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73章 六科影帝之其二

  随机推荐:

  赵贞吉拉着刚入阁的诸大绶,将总参谋部参谋考试的权力推给分管教育的诸大绶,用这种方式来拉拢诸大绶,一同反对张居正。

  显然诸大绶也动心了。

  考试是一项权利,那主持考试更是一项权力了。

  确定考试内容,那么精英们就明白自己要学习努力的方向。

  读书最后也是为了考试,那要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就是出考卷的人来确定。

  这也就等于是掌握了武监教育的最终解释权。

  对于诸大绶来说,这还是很有诱惑的。

  果不其然,在赵贞吉抛出橄榄枝后,诸大绶也果断跟进,表示了对赵贞吉的支持。

  眼看着张居正吃瘪,高拱也站出来道:

  “老夫也以为,《总参谋部作战司见习参谋考选章程》可行。”

  三人看向张居正,张居正拂袖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本官就保留意见。”

  这下子高拱都有些诧异了。

  随着内阁处理事务的增多,内阁议事的规则也在发生变化。

  原本的分别票拟制度,已经无法应对越来越多的事务了。

  所以遇到这类有争议的奏疏,内阁会在内部进行讨论,尽可能的达成一致,尽量向内廷送入内阁一致的票拟意见。

  这同样也是在隆庆皇帝身体状况堪忧、无法处理繁重政务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遇到内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内阁就会按照多数意见票拟,持有反对意见的阁臣如果强烈表示反对,可以单独上奏书反对。

  当然,如果不是强烈反对,只是不支持,也可以不上奏疏,也就是保留意见。

  本以为张居正会强烈反对,却没想到他选择保留意见。

  既然这样,那高拱也不再客气,直接让手下草拟了票拟意见,三位支持的阁臣各自签名,接着就由中书舍人送入司礼监。

  对于李如松的上疏,苏泽还是不放心,又起草了一封附议李如松所奏的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名朝廷中。

  ——模拟开始——

  你的奏疏送到内阁。

  高拱、赵贞吉和诸大绶支持了李如松的奏疏,张居正也保留意见没有反对。

  你的奏疏和李如松的奏疏送到宫内,隆庆皇帝发往科道讨论。

在兵科给事中李己的运作下,六科和都察院没有反对李如松的奏疏  隆庆皇帝御准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本次模拟已经通过,不需要强行执行。

  模拟通过,本次模拟不消耗每月模拟次数。

  剩余威望:6550

  奏疏竟然直接通过了?

  苏泽看向报告,系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报啊。

  首先是阁臣的态度。

  高拱、赵贞吉支持自己的奏疏,苏泽是能够理解的。

  但是诸大绶也支持,苏泽很快想明白了,诸大绶主管教育,那考试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这位诸阁老,不像是前任殷阁老那样无为啊。

  苏泽将这些记下来,接下来就是科道的反应。

  按照系统的模拟,也就是说原本李如松的奏疏,是会被科道官员反对的。

  正是兵科给事中李己的从中串联,这才压下了科道内的反对势力。

  苏泽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

  有意思。

  原本苏泽对李己有印象,是他帮着兵房做了李如松奏疏的摘要,还做了不少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让苏泽觉得他是个精通军务的能干大臣。

  现在看来,李己不仅仅业务能力出众,自身在清流中的影响力也不小,竟然能压下对李如松奏疏的反对声。

  这样的人才,至今还是个正七品的给事中吗?

  苏泽想了想,喊来了吏房主司宋之韩。

  宋之韩恭恭敬敬的踏入苏泽的公房。

  虽然宋之韩是首辅高拱的政治秘书,但是面对苏泽这个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宋之韩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没办法,苏泽是中书门下五房的创立者,中书门下五房的权势都因为他而存在,宋之韩自然是认得清形势的。

  “兵科给事中李己,宋主司知道他的事情吗?”

  宋之韩思考了一下,将自己知道有关李己的消息说了一遍,苏泽一边听一边点头,接着说道:

  “这位李给事中确实有才干,本官准备向杨尚书荐才,宋主司以为如何?”

