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53章 令人麻木的捷报

  十天前,九月初一,济州岛附近海域。

  直沽号的火长张司,正在甲板上,一边查看节板,一边在航海手册上写写画画,测算航速。

  航海手册里夹着海图,张司测算完航速后,又拿起尺规估算直沽号的方位。

  张司手里拿着铅笔。

  张司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笔叫做铅笔,但听说这是苏翰林给报馆编辑发明的新笔,铅笔是苏翰林起的名字。

  这种笔的好处是任何姿势都能书写,写的时候也不需要蘸墨汁,写出来的字也不会晕染开。

  更重要的是铅笔的字迹很容易擦除,这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改稿子的报馆编辑自然是好用的工具。

  而铅笔也很快被宣慰使宸昊注意到,立刻将铅笔引入了水师。

  铅笔果然得到了欢迎。

  水师也有大量的计算工作,这些计算工作同样需要涂改,铅笔对于火长来说是非常好用的工具。

  而且船上颠簸,铅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书写,成了每一艘船火长必备的书写工具。

  当然,铅笔也不是没有缺点。

  铅笔容易擦除,也就意味着字迹容易磨损,而且容易被篡改。

  所以船长的航海日记,使用“钢笔”来书写。

  这种笔同样也是苏翰林发明的,钢制的笔尖,蘸墨水就能书写很久。

  当然,这些钢笔都是工匠手工制作的,造价昂贵,只有船长才能拥有一支。

  一不小心又算错了。

  张司从兜里掏出一块船饼,擦掉了错误的计算结果。

  船饼,这是宣慰使宸昊给船员准备的干粮。

  这是一种用小麦面粉压扁成团后,然后烘烤出来的干饼。

  没有任何的发酵,除了少量盐之外没有任何的调味,这原本是山西商人去草原经商时候携带的干粮。

  据说这种干饼能几个月都不坏,宣慰使宸昊发现之后,立刻将这种船饼列为船上主食,水手们都称呼这种饼为船饼,如今反而成了这种饼的官方名称。

  船员们对船饼就没这么友好了,船饼硬到需要用钜子和斧头才能劈开,水手们戏谑用船饼就能敲晕海盗。

  当然,这种饼是没办法直接吃的,船上的厨师会将船饼锯开,加在肉汤中煮成糊糊。

  这种船饼糊糊汤,刚上船的时候还很有吸引力,毕竟麦香和肉香混合起来,对于很多贫民出身的水手来说,是过节才能吃上的美食。

  可随着航行的时间变长,储存在木桶中的腌肉逐渐发出一言难尽的味道,而船饼也会逐渐染上海上的潮气,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灾难了。

  当然,水师靠港都会更换补给的,只有长期在海上航行才会遇到这种糟糕的情况。

  而现在正巧是糟糕的时候。

  水师从朝鲜仁川港补给后,为了不打草惊蛇,就没有停靠朝鲜其他港口。

  在仁川港的时候,提督李超得到了通政署的情报,济州岛附近的海盗组成了联军,准备偷袭大明水师。

  所以从仁川港启航后,提督李超没有直接前往济州岛,而是绕着济州岛航行,寻找埋伏的海盗舰队。

  茫茫大海,寻找敌人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技术的事情,大明水师已经在海上绕了七天了,至今也没有发现大股海盗。

