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66章 争龙而上

  开完会之后,高拱领着内阁再次入宫,请求内廷动员克虏军和西北卫所,随时准备支援兰州。

  这时候就体现出现代化军事制度的优势了。

  总参谋部早就做了西北战事的动员计划,也早已经对火者的袭击做了预案。

  按照这些预案,首先是京师的克虏军进入待命状态,西北各卫所军队也动员起来。

  兵部则要按照动员计划,安排好克虏军支援西北路上的补给,要准备多少粮食战马饲料,这些都已经计算好了。

  得到了隆庆皇帝的动员令之后,以皇帝为中心的内廷立刻开始远转。

  这还是隆庆皇帝第一次操作新的军事系统。

  为了教导儿子,隆庆皇帝也将小胖钧编入内廷,虽然不让他负责具体的事务,但是给了一个“参知军务”的头衔,可以参加内廷的军事会议。

  进入动员的战时状态后,内阁的阁臣们自动也加“参知军务”,作为皇帝的高级军事参谋,负责内廷的具体运转。

  司礼监、中书门下五房、中书科,也自动成为内廷的秘书机关,开始负责全国军务的协调。

  总参谋部也进入到战时状态,处理内廷转过来的军事情报,进行作战推演。

  兵部则作为行政总部运转起来,王崇古经验丰富,立刻启动预案,并且派出兵部官员前往前线主持或者督导后勤工作。

  小胖钧一脸兴奋的看着忙碌的大人们。

  他在东宫的时候,就在苏泽带领下,玩过兵棋推演,对军务很感兴趣。

  但是和整个大明的军事系统比起来,东宫的兵棋推演就是小打小闹!

  这一套崭新的军事系统动员起来,不自然的就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兵者,国之大事”。

  在御书房边上,阁臣们轮值宫中,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一道道命令从内廷发出,一份份文件流转下去,大明的战争怪兽逐渐睁开眼睛,盯向了西北方向。

  寝宫中,有关西北问题的情报汇总到内廷,内阁首辅高拱,从西北问题的历史、成因开始介绍,用一张精准的西北地图,向皇帝介绍了西北目前的局势。

  “陛下,火者西接叶尔羌汗国,东面和我大明的火州卫所接壤,我大明在嘉峪关的守军,主要的威胁就是火者。”

  “火者如今被叶尔羌汗国控制,前阵子又吸纳了东察哈台汗国的残部,对我大明屡次不恭,已经于年前切断了丝路贸易,袭击我大明出塞的商队,早有叛乱的意向。”

  “年前,嘉峪关也关闭,禁止火者商人进入甘肃。”

  介绍完了兰州的情况,高拱又说道:

  “兰州还夹在西域和河套之间,草原有消息说,兀慎部的残部进入了西套地区。”

  “为了防止兰州城腹背受敌,总参谋部请求动员榆林卫,调往兰州东线防备兀慎部。”

  隆庆皇帝点头,批准了高拱的提议。

  当年朱元璋在兰州设置王府,就是因为这里局势复杂。

  兰州的东面就是河套地区。

  唐宋的时候,河套还是很繁华的地区,在唐代这里还能常驻大军。

  安史之乱的时候,帮助唐肃宗平叛的郭子仪所部,就是驻扎在河套附近地区的朔方军。

  但是到了明代,河套地区土壤退化,已经无法维持常驻军队了。

  明初河套还在大明的控制下,但是到了嘉靖时期,大明已经失去了对河套的控制,一些蒙古人南下,在河套地区游牧,被称之为套虏。

  苏泽穿越后,戚继光在河套地区击溃了套虏兀慎部,沉重打击了蒙古人在河套地区的势力。

  但是大明也没能控制河套地区。

  还是土地和人口的问题。

  东北开拓,东北虽然苦寒,但是土地肥沃,只要解决了供暖问题,还是有人愿意去的。

  但是河套那些地区就是荒漠,根本没办法种植,也没办法长期驻军。

  而且整个河套地区绵延千里,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以现在的后勤和科技水平,根本没办法驻军防守。

