸的几首诗词可谓名扬天下,哪怕你是个不学无术的二世祖,也会在青楼画舫听到那首《金明池》,朝臣们自然不会如此闭塞。

  他们此刻心中也不由好奇,殿前奏对的场合下,沈忆宸是否还能写出传世佳作!

  只是沈忆宸此刻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一气呵成,他低着头神情有些为难。这朱祁镇也太不按套路出牌了,突然间要自己写首及第诗,这一下能写个鬼出来。

  问题是皇帝金口玉言,沈忆宸也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找个借口推脱,属于不写也得写的那种。

  此刻沈忆宸满门心思,恨不得唐朝的孟郊晚生个千百年,否则他那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堪称是绝杀。

  站在沈忆宸身后的杨鸿泽、贺平彦,恰好能看到他侧脸的为难神情,此幕让这两人心情突然大好起来。

  “不是号称才华横溢,三元六首吗?现在怎么连首及第诗都写不出来了,你沈忆宸难道就这点本事了吗?”

  “呵,如果不是靠着投靠阉党,你能有今日大魁天下的机会?恐怕之前那几首诗词,也是有蹊跷之处吧。”

  可能是沈忆宸沉思的时间有点久,让大殿中的氛围,开始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群臣的眼神也由之前的期待,变成了一种质疑,该不会堂堂三元六首的新科状元,连首及第诗都写不出来吧?

  实在不行,你写首打油诗凑数,否则恐怕要治个君前失仪之罪了。

  甚至就连明英宗朱祁镇,心中都忍不住泛起了嘀咕,自己钦点的三元及第,该不会是什么水货吧?

  成国公朱勇此刻面色凝重,他万万没想到整个传胪大典表现出色的沈忆宸,会卡在殿前奏对这关,作不出一首及第诗。

  对于诗词笔墨这类东西,朱勇并不擅长,也不可能在殿前帮得上忙。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皇帝震怒之后,自己豁出这张老脸帮沈忆宸求情。

  功名什么的保不住就算了,至少得保住一条命!

  就在气氛有些紧张的时刻,沈忆宸抬起了头,目光坚定神情从容,与之前仿佛判若两人。

  “陛下,臣已想好了。”

  “喔,那念与朕听听。”

  只见沈忆宸嘴角露出淡淡笑容,然后神色自若的缓缓道出。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莫道今朝精卫少,且邀他日看海平。”

  这首诗直译过来,就是正当年少,意气风发何不去摘取天上星辰?

  就算是只有桑木做到劣等弓,依然有勇气射下天边的玉衡星。

  不要觉得精卫每日填入大海的石子少,但日积月累,终有把大海给填平的那一天。

  相比较直译,喻意就更加充斥着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

  前两句告诉天下众人,鲜衣怒马少年郎就应该志向远大,勇敢追求自己梦想。哪怕如同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一般遥不可及,也不要放弃!

  后两句解释了原因,那就是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如同精卫填海一般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以说这首诗,无比贴合了科举那厚积薄发、一举成名的现状,也给予了天下士子勤学不辍的鼓励。

  更是无比贴合了沈忆宸的自身,他就是以少年郎的身份,摘取了天上的文曲星!

  当这首诗出来,殿中朱衣大员无不是满脸震惊之色。

  “这等文采,真就是殿前短短时间所作?”

  “以前还流传过沈忆宸代笔传闻,如今圣上出题奏对,日后此子才华再无质疑!”

  “此诗听得老夫都热血沸腾,如若再年轻三十岁,当如沈忆宸一般风华正茂!”

  “不愧是三元六首,此诗展现了什么叫做鲜衣怒马少年郎!”

  相比较殿中大员,皇帝朱祁镇的年纪,才是那个真正的少年,也就无比感同身受沈忆宸诗中所写内容。

  “好!果然朕没有看错人,沈忆宸之才,无愧于大明魁首之头衔!”

  说罢,朱祁镇可能觉得还不过瘾,又有些动情补充道:“沈忆宸,朕期望能与你君臣相得,共同开创一段大明的休明盛世!”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皇帝看重的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梦想岛中文    我成了大明勋戚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