  张司甚至都怀疑,是不是朝鲜通政署的情报有误。

  船上的新鲜食物已经吃完,船员们每日吃的就是腌肉炖船饼,除此之外还有船上厨师发的豆芽菜,以及每天一个皱巴巴的橘子。

  水师出航要携带橘子,这是南直隶神医李时珍的研究。

  李时珍在宁波港口行医的时候,发现很多远航船员都会感染坏血病。

  这种可怕的病症,被西方的水手当做是魔鬼的惩罚,一旦发病就会迅速蔓延整艘船。

  染病的水手由苍白变微黄或发黑,牙龈出血,嘴巴里有难闻的臭味,腿上出现斑点。

  接着,皮肤由黄变紫,全身关节疼痛,皮下出血,小便带脓。

  最后会变得呼吸困难,牙齿脱落,腿和腹部肿胀,两脚麻木,大便秘结,甚至连骨头都肿起来。

  这种病症也不仅仅出现在西洋的商船上,一些航行时间比较久的南洋商船,也会出现同样的病症。

  李时珍是在接到了宁波市舶司的求助后,带着学生抵达了宁波。

  在研究之后,李时珍发现这种病症并不具传染性,并不是通过“微虫”致病的。

  在经过分析后,李时珍认为这种病可能和船上的饮食有关。

  在给生病的船员正常饮食后,李时珍发现水果可以治疗这种怪病。

  而水果之中,柑橘的效果是最好的。

  李时珍将这份研究上报了朝廷,苏泽立刻赞同他的观点,并且提出在水师驻地附近广泛种植柑橘。

  而宣慰使宸昊在推广柑橘种植上更是疯狂,他不仅仅在莱州种植柑橘,还写信给司礼监,要求各市舶司的镇守太监,都在港口种植柑橘。

  甚至在皮岛、济州岛、琉球、澎湖这些地方,宸昊也要求种植柑橘。

  每天一个柑橘,也是大明水师远航时候的标配伙食。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种植柑橘的。

  橘生淮南,长在淮北就是苦枳,而船上的这批柑橘又苦又酸,以至于船长下令每天军官都要监督水师完整的吃下柑橘,而所有军官则要在船长本人的监督下吃完。

  船上响起了午饭铃声,张司收起收起自己的测绘手册,做好心理准备迎接腌肉炖船饼和苦橘的时候,瞭望手汪鹏突然敲响了信号铃!

  张司看向桅杆顶部的瞭望台,这是遭遇敌情的信号铃,张司果断的爬上了桅杆。

  作为前瞭望手,张司的攀爬速度非常快,他很快就爬上了瞭望台,解开腰间的望远镜,顺着瞭望手汪鹏所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了敌船的身影。

  军官和水手们都被信号铃吸引到了甲板上,张司确认完毕后,又迅速从瞭望台上滑到了甲板上。

  张司寻找到船长李经后,迅速过去说道:

  “船长,属下确认过了,是敌船!”

  “距离多远?”

  “大约20到25里。”

  张司激动的问道:

  “船长,准备作战吗?”

  李经瞥了他一眼道:

  “作战?”

  “以我们的航速,要多久才能和敌舰遭遇交战?”

  计算这些是张司的老本行了,他迅速算了一遍说道:

  “我舰在上风位置,这个距离加上操帆转向的时间,大概需要半个时辰。”

  李经立刻的说道:

  “对啊,半个时辰才会遇敌,那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吃饭!”

  “速速开饭!战斗人员先吃,吃完不要立刻剧烈活动,慢慢准备战斗!”

  “舵工、风帆水手第二批吃饭,先调整追击敌船!”

  “传令兵,立刻向提督的旗舰汇报!”

  李经果断下达了命令,接着对着张司说道:

  “正式作战开始后,你就接替我控制直沽号,现在给我滚去吃饭!”

  这场海战没有任何意外。

  大明水师占据了情报、舰炮技术、人员水平的全方面优势,这济州岛附近海域的海盗联军,反过来被大明水师袭击,自然没有任何幸免的道理。

  此战大明水师俘虏击沉了海盗船三十多艘,几乎将济州岛附近的海盗全部消灭!

  京师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次海战的捷报。

  但是对于京师百姓来说,这场捷报已经不足以刺激他们的神经了。

  大明水师战胜才是正常的。

  自陛下登基以来,大明无论是陆军还是水师,捷报频传,普通百姓都已经麻木了。

  普通百姓对此已经麻木,但是朝堂上却为这次大捷而欢庆。

  原因也很简单,提督李超送回来的捷报中,附上了海盗头目的口供,这次战果几乎囊括了,这条航线上有名有姓的海盗头子了。

  这也就意味着,从莱州出发前往济州岛的航路清扫完毕!

