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
瑶池金母殿巍峨矗立。
其后花园中,繁花似锦,却难掩一场微妙之局。
素娥仙子强忍着心中的屈辱,双手颤抖着握住萧辰的腿,开始给他脱下靴子。
其动作迟缓而僵滞,仿若肩负千钧,是在完成一件无比艰难且屈辱的任务。
每一细微之举,皆显其内心之不甘与忿懑。
此时此刻。
待为萧辰脱去旧靴,素娥仙子又接过“昙影踏霄靴”,开始给萧辰穿靴子。
正在穿靴子的的素娥仙子,仿佛感受到了旁边一众仙娥对她的嘲讽和异样的目光。
特别是玉兔精的目光。
“玉兔一定在嘲笑我!”
素娥仙子面色羞怒交迸,如遭烈火猛燎,红若滴血,几欲破肤而出。
素娥仙子垂首低眉,不敢与旁人相视,唯恐见那一张张尽是讥讽之面,令己无地自容。
而玉兔精睹此状,则是开心地笑了,其笑若春日繁花,绚烂甜美。
玉兔精心中暗想:
“素娥啊素娥,你也有今日!”
“让你平日里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欺负我,现在也该你尝尝苦头了吧!”
恰似太上老君的一根“勒袍裤腰带”,就是法宝“幌金绳”,能捆尽天下妖邪。
其“牛鼻环”亦为法宝“金刚琢”,可收诸般神兵。
作为天庭三巨头之一的王母娘娘,可以说是这三界之中“最富有的富婆”了。
王母娘娘手中的法宝多如繁星,且每一件都威力惊人。
如昆仑镜、素色云界旗、王母金簪、九宝流云扇、净水钵盂(乾坤钵)、九凤銮驾…厉害的法宝很多。
其中,瑶池王母的素色云界旗在封神大战中可是大放异彩。当时,殷郊手持番天印,此印威力无穷,所向披靡,让姜子牙的伐纣大军陷入了困境。
后来。
龙吉公主便借用瑶池王母的“素色云界旗”助姜子牙“破了殷郊的番天印”。
而在《宝莲灯》中,杨婵被压在华山之时,沉香为了救母,杨戬为了救妹子,要劈开华山。
但瑶池王母祭出法宝净水钵盂(乾坤钵)罩住华山。
强如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一时也破不了瑶池王母的“净水钵盂”。
最后沉香,融合了宝莲灯的灯芯,再握着神斧,拼尽全力,才终于破了“净水钵盂”。
由此可见,王母娘娘的法宝威力是多么惊人。
这王母娘娘随便赐给他金角大王的一双靴子,那也不是凡品。
“昙影踏霄靴…”
萧辰瞥了一眼这个靴子,但见其靴体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内敛的青碧色,表面有极其细密、近乎不可见的鳞状暗纹。
在靴口与关键部位,点缀着数片若隐若现、近乎透明的月白色昙花花瓣状装饰,花瓣边缘流淌着淡淡的银辉。
在素娥仙子亲手给萧辰穿上靴子之后。
“这鞋子果然颇为不凡啊…”
萧辰不禁轻声赞叹道。
只觉其入脚极其轻盈,宛如无物,仿佛双脚并未着靴,而是踏在轻柔的云朵之上,触之温润中带着一丝清凉。
这昙影踏霄靴的靴身柔韧异常,可随心念微调贴合度,完美契合足型,着之如履云端,毫无束缚之感,仿佛与双脚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未施法力之时,靴身周围有极其淡薄、如烟似雾之青色云气缭绕,间或有微不可见之昙花虚影,一闪而逝。
而催动法力之后,靴身周围有青碧色光华流转,昙花虚影变得清晰灵动。
着此靴者,顿感身姿轻盈许多,似可乘风而起,翱翔九天,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不多时。
萧辰的脑海中传来熟悉的提示音。
几行金色的大字浮现在萧辰的脑海中:
“宿主,已触碰到B级法宝‘昙影踏霄靴’,此靴以大罗昙花之花瓣与万年青蟒之皮精心炼化而成,轻盈无比,堪称绝世珍品。”
“大罗昙花,种植于大罗天境之中,沐浴日月精华,三千年一现,花开仅一瞬,刹那即永恒。”
“故而,大罗昙花蕴含极致纯净之虚空之力,与刹那永恒之道韵。”
“其花瓣质地介于虚实之间,轻若无物,近乎透明,带有一定空间之力,仿若可穿梭于虚实之境。”
“而此青蟒皮乃东方青龙之皮,源自一条化龙渡劫失败的‘东方青蟒’。”
“此青蟒渡劫之时,蟒皮经过风霜雷火淬炼,坚韧无比,水火不侵,刀剑难伤,且带有一丝龙族驾驭风云之天赋神通,如蛟龙得水,气势非凡。
“后来,此宝又由精通空间法则与炼器之道之大能,于‘大罗昙花’绽放之刹那,以无上神通攫取其最核心之九片花瓣。”
“再以天火熔炼‘万年青蟒之皮’,剔除其凶戾之气,历经九九八十一日方成此靴。”
“因大罗昙花带有一定空间之力,使此靴不仅为一件法宝,更承载空间移动之奥义。”
“催动此靴,足下可绽开昙花虚象,踏足其上,不仅借力于风云,更轻微扭曲足下空间,实现近乎‘缩地’之效,可实现踏云无痕,快速飞行。”
“施展遁术之时,更是如虎添翼。
“是否扫描复制”
获取“昙影踏霄靴”之详悉信息后。
“昙影踏霄靴、藕丝步云履…”
萧辰心中若有所悟。
他算是得了一副“新的披挂”之中的鞋子了。
这鞋子其实就和孙悟空的那一身披挂差不多。
孙悟空的披挂,乃是威风凛凛的三件套——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
其中,那凤翅紫金冠,那冠上凤翅轻扬,似欲振翅高飞,尽显尊贵不凡;锁子黄金甲,金甲闪烁,环环相扣,坚不可摧,彰显着无与伦比的防御之力。
而“藕丝步云履”,轻盈灵动,仿若踏云而行,自在逍遥。
常言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当孙悟空身着此等华丽披挂,威风凛凛地登场之际,那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美猴王”!
