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祥云漫卷,仙光氤氲。
瑶池金母殿的后花园中,繁花似锦,却各有其态。
当“殿后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这两句诗悠悠传出,瑶池王母美眸瞬间流转,光彩熠熠,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惊喜与赞赏之色。
瑶池王母盈盈起身,身姿婀娜,行至书案之前。
作为“先天纯阴之气化身”的“瑶池金母”,她虽无那刻意扭动之态,却自有一番丰腴圆润、风韵天成的女子媚态。
宛如一颗熟透的水蜜桃,散发着诱人的芬芳,让人忍不住心生遐想。
书案之前。
瑶池王母竟然亲自执起砚台,动作优雅地为萧辰研起墨来,只为助力萧辰诗兴如泉涌,能再挥毫泼墨,写出锦绣绝伦的好诗。
让她得以饱耳福、享眼福。
“唯有牡丹真国色,只是眼下这情形,用牡丹来形容王母娘娘,却是不妥…”
萧辰心中暗自思量,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正在为他研墨的瑶池王母。
常言道:“醉里挑灯时看剑,红袖添香夜读书。”
烈酒配剑,自有一番豪迈洒脱,而诗书则配“颜如玉”,更添几分温婉柔情。
写诗读书之时,有美人在侧为你添香、研墨。
当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何况眼前这位,乃是“先天纯阴之气”的化身,三界女仙之首的瑶池王母。
这等殊荣,可是一般只有“三界的天帝”才能享受的待遇。
在这天界,能得王母娘娘如此青睐,亲自为其研墨,那是何等的荣耀。
不过,这世间之事,也看人。
有的人,求诗心切,倒是也没这么多虚礼。
当年,杨贵妃为了让李太白给她写出好的诗句,也是亲自为李太白研墨,是为:
“力士脱靴,贵妃研墨。”
这一典故,流传千古,成为了文人墨客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如果说武将最高的荣誉,是“封狼居胥,灭国擒主。”
而诗人的最高荣誉,大概就是李太白的“力士脱靴,贵妃研墨。”
而此刻的书案上。
在瑶池金母殿的后花园中,便是如此了。
“啪啪啪…”
“啪啪啪…”
书案上,瑶池王母那纤细修长的手指,宛如葱根一般,轻轻转动着砚台,墨汁在砚台中缓缓流淌。
墨香随着她的动作缓缓散发开来,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为这花园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
萧辰自然也没客气。
他手持毛笔,轻轻在王母娘娘亲手调制的墨水中蘸了蘸,目光则是掠过瑶池王母那倾世绝伦的绝色容颜。
瑶池王母眉目如画,鼻梁高挺,嘴唇红润,肌肤如雪,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瑶池王母的那眉眼之间,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威严,其雍容华贵的气质尽显,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几分温柔与妩媚。
最终。
萧辰的目光定格于她发间那一根璀璨夺目的“王母金簪”之上。
刹那间。
萧辰灵光一现,忽然有了主意。
这王母娘娘的金簪,堪称稀世奇珍,其以金玉为材,二者巧妙融合,浑然天成,尽显尊贵与雅致。
簪柄由纯金雕琢,细腻入微,柄端渐细之处,一幅“三足金蟾衔珠”图跃然其上,金蟾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簪上跃出,衔走那颗璀璨明珠,带着无尽的祥瑞之气。
而簪头,则是一朵由昆仑山巅之先天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玉花,温润如脂,光华内敛,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仙葩,蕴含着天地间的至纯灵气。
其上,还有金凤点缀。
正是:“金蟾昂首含红豆,金凤娇羞护玉蕊。”
此簪“黄金为柄,玉蕊凝光”,可以说是“王母金簪”,也可以说是“王母玉簪”,都一样。
这根“金玉之簪”,不仅象征着“金玉良缘”的美好寓意,更象征着王母娘娘身为三界女仙之首,执掌天地间至高权柄的无上威严。
然而,在神话世界中。
这王母金簪与凡间的一种清雅之花,却有着一段奇妙的不解之缘。
宋代大文豪黄庭坚曾在《玉簪》一诗中写道:
“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
诗中的“瑶池阿母”,正是“瑶池王母”的别称。
此诗生动描绘了王母娘娘在瑶池宴饮之后,醉意微醺,发间玉簪不慎坠落凡间的情景。
即,相传有一日。
王母娘娘于瑶池之中设宴,众仙齐聚,欢声笑语,美酒佳肴,流霞飞觞。