  这大大超过了朝堂的预料,如果这些海盗分散偷袭,要清剿这些海盗需要很长时间。

  本来水师巡航,只是为了威慑海盗,却没想到海盗会组成联军,自己送上门来给大明水师全歼。

  当然,这仅仅是倭国航线的半程,接下来从济州岛去堺港还有一段海路,这段路上同样也有大量海盗出没。

  但能保证半程的安全,已经可以节约不少成本了。

  九月十一日,朝鲜国主通过朝鲜通政署,向大明递交国书,感谢大明帮助他们清剿为患海疆的海盗。

  这一次为了表示对天朝上国的感谢,朝鲜国主派遣自己的弟弟,王太弟河陵君李鏻,前往大明递送国书,向大明皇帝问安。

  而这一次,朝鲜国主不敢吝啬,准备了大量的珍宝,用来朝觐大明皇帝。

  得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满朝的恭贺之声。

  唯一感到痛苦的,大概就是鸿胪寺了。

  这一次朝鲜王太弟河陵君李鏻,没有走传统的陆上线路,而是直接从仁川坐船前往大明的直沽。

  在朝鲜通政署发来消息的时候,李鏻已经启程。

  也就是说,算算日子,这位朝鲜王太弟马上就要到直沽了。

  朝鲜这次朝觐使团的规格高于往常,所以隆庆皇帝派遣鸿胪寺卿王世贞前往直沽迎接。

  沈一贯自然也要随行。

  沈一贯来到报馆向苏泽和罗万化辞行。

  看到沈一贯愁眉不展的样子,罗万化疑惑道:

  “肩吾兄不就去直沽吗?为何如此愁容?”

  苏泽也疑惑的看向沈一贯。

  沈一贯苦着脸说道:“两位兄台是不知道,这京师到直沽是多难走。”

  “不是可以坐船吗?”

  “坐船?如今运河淤塞成什么样了,就是官船也难行,上次我和大鸿胪就在船上堵了三天,最后还是下船骑马入京的。”

  “就是骑马也堵得不行,京师到直沽的商路太壅塞了,商人们都挤在一条路上。”

  苏泽想到原时空,国庆期间出城高峰,直沽是京师周围最近的海港,承担了一部分运河漕运的运输任务,加上现在直沽港口是蔗酒茶叶的北方集散中心,去草原的商人都要去直沽进货,这路上能不拥堵吗?

  沈一贯虽然抱怨,但是最后也只能迅速打点行囊,赶去和王世贞汇合,前往直沽迎接这位河陵君李鏻。

  等到沈一贯出发后,苏泽突然对罗万化问道:

  “一甫兄,这朝鲜使臣来京师后,朝廷要招待吧?”

  罗万化疑惑的看向苏泽,还是点头说道:

  “这个自然,朝鲜国主是因为前任君主无嗣,才承袭国主之位的,而这位国主至今也还没有子嗣,河陵君李鏻差不多就是朝鲜的储君。”

  “既然如此,那我大明也不能失了礼数。”

  罗万化说道:“这个自然,陛下不是派遣大鸿胪去直沽迎接了吗?”

  苏泽又说道:

  “我说的是到了京师之后,既然这河陵君李鏻等于是朝鲜的储君,由太子接待他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

  罗万化愣一下,他点点头,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苏泽说道:

  “我记得,永乐年间,成祖就命令当时的储君,仁宗陛下接待了朝鲜世子吧?”

  罗万化又补充说道:

  “先帝年间也有一例,先帝曾经命庄敬太子接待过琉球世子。”

  苏泽立刻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上书陛下,请太子殿下代表陛下,接待这位朝鲜王太弟。”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完成给太子承诺的日子,这么快就来临了。

  小胖钧不是要看戏吗?

  直接让戏班去东宫唱戏自然不行,但是如果在外事活动中,和朝鲜使臣一起听戏呢?

  前阵子苏泽就从朝鲜通政署那边得到消息,崇文门戏班在朝鲜也很有名,戏班的戏曲作者汤显祖,也在朝鲜公卿享有盛名。

  既然这样,那皇太子接待朝鲜王太子,也是很合理的吧?

  朝鲜王太弟想要听戏,大明太子陪同,这也很合理吧?

  苏泽迅速抽出一份空白奏疏。

  《请皇太子接待朝鲜王太弟疏》

  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引用旧例,请陛下将接待工作交给皇太子朱翊钧。

  苏泽写完奏疏,就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请:m.llskw.org

梦想岛中文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