一众龙王见之,无不竖起大拇指,赞道:
“果然好一个美猴王!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当真是三界难寻的豪杰!”
花果山的一众妖怪见了孙悟空,更是两眼放光,欢呼雀跃,纷纷赞叹道:
“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
然而。
当在西行路上,孙悟空褪去此等华丽披挂,仅着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足踏一双麂皮靴时,变成“孙行者”时。
孙悟空的形象,便大为逊色。
别的妖怪远远瞧见孙悟空,一般都会撇撇嘴,不屑地说道:
“大王,外面来了一个‘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身形佝偻’的丑猴子。”
这些妖怪会骂孙悟空是个“痨病鬼”、“矬矮猴”…什么的。
就连蝎子精见了孙悟空,也满脸嫌弃,柳眉倒竖,娇叱道:
“泼猴惫懒!怎么敢私入吾家,偷窥我容貌!”
由此可见。
一副得体的披挂,对于妖王的形象塑造,是何其重要也!
虽说金角大王本为多宝金蟾,浑身法宝无数,犹如一座移动之宝库,并不依赖战甲以护身。
然披挂之物,终究为出门在外之行头,战场上威风凛凛之门面。
帅不帅?拉不拉风?
那可是至关重要之事,关乎着面子和威望。
不过。
他金角大王所拥有的这“昙影踏霄靴”,明显比孙悟空的“藕丝步云履”要高档许多。
孙悟空那“藕丝步云履”,闻其名便知,乃以“藕丝”材料制成,虽亦有些奇妙之处,然终究为龙王所赠,档次有限。
而他金角大王的这“昙影踏霄靴”,却是王母娘娘亲赐。
王母娘娘身为“三界第一富婆”,家底丰厚,出手自然要比那下界的“北海龙王”阔绰得多。
这件“昙影踏霄靴”,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都绝非“藕丝步云履”可比。
如今,金角大王已然拥有此双绝世战靴——“昙影踏霄靴”。
若再能凑齐冠、甲、袍等物,则一套完整而威风之披挂便成矣。
届时,定能威震四方,彰显无上妖王之威风!
“复制,且令二者各自融合…分施于左右脚掌。”
萧辰在心中命令道。
不多时。
萧辰只觉脑海中“嗡”的一声,那熟悉的提示音传来:
“昙影踏霄靴,已经融合完成。”
“同时,宿主修为增加五百年!”
刹那间,一股暖流自其左右脚掌悄然划过,那暖流如潺潺细水,轻柔地淌过每一寸肌肤,所经之处,皆带来阵阵舒泰之感。
他的左右脚掌逐渐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
有了此昙影踏霄靴,他金角大王之速度,定将更上一层楼!