  所以兀慎部潜回西套地区,大明还真没什么办法。

  也难怪内阁觉得兰州局势危险。

  兰州现在就是腹背受敌的状态,西面有火者虎视眈眈,不断挑衅。

  东面又有兀慎部潜入西套地区,随时可能冲出来抢劫。

  而兰州平原,是整个甘肃地区,唯一可以养活大量驻军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的战略支点。

  老肃王在这个时候去世,确实影响到整个西北的局势。

  一旦兰州丢失,大明就要和北宋一样,面临一个新西夏的军事威胁了。

  小胖钧两眼放光,不愧是内阁首辅,高拱三言两语将西北的局势介绍清楚,他都明白了兰州的局势。

  高拱继续说道:

  “总参谋部的预案,增兵嘉峪关,克虏军配合榆林卫,扫荡西套的兀慎部,只要能保障兰州后方安全,那火者就不足为虑。”

  隆庆皇帝再次点头,嘉峪关是天下雄关,火者不过是西域小国,是很难攻克嘉峪关的。

  内廷已经确定了战略,紫禁城中亮起了鲸油灯,庞大的战争机器动了起来。

  兰州。

  负责来兰州宣旨的行人刘秉愁眉苦脸。

  吏部中的谈话,刘秉和赵鹏正两败俱伤。

  这两人,一个被安排到了东北,一个被安排到了兰州宣旨。

  当然,比起赵鹏正,刘秉这不过是一趟临时的差事,只要参加完老肃王的葬礼,宣旨让新肃王继承肃王之位后,刘秉就能回到京师了。

  就当是出趟远门好了。

  原本刘秉是这么想的,但是到了兰州之后,他才发现局势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作为行人,他代表朝廷参加了老肃王的葬礼,慰问了肃王府的成员后,接下来只要宣读让肃王之子继承王位的圣旨就行了。

  可没想到,他还没能宣旨,就有肃王一脉的耆老找上门来,向刘秉举报小肃王不是老肃王的亲生儿子。

  刘秉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既然新肃王的身份存疑,那他就不能贸然宣旨了,只能封存了圣旨,然后派人向京师汇报情况,等待京师的裁定。

  于是刘秉就留在兰州过了年,但是朝廷还是迟迟没有消息。

  而就在刘秉滞留兰州的时候,西北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曾经是大明藩属国的火者,境内发生了灭佛的事件,火者的僧人逃亡大明。

  火者派遣使者前往京师,后来朝廷商议后,和火者达成了协议。

  火者商人可以前往嘉峪关交易,而大明商人进入火者后,火者要保护大明商人的安全。

  火者境内的佛寺,如有要内迁的,火者不得阻拦。

  火者使者带回大明的条件后,刚开始的时候,火者首领马黑麻一口答应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火者是按照协议执行的。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马黑麻吞并了火者内部半独立的东察合台汗国残部后,野心膨胀,又开始以灭佛之名,开始对汉人的劫掠。

  明廷几次警告无果,最终只能关闭嘉峪关来报复。

  嘉峪关关闭,大量商人滞留在兰州城,兰州本地的商业也受到影响,日益萧条。

  然后就是后方的西套地区又出事了。

  被戚继光击溃过的套虏兀慎部,再次潜入到西套地区。

  开始袭扰兰州后方的村镇,兰州驻军也开始疲于奔命。

  这时候老肃王暴毙,兰州更是风雨飘摇。

  “刘大人!知州请您过去议事!”

  刘秉心中咯噔了一下,兰州知州是总管州内民政、司法、赋税等事务,是名义上的兰州最高军政长官。

  但实际上,兰州肃王府势大,兰州设有兰州卫,兰州卫受到肃王府控制更深,并不是很听从兰州知州的命令。

  如今肃王府中没有肃王,基本上瘫痪,兰州知州遇到问题,只能找刘秉这个“钦差”商议了。

  等到刘秉踏入知州衙门,就见到兰州知州孙皋面如土色,一见到刘秉就立刻说道:

  “天使大人!嘉峪关急报!火者骑兵焚寺屠商,佛寺难民堵塞关道!”

  “这些佛寺难民冲击嘉峪关,守关将领来报,远方有火者军队驱赶难民。”

  刘秉心中咯噔了一下,火者好狠的算计!

  皇帝已经下旨,让陕甘地区接纳火者的佛寺难民了。

  火者早不放这些难民归明,偏偏在这个时候驱赶难民冲击嘉峪关,怕是想要通过这个办法骗开嘉峪关!

