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64章 三方四教之地

  宸昊本来以为这个条件提出来,这些倭人会群情激奋的表示反对。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倭人竟然纷纷表示支持。

  特别是为首的今井宗赞道:

  “贵使所言极是!我倭国人愚昧无礼,不堪教化,如有冲撞天朝上国之处,自然要依上国律法裁定!”

  “贵使所列三条,吾等都没有意见。”

  宸昊这下子算是明白了,堺港的倭国商人就是软骨头。

  当然,这一切也都建立在大明强盛武备和无敌的炮舰上的。

  宸昊想起来,自己村里的一条恶犬。

  这条恶犬总是对着瘦小的他狂吠,还曾经追赶他跑过几里地。

  后来有一次,宸昊壮起胆子,提着木棍主动去找这条恶犬,给了它一棍子之后,这条恶犬就再也不敢对着他叫了,每次撞上还会发出讨好的哀鸣。

  大概倭人就是这样的性格吧。

  宸昊顿时觉得无趣。

  在朝鲜的时候,朝鲜上下为了租借济州岛和治外法权还争执过一下,虽然最后很快就屈服,但是好歹也算是为了自身利益争取过了。

  但是倭国这边卖得心安理得,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当然,堺港只是倭国的一个自治城市,管理堺港的也不过是一群商人。

  但是宸昊依然对倭人极为鄙夷。

  再想到堺港的白银,倭人的金山银山,宸昊涌起了新的想法。

  当然,这个想法目前也只能是想法,陛下和朝堂诸公交代他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

  当日,木下秀吉从堺港的大商人那边,用织田家的名义,筹措到了足够的白银。

  李文全将这批佛郎机炮交割给木下秀吉,完成了这笔交易。

  两人还约定,下一次倭银公司抵达堺港的时候,织田家还会派出使者,继续购买佛郎机炮。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倭银公司运输到倭国的货物全部售出。

  看着那些矮小的倭人苦力,用尽全力驼运丝绸瓷器的时候,李文全心中也涌起了奇怪的想法。

  这场数额惊人的贸易,恐怕对倭国普通人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影响吧?

  但是看到满仓的白银,李文全立刻踏上了返程的路。

  十月二十一日。

  昨日刚刚结束了旬末的休沐,苏泽领着家人去郊外赏枫。

  可兴致冲冲的去,却发现西山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建造了一座炼钢厂。

  这下子也没什么枫叶可看了,苏泽只能打道回府。

  京师的空气是越来越差了。

  苏泽叹息一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今天苏泽来报馆上衙,不一会儿沈一贯冲了进来。

  “子霖兄!李神医进京了!”

  罗万化也看向沈一贯问道:

  “入宫了吗?”

  沈一贯点头说道:

  “入宫了!昨日傍晚抵京的,连夜就入宫了!”

  两人纷纷叹气。

  李神医就是李时珍。

  上个月,应天巡抚海瑞,突然保举李时珍入太医院。

  这件事本来就十分的奇怪。

  李时珍在南京办金陵医学院,刚刚完成招生,李时珍作为院长,正是需要忙碌的时候。

  金陵医学院也是海瑞支持建设的,这个关键时候,海瑞又怎么会让李时珍离开金陵?

  很快各种传言喧嚣尘上,最后的版本是,皇帝身体有恙,所以海瑞才举荐李时珍入京的。

  现在看来,这个传言基本上落实了。

  今年下半年以来,隆庆皇帝在外朝大臣面前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就连几次国家大典,隆庆皇帝也是派遣太子或者定国公徐文壁出席。