天界的宝贝多。
此番身处天界,亦乃他金角大王摸宝寻珍、提升实力之良机。
他金角大王先是摸了瑶池王母头上的后天功德法宝“王母金簪”,自此在创造结界、破除结界、控水等诸多方面,能力大幅增长。
如今又得了这瑶池王母所赠与的“昙影踏霄靴”,速度之上更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此时的萧辰,只想对王母娘娘这位“三界第一富婆”来一句:
“富婆,饿饿,饭饭。”
“再来给我来一件战甲,一件头冠,一件战袍吧…”
不过,他也深知,天界最牛逼的宝贝,大多都掌握在“天庭三巨头”的手中——玉帝、太上道祖、王母娘娘。
若想在天界摸到高级法宝,最好便是从这天庭三巨头下手。
在这天庭三巨头中。
太上道祖常居于离恨天的兜率宫中,超脱于三十三天之外,神秘莫测。
那太上道祖的芭蕉扇、羊脂玉净瓶、紫金红葫芦、幌金绳、七星剑等法宝。
他压根接触不到。
而且这位太上道祖的实力太过于强大,作为太清圣人在天庭的化身,太上道祖能掐会算,神机妙算,乃是当今三界最强的那一拨人之一。
而玉帝呢,疑心重重,喜怒无常,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实在不好接触。
唯有王母娘娘,相较于玉帝和太上道祖来说,在修为、实力上稍逊一筹。
而且,瑶池王母作为西王母善尸的化身,自然也继承了善尸的特点。
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善尸性本纯善,和蔼温良,平易近人,言语之间,更易通融。
“看来,这瑶池之地,我金角大王得多来走动走动。”
“这王母娘娘身上的宝贝,我金角大王也要多摸摸。”
“说不定还能摸到更多的好法宝。”
“而眼下,就是再次讨瑶池王母欢心的时候。”
“说不定,瑶池王母一展笑颜,心情大悦,再给我一些其他法宝。”
“那我的一副披挂,就能全部凑齐了。”
念及此处。
萧辰的脑海中如电光火石般闪过“唐诗三百首”。
这唐诗三百首,于后世流传千载,皆是诗中佳作,每一首都蕴含着无尽的才情与韵味。
然在这浩如烟海的唐诗之中,能超过李白《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般绝妙诗作的,实乃寥寥无几。
几乎没有。
更何况,此次作诗尚需与眼前瑶池之景致完美契合,再“以花为题”,这…就有些难度了。
萧辰深知此中挑战,却也毫不退缩,反而兴致勃勃。
“御花园、花、王母娘娘…”
萧辰嘴里轻声念叨着,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首诗中。
他缓缓踱步至书案前,身姿挺拔,眼神专注,伸手执起笔,轻轻蘸了蘸墨,微微沉吟片刻。
忽而,灵感如泉涌般袭来。
萧辰心中豁然开朗,手中之笔似有神助,在侍奉仙娥小心翼翼展开的长卷之上,龙飞凤舞般挥毫写下:
“殿后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此乃唐代诗人刘禹锡《赏牡丹》之起句,实为赞牡丹之千古名句,一经写出,便透着一股不凡之气。
当然了,这首诗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可以说,此诗一出,便奠定了牡丹花为“国花”,是为“花中之王”的尊崇地位。
此后,牡丹花便成为“国色天香”之象征,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而瑶池王母,身为天庭之尊,三界女仙之首,其风姿绰约、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称一句“国色天香”,亦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此诗的“国色天香”之意,与王母娘娘这位天庭王母,颇为相配。
只不过,此诗原句是“庭前芍药”,但放在这里,自然是“殿后芍药”了。
但这“庭前”和“殿后”,只是个位置之分,区别不大。
萧辰心中暗自盘算:
“若以此诗博得王母娘娘欢心,我金角大王的一副‘新的披挂’,说不定就到手了。”
瑶池王母素喜诗文,才情出众,对诗词之道颇有研究。
她扭着那丰腴圆润、宛如蜜桃般的翘臀,莲步轻移,行至诗卷近前。
她的目光甫一触及萧辰所书之句,便是美眸流转,光彩连连,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与赞赏之色。
瑶池王母知此乃绝世佳作,不禁轻启朱唇,赞道:
“妙哉!此句甚合吾意。”
“笔走龙蛇间,尽显风雅之韵,实乃诗中翘楚,当为三界传颂!”
言罢,瑶池王母垂眸看向砚台,见其中墨色渐淡,似天边云霞将散,微微皱眉,竟道:
“将砚台递来。”
说罢,她竟然伸出纤纤玉手,亲自执起墨锭。
瑶池王母动作优雅,缓缓研墨起来,只为助萧辰诗兴大发,能再写出锦绣好诗,以饱其耳福,享其眼福。
然而,写下此句的萧辰,心中却泛起一丝不安。
诗,需与人相配,方能相得益彰。
萧辰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
“牡丹虽好…但用在此处,似乎有些不妥啊…”
李白之《清平调·其一》,以云喻衣,以花喻容,春风拂槛,露华正浓,若非群玉山头所见,便是瑶台月下相逢。
“群玉山”乃王母娘娘之居所,“瑶台”亦可指瑶池或雕饰华丽之楼台,即瑶台宫阙。
此诗赠予王母娘娘,恰如其分,毫无违和之感。
但《赏牡丹》则不然。
天庭之中,确有“牡丹仙子”。
牡丹仙子乃牡丹之化身。
且更为忌讳的是,牡丹仙子曾与东华帝君私通,触犯天条,犯了王母娘娘之大忌。
此时此刻,在王母娘娘面前吟咏“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无异于挑衅王母,自寻死路。
王母娘娘若雷霆震怒,自己必将被打入天牢,万劫不复。
到时候,功亏一篑。
然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笔在手中,瑶池王母又在一旁亲自监督,萧辰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