  我以为如何?

  宋之韩想起了有关“苏党”的传言,杨思忠这位吏部尚书,好像也是“苏党”的人,你们苏党内部的事情,问我干什么?

  宋之韩突然想到,这是不是苏泽向自己示意,让自己也加入苏党?

  宋之韩迟疑起来。

  他是高拱的嫡系,是高拱亲自将他放在这个位置上的。

  但是苏泽是自己的上司,他本人也是高拱的得意门生。

  宋之韩纠结起来。

  苏泽说道:

  “没别的事情了,宋主司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宋之韩离开苏泽的公房,思考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然后豁然开朗起来!

  是啊,苏泽要自己“加入苏党”,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今自己的工作,就是辅助高阁老,这一点上和苏泽的要求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目前的“苏党”,和“高党”的目标是一致的,自己何必要纠结这些呢?

  高阁老在朝,那苏党就是高党。

  一旦高阁老不在朝,高党的人会怎么选,这还用说?

  那高党就是苏党了!

  自己到底在纠结什么?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宋之韩不再有心理负担,那自己加入苏党,也不算是背叛高阁老了。

  六科。

  兵科给事中李己踏入六科内,只见六科的气氛有些凝重。

  “武人竟要仿效科举设考?此例一开,武人岂非要与文臣分庭抗礼!”

  “正是!“

  “李如松不过一介千户参谋,竟敢妄议朝堂取士之道。总参谋部若开此例,明年是不是要开武贡试?“

  廊内顿时沸腾:

  “武人干政之始!“

  “当联名弹劾此獠!“

  另外一名兵科给事中张书凑上来,附耳对李己说道:

  “总参谋部李如松上书,要在朝廷考试遴选参谋,诸位大人群情激奋,要联合弹劾他。”

  李己心中了然,他装作不知情的样子,点头问道:

  “奏疏在哪里?”

  众人看到李己来了,纷纷让开路,一名给事中将李如松的奏疏递上来。

  李己是资深的兵科给事中,这些日子一直站在给总参谋部“挑刺”的第一线,他以军事专业性著称,连皇帝都多次嘉奖他。

  要弹劾总参谋部,自然要李己带头。

  在角落中,吏科给事中严用和,用玩味的眼神看着李己。

  原本众人是要拥戴严用和领头的,毕竟吏科资深给事中,在六科内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也亏着这些日子李己不断弹劾总参谋部,在六科内的风头压过了自己。

  所以有关总参谋部的事情,大家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李己。

  严用和不停的感慨,果然太出风头也不好,官场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祸福相依,能笑到最后才行。

  李如松是最近的红人,他在总参谋部的奏疏都被皇帝通过了。

  虽然和苏泽那样不能比,但是这份恩宠也是独一份的。

  更重要的是,这份奏疏在内阁也是通过的,三位阁老都票拟赞同,张阁老也没有上书反对,算是对奏疏保留了意见。

  再说了,李如松不过是要求考试遴选合格的参谋人才,这在情理上也没有问题,如果科道执意反对,就有些胡搅蛮缠了。

  严用和倒要看看,李己要如何领着大家上奏。

  待声浪稍歇,他忽然轻笑:“诸公高见,只是下官有一惑——“他施施然起身,拿起奏疏问道:“若不许考试,诸公欲以何法择选参谋?“

  严用和眯着眼睛看向李己,好家伙,这小子倒戈了?

  果然,李己一问,众人语塞。

  一位新晋给事中说道:

  “自然是吏部铨选!”

  李己说道:

  “那吏部会铨选什么人?我听说,这次总参谋部缺人,定国公桌案上的推荐名单,可都是勋臣子弟,吏部会拿出什么名单来?”