  刘秉立刻问道:

  “嘉峪关守备如何?”

  孙皋脸色难看道:

  “虽然朝廷就拨款加强城防,但是嘉峪关守备不足,新炮楼在修建了一座,士兵也缺员三成。”

  刘秉又说道:

  “让兰州卫支援嘉峪关?”

  孙皋摇头说道:

  “兰州卫要防备西套的兀慎部,现在兰州城内局势不稳,兰州卫也不能轻易调动。”

  兰州知州孙皋都快要哭了。

  嘉峪关有失,自己必定要被治罪。

  但是嘉峪关距离兰州其实也有很长的路程,西北幅员辽阔,等京师调兵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刘秉的脸色也很难看。

  他虽然没有军事责任,但是他是来负责册封肃王的,现在肃王没能册封好,一旦肃王府出了问题,自己也要倒霉。

  西北军事出了问题,那支持新肃王继位的人,就会说是刘秉没有立刻宣旨让新肃王继位,才让西北军事不稳的,将锅甩到刘秉的头上。

  刘秉已经看透了官场上的人心,一旦出事,眼前这位孙知州,怕是第一个要甩锅的。

  真是太倒霉了!

  刘秉再一次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在吏部嘴贱,和那赵鹏正玉石俱焚啊!

  在这种绝境下,刘秉的大脑飞快运转。

  他说道:

  “孙知州,我去借兵!”

  “借兵?哪里借兵?”

  刘秉咬牙说道:

  “兀慎部!”

  孙皋都傻了,他怀疑刘秉是不是脑子昏了,竟然说出借兵兀慎部?

  刘秉说道:

  “俺答部已经对我大明称臣,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这兀慎部也是俺答部的部从,自然也是我大明的藩属。”

  “火者来犯,那兀慎部理应出兵帮助大明!”

  “这!?”

  孙皋觉得刘秉异想天开,这兀慎部不乘乱袭击大明就不错了。

  刘秉坚决的说道:

  “请孙知州给我不怕死的精卒二十,快马四十匹,我亲自渡河去西套,说服兀慎部!”

  寒风如刀,卷起黄河岸边的沙砾,抽打在刘秉脸上生疼。

  今年西北的冬季比去年还要更冷,河套地区的黄河至今没有化冻,这也是兰州卫不敢轻易动的原因。

  西套地区的兀慎部,随时可能踏过结冰的河面,冲到兰州的后方。

  黄河结冰,也方便了刘秉,他找了一处结实的冰面,准备直接领着骑兵进入西套。

  兰州知州孙皋还算是有点良心,他紧急拼凑的二十名精骑,还专门来到了黄河边上给刘秉送行。

  刘大人,此去西套,无异于羊入虎口啊…”孙皋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他实在想不通这个看起来文弱的“钦差”哪来的勇气。

  刘秉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孙皋和那二十名骑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沉静:

  “嘉峪关乃是边防重镇,不容有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行险一搏!”

  刘秉一夹马腹,领着二十精锐骑兵,冲上了坚固的黄河冰面。

  留在黄河岸边的孙皋,则打马回头,如果刘秉真的借来骑兵,他还需要安置整编这些骑兵,给他们安排补给,这样才能放心使用。

  孙皋也被刘秉感染,涌起一股豪情来。

  大争之世,自然是人人奋勇向上。

  到处都是鱼跃龙门的机会,能不能跃上去,就要看个人造化了。

  但是这也要比一潭死水的时候好。

  刘秉敢这么博,也是对大明国力的放心。

  朝堂上那么多得力干臣在后面呢,自己成功就能让大明减少损失,失败了也无伤大局。

  大不了就葬送自己一条性命罢了!

  刘秉的肾上腺素疯狂分泌,恐惧被冲动压下去,此刻他必须扮演一个无所畏惧、手握重权的“钦差”。

  他身穿宣旨的行人司礼袍,代表行人的节仗被绑在马鞍后,渡过凶险的黄河,深入西套。荒凉的戈壁滩上,零星散布着兀慎部游牧的毡帐。

  一天后,他们便被一队彪悍的蒙古游骑发现并团团围住。

  兀慎部果然来了!

梦想岛中文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