  皇帝龙体有恙的消息,不仅仅是在京师中下级官员之间传开,就连京师百姓也有所议论。

  苏泽听完也是心中叹息。

  原时空,隆庆皇帝是在隆庆六年五月驾崩的。

  现在已经隆庆五年十月了。

  自己虽然改变了大明这么多,但隆庆皇帝的身体状况似乎没什么变化。

  实际上皇帝有恙这个消息,在朝廷高级官员那边已经不是传言,而是确实的消息了。

  高拱就告诉自己,光是九月份,皇帝就召见了御医两次。

  皇帝的症状是头晕目眩,手足颤抖,御医诊断后倒是没有大碍。

  但是这种情况经常性发生,还是让高拱这个内阁首辅忧虑。

  没办法,老朱家的寿数实在是太不让人放心了。

  这次李时珍入京,也是通过海上快船入京的。

  苏泽还是希望隆庆皇帝能多活一阵子的。

  皇帝一死,朝局必然动荡。

  刚刚换了首辅,朝局已经中出现了暗流,如果死了皇帝,大明朝稳定的局面会立刻崩溃。

  虽然自己有道具万病药,但是谁知道隆庆皇帝到底有多少沉疴?而且有的病都是皇帝自己作的。

  给皇帝献药同样也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的,这次治好了,那下次呢?

  想到京师之中那些离谱的谣言,一旦献药一次,日后不献药反而成了过错了。

  苏泽暂时将这件麻烦事情抛在脑后。

  李时珍都入京了,自己也改变了历史,李时珍还验证了自己的“微生物致病说”,说不定有李时珍治疗,隆庆皇帝能多活一阵子。

  皇帝的健康问题,还是不适合公开讨论,简单结束了这个话题之后,罗万化问道:

  “肩吾兄近日不忙吗?不是听说火者的朝贡使团抵京了吗?”

  苏泽也竖起耳朵。

  火者,也叫火州,后世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吐鲁番。

  如今吐鲁番的统治者名叫马黑麻。

  自从唐代以后,中原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大明在最强盛的时候,也只是对吐鲁番进行过羁縻统治。

  嘉靖末期,吐鲁番的统治者马黑麻派遣使臣来京师朝贡。

  嘉靖皇帝册封他为忠顺王。

  但是这位忠顺王似乎并没有那么忠顺,他除了是大明的忠顺王之外,还是叶尔羌汗国的吐鲁番总督。

  其实大明朝廷也知道这件事,但是为了丝绸之路的商贸,大明朝廷也算是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件事。

  沈一贯叹息说道:

  “这次火者的使者来者不善啊。”

  “这是为何?”

  “火者使者来了以后,不肯住在鸿胪寺的迎宾馆中。”

  罗万化好奇的问道:“这是为何?”

  朝贡使臣来京师,一般都是住在迎宾馆之中。

  大明的迎宾馆住宿质量不差,还有专门的翻译,甚至还有异国的厨师来烹饪使团当地的美食。

  沈一贯恰恰就是负责迎宾馆的。

  沈一贯为了提升迎宾馆的待遇,在迎宾馆不忙的时候,允许外售一些异国风情的美食。

  罗万化还帮着他在报纸上宣传过,效果也确实不错,迎宾馆的酒楼生意相当不错,很多菜也颇受京师百姓的欢迎。

  沈一贯叹息说道:

  “因为咱们鸿胪寺叫寺。”

  罗万化还是不理解,但是苏泽很快理解了。

  苏泽问道:

  “火者的宗教冲突,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了吗?”

  沈一贯惊道:

  “子霖兄竟然连火者的事情都知道?”

  他又看到罗万化还不是理解,沈一贯说道:

  “一甫兄你不知道,或者如今的局势相当不稳定。”

  “简单的说,火者现在是‘三方博弈,四教混杂’。”

  “三方,就是火者西部的叶尔羌汗国,交河故城的东察合台汗国残部,以及我大明在火州的卫所。”

  罗万化点头,他身为报馆主编,还是博闻强记的,另外两方他都听说过。

  东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子孙建立的政权,曾经在中亚地区占据很大的势力。

  但是如今已经衰落,汗庭都已经被击溃,但是还有一些残部控制城池,以土匪和各大势力之间的雇佣军身份存在。

  叶尔羌汗国,其实统治者和东察合台汗国的血脉一样,也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但是叶尔羌汗国信仰绿教,统治者是蒙古人,但是叶尔羌汗国的主要居民还是西域人,叶尔羌汗国的宫廷中的官员学者也基本上都是绿教的教士。

  叶尔羌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爆发过激烈的战争,最终叶尔羌汗国取代了胜利。

  罗万化又问道:

  “四教呢?”