  众人语塞。

  勋贵确实退出了权力核心,但不是死了。

  勋臣和皇室的关系很紧密,而且很多勋臣也担任皇帝身边的近职。

  比如负责祭祀的定国公徐文壁,再比如执掌锦衣卫的成国公朱时泰。

  他们只不过是被隔绝在核心政务之外。

  这些顶级勋贵向吏部打招呼,要求吏部推荐他们的子侄,吏部也绝对不会驳了他们的面子的。

  “届时将门结党,才是真正的武人干政!“

  众人低下头,李己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

  考试选拔的是专业人才,那基本上就是武监的优秀学员了。

  武监之中,勋贵子弟、世兵子弟、寒门子弟各有一定的数量,勋贵子弟的成绩也普遍平庸。

  正如李己所说的,勋贵子弟天然就结党。

  他们的身份,就让他们抱团在一起。

  如果真的按照这种方式,很快总参谋部就会充斥勋臣子弟,那时候总参谋部就是铁板一块,那勋贵们自然会谋求自己的利益。

  现在勋贵们向总参谋部塞人,不就是这么想的吗?

  李己又说道:

  “反观考试,勋臣子弟若是能胜任,那自然是为国选才,落选者只能怨己不学无术,不会怨怼。”

  “若是勋臣子弟不能考取,那考取的又是什么人?”

  众人纷纷点头。

  勋贵子弟不能考取,那能考取的就是普通世兵子弟和寒门子弟了。

  又一名给事中说道:

  “可如此以来,武人有了通天之阶,日后岂不是要?”

  李己摇头说道:

  “此言差矣!”

  “馆考遴选翰林,考的是制诰文章、经史策论,乃文翰之才。此乃文臣体系内,因才授职之良法,诸公皆以为然否?”

  众人点头,文官就是考这些,李己突然说起这么又是为什么?

  “诸位可读一读这李如松的考试纲要,所要考察的内容,多是军事实务。”

  “除了实务之外,还要考察政务,这些都是实学内容。”

  “第一条,考的是‘军令格式’与‘公文撰写’!此乃文牍之事,与我科道、部院日常处理之案牍,何异?无非是内容涉及军务罢了。”

  “敢问诸公,能起草一份合乎规范的军令、准确转呈一份战报的,是武人,还是文吏?”

  李己又说道:“第二条,考的是‘算学推演’与‘后勤调度’。此乃算术统筹之术!户部清丈田亩、核算钱粮,工部营造宫室、计算物料,哪一样离得了算学?考的是实打实的数目字管理能力,与我文臣处理庶务所需之能,有何本质区别?难道我文臣考得算学,便是武人干政了?”

  “诸公!李参谋此议,考的哪一条是纯粹的武事?分明是文事!是实学!是办理具体军务所需的文书、算数、地理之才!”

  “非是让武人干政,恰恰相反,是要将那些可能只懂冲锋陷阵的粗鄙武夫,通过考试,纳入文书、算学、地理之学的规范,将其变成通晓实务的文吏!是将武人纳入文治的轨道,以文驭武!”

  “这考试,考的是实学基础,选的是能做事、懂规矩的文职人才!这与翰林馆考遴选文翰之士,户部选吏考核算学钱粮之能,有何本质不同?”

  “不过是将实学用于军务这一特定领域罢了!何来武人干政之说?这分明是以文治武,强化朝廷对军务的掌控!”

  在角落中的严用和几乎要鼓掌了,这位李给事中诡辩之才不亚于自己,将“武人干政”的指控巧妙地偷换概念为“选拔具备文职素养的军务人才”,将“考试”包装成“文治驯服武事”的工具。

  这样一来,堵上了众人之口,反而提不出反对的意见来了。

  李己看着众人动摇的神色,心中微松,知道自己这番“诡辩”已击中要害。他最后放缓语气,带着几分语重心长:

  “诸公皆是国之栋梁,当知实务为要。朝廷设总参谋部,是为统筹军国大事,非为勋贵子弟谋利之所。”

  “用考试之法,选拔通晓文书、算学、地理之实学人才,正是杜绝武人跋扈、确保军令贯彻文治精神的良方!这非但不是干政,反而是巩固我文臣根基、以文驭武的利器啊!”

  严用和已经鼓掌了,他已经确定,李己这浓眉大眼的,肯定是已经投靠了苏党!

梦想岛中文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