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69章 疯狂砸钱

  “老师,您快过来看一看,有重大新闻啊!”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报刊亭边上拿着一份报纸,看到了一份奇怪的广告,最主要是里面的奖金吸引了他。

  看到自己老师还在慢条斯理的吃着早餐,便掏出五角硬币,把这份报纸买了下来。

  他来到老式的餐桌边上,摊开广告那一栏,指着那个征文广告,说道。

  “老师,您看这里,巨匠开始第一期征文,有很高的奖励啊!”

  “最高100万,最低也有500元的安慰奖。”

  “凭您的本事,怎么也能拿个二三等奖吧?”

  小伙子说完后,一脸希翼的看着老师。

  那个被称作老师的男子,也有40多岁了,一副斯文像,他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穿着很土气。

  听到这个消息,他确实有些意动,学校有两个月没发奖金了,家里的境况确实不怎么好。

  两人坐在一起,仔细参详这份信息,先得确认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就又得白忙活一场。

  看到后面,居然是京大校长和军大校长两人担任期刊的顾问团主席,两人紧张的心情你顿时松懈下来。

  没啥说的,两人直接跑到家里,拿出以前的农业全自动播种机械论文,全部重新整理一遍。

  然后,按照报纸上提供的地址邮寄了出去。

  这俩师徒,也算是同命相连,都是来自农村,都是在原有单位受到排挤后,来到这穷乡僻壤的学校教书。

  两人的爱好都是机械设计和研究,很多天才的想法在他们手中形成了论文。

  搞发明创造,没点本钱的确有些为难,但是把自己的奇思异想,通过科学、严谨的论文形式公布出去,却也能够让自己心中的理想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也是很多科技工作者心中最想要做的事情。

  在sci论文期刊登载,太过遥远,也不符合现实。

  国内的中文科学期刊其实也不少,但影响力不够,重点是没什么太多物质奖励。

  所以,在国内期刊上投不投搞,其实都没有太多区别。

  所有的科技工作者或者天才发明家都希望把想法变成现实,除了期待名望能够有所涨幅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有物质奖励的认可。

  巨匠这一次大规模的宣传和奖励,显然就砸在他们的心窝里。

  无数各种各样的论文纷纷开始从全国各地沓至归来。

  姜大邺看着桌面上厚厚的一沓资料,堆积成山,脑袋有些发晕。

  他完全没有料到会有如此多的论文,各行各业都基本齐全了。

  为了审查这些资料,他只好求助于杨校长。

  杨校长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大佬,人脉关系还是比较广的。

  在他的号召下,从自家大学和京都周边的几所理工大学抽出了一批教授专家审核这些论文。

  经过几天整理后,绝大多数论文都被打回了原地,因为这些内容或者技术已经有前人发表过了。

  姜大邺交代那些兼职的大学生们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并且每个论文作者都给派发了200元的安慰金。

  这个时代,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中外科学论文检索目录,这就浪费了很多研究者们的宝贵时间去做了无用功。

  姜大邺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种事情如果不马上解决,在以后的几年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

  虽然国家也有一个科学数据库,但是更新非常慢,特别是对国内外的论文和技术的更新,甚至可以延迟到一两年之后。

  这对于国家和整个民族未来的科技快速发展来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

  打个比方,美国科学家己经破解了艾滋病毒的基因成分,国内科学家因为消息不对称,还一直在埋头研究,这就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又比如,某个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发明了某种新材料,而恰巧这样的材料对于我们某个工业机械设计有巨大的帮助,而我们的设计师又不知道,无奈情况下可能就会放弃,或者退而求次的重新设计。

  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有一个纯中文的科技检索目录,就很有可能会避免出现上述两种情况。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海量的资金肯定是要的,关键是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翻译专家进行整理和归类。

  而且,就算是完成了,可能也要等到数年后了。

  姜大邺肯定不想如此麻烦,便求助系统。

  “菲菲,有什么办法让全世界的不同语种论文,快速的翻译成汉语。”

  “老板,现在的网络语种环境大多为英文,只要开发出中英互译软件即可,在“汉语言程序基础知识概论”中149页就有详细的论述。”

  姜大邺赶忙打开手机,找到了关于翻译软件的描述。

  总共有三种翻译形式,第一种就是最基本的文字翻译,第二种是语音翻译,第三种是人工智能翻译。

  第一种是最简单的,对硬件要求不高,对程序员的要求也不算太高,但至少要十个人以上。

  第二种是基于第一种的基础上,进行语音辨别,这需要采纳收集很多语音材料,就需要4g网络铺开以后才能做得到。

  第三种,需要量子计算机或者生物芯片计算机出现后才有可能做到。

  看来,只能先选择第一种选项,其他两种等以后再说。

  这一次收集到论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汉语言编程这方面的。

  因为汉语言编程这方面,没有先例可循,所以只能是由姜大邺审核、评估。

  姜大邺虽然也不是很懂,但是他有系统啊!

  经过两天时间不间断的检阅,还真被他发现了很多这方面的天才,其中一个最小的才刚满12岁。

  他把这些人的联系地址全部整理好后,每个人发了1万元的奖金,并且,让他们尽快来京都。

  这些汉语言编程天才说不定以后就是华夏互联网的初代创始人。

  由汉语言编程而来的QQ,淘宝网,甚至是网络游戏,想一想都很带感。

梦想岛中文    无限升级科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