  沈一贯说道:

  “火者原本是东察合台汗国的领地,不少部落信奉蒙古长生天,而从唐代开始,西域就信奉佛教,很多城市也都供奉佛像。”

  “叶尔羌汗国将绿教定为国教,如今火者的宫廷都信仰绿教。”

  “最后当地还有火祆教的信仰。”

  苏泽点头,沈一贯的总结十分到位,吐鲁番这个地方,就是三方博弈,四教混杂。

  原时空,这位忠顺王马黑麻的政治手段还算是可以,这会儿还能勉强平衡局势。

  吐鲁番这个地方,是佛法东传的路径,当年唐玄奘前往天竺的时候,就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过西域佛国林立的盛况。

  但是天竺自己的佛教都消亡了,西域诸国随着气候变化,沙漠化加剧,文明也开始消退。

  当然,千年佛教还是有生命力的,火者的寺院在统治者频繁更迭中,找到了自己的存亡之路,就是将佛寺变成商栈。

  因为统治者更换太频繁了,西域佛教放弃了引导上层统治者的路。

  西域地区的佛教,逐渐和商业融合,形成了一种以佛寺为中心的贸易网络。

  佛寺还可以吸纳人口,所以这些佛寺也形成了很多寺院产业。

  火者地区很多佛寺,会经营大量的棉田生产棉花,然后和中原商人交易丝绸。

  而吐鲁番这个地方,本身也很适合种植棉花,所产的棉花品质很好,所以这些佛寺的棉花价格也很不错。

  除此之外,葡萄干、西域马,也是这些火者佛寺经营的产业,可以换取不菲的利润。

  也是靠着丝绸之路,这些佛教徒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这在蒙古通知时期还能过下去。

  蒙古人对待信仰的态度比较开放,成吉思汗的那几个汗国,基本上都对宗教不做限制。

  火者佛寺的丝绸之路贸易还能维持。

  但是如今叶尔羌汗国控制了火者,情况就变了。

  绿教本身商业也很发达,因为它原本就是商人之中诞生的信仰。

  绿教的经典其实很多地方更像是一步商业法典。

  而绿教的传播范围,也都在丝绸之路的节点上,他们自然明白丝绸之路的利润。

  这些绿教商人,和火者的佛教商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结果就是,火者地区的平衡逐渐被打破,局势越发的不稳定。

  原时空,大明在万历年间,因为火者的局势彻底混乱,最后选择了关闭嘉峪关,禁止任何商队往来。

  至此,丝绸之路断绝。

  沈一贯忧心忡忡的说道:

  “这次火者使者来贡的同事,甘肃急报火者发生了屠杀佛寺的事情,不少佛寺请求内迁。”

  “有官员提出要关闭嘉峪关,禁止难民迁入。”

  罗万化叹了一口气。

  “子霖兄,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

  其实从海洋时代开始,陆上丝绸之路的价值进一步降低。

  而且从唐代往后,中亚地区的环境恶化,又被突厥、蒙古反复蹂躏,如今绿教又大兴,关闭嘉峪关之议也不是没有道理。

  苏泽说道:“我更关心甘肃的宗教问题。”

  听完沈一贯也说道:

  “还是子霖兄想的深远啊!”

  苏泽的担忧也绝非空穴来风。

  随着绿教不断传入,西北地区的宗教冲突日益严重。

  原时空,一百年后,发生在西北地区的陕甘回乱,就是民族和宗教冲突的总爆发。

  这场回乱,造成了千万级别的人口损失,几乎摧毁了西部地区,其影响甚至连苏泽穿越前都没有消除。

  如果火者的佛教徒被清剿,这些绿教必然会进一步往西北地区传教,这显然也是苏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苏泽皱起眉头,火者问题不是简单的外交和宗教问题,更是重要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所以子霖兄要上书吗?”

  看到苏泽抽出奏疏,沈一贯惊喜的问道。

  火者使团来京,对于鸿胪寺也是一件麻烦事,如果苏泽愿意出手,他这个鸿胪寺的官员自然是很乐意的。

  苏泽摇头说道:

  “这件事兹事体大,我认为应该搜集陕甘的消息,再由有司共议。”

  请:m.llskw.org

梦想岛中文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