王母娘娘一时尽兴,醉意朦胧,在起身离去之时,不慎将发间那支珍贵的玉簪遗落人间。
这支玉簪触地即化,瞬间化作一丛清雅绝伦的白花。
那花朵洁白如雪,形似发簪,故而得名“玉簪花”。
而“玉簪花”,被誉为“江南第一名花”。
可以说,王母娘娘头上的这支金玉之簪,便是三界玉簪花的源头所在。
此事是为:“王母醉酒,遗簪幻花。”
下界的玉簪花,乃是王母娘娘醉后遗落的发簪所化,带着王母娘娘的仙气与灵韵,降临人间。
宋代的王安石亦有一首《玉簪》之诗,也记载了此事,即: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
此时此刻。
以“玉簪花”来比喻王母娘娘,实乃再贴切不过。
玉簪花,其冰肌玉骨,清姿卓绝,绽则尽显古典美人之韵致,恰似王母娘娘超凡脱俗、仙姿缥缈之气质,浑然天成,无一丝矫揉造作。
萧辰想到此处,心中豁然开朗,手腕轻转,提笔挥毫,笔锋游走间,一首《咏玉簪》跃然纸上,正是:
“殿后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玉簪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天庭。”
此在萧辰的一番精心改动之下,诗句愈发契合王母娘娘那尊贵无比、超凡脱俗的气质。
“情”字与“庭”字押韵巧妙,读起来朗朗上口,似珠落玉盘,更添几分诗意与韵律之美。
瑶池王母见状,眼中闪过一抹惊艳之色,朱唇轻启,轻声吟诵:
“…唯有玉簪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天庭。”
好的诗句,是很有震撼力的。
犹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豪迈洒脱,尽显豁达胸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自信昂扬,彰显非凡气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含蓄隽永,蕴含无尽情思,令人回味无穷…
而此句“唯有玉簪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天庭。”也是如此,写尽了瑶池王母的国色芳华,风华绝代。
仿佛透过此诗句,可窥见玉簪花(瑶池王母)于天庭盛放之时,那震撼人心、美轮美奂之绝景。
“殿后芍药妖无格…唯有玉簪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天庭。”
此《咏玉簪》之诗,随瑶池王母之吟唱,于瑶池之上悠悠回荡,如仙乐飘飘,余音绕梁,经久不散。
瑶池王母亦乃爱诗之人,念诗之时,神情专注而沉醉,仿佛与诗中之景融为一体。
周围的仙子们听闻此诗,皆纷纷围拢过来,如众星拱月般将萧辰和王母围在中间。
原本嬉笑打闹之声,瞬间寂然无声,唯余那悠扬诗句,于空气中飘荡,似有魔力,引人入胜。
“唯有玉簪真国色…写得真好啊。”
她们的脸上满是惊叹与钦佩之色,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诗写得真好,将王母娘娘比作玉簪花,简直是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一位身着粉色仙裙的仙子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崇拜。
“是啊,那‘唯有玉簪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天庭’,把王母娘娘的尊贵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想到这一名天兵居然有如此才华,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另一位仙子附和道,目光中满是赞赏,眼神中流露出对萧辰的钦佩。
就连此时的玉兔精。
以及和此前为萧辰脱靴,心中颇为不服气的素娥仙子也是如此。
毕竟,她们是月宫仙子。
而从古至今,下界颂月的诗句颇多,数不胜数。
她们身为月亮上的神仙,也是能感受到这些“咏月诗”的。
三界诗句虽多,但能超过这首《咏玉簪》的,却并不多见。
瑶池王母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花绽放,美得动人心魄,令人目眩神迷,仿佛世间万物皆失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三界粉黛无颜色。”
用来形容此时的一展笑颜的瑶池王母,再恰当不过。
“好诗!真是好诗!”
瑶池王母缓缓走到萧辰面前,目光中满是欣赏,轻声道:
“杨过山,你这首《咏玉簪》当真是妙不可言,不仅诗韵优美,更将本宫与那玉簪花巧妙相连。”
“让本宫仿佛看到了玉簪花于天庭盛开之时,那震撼三界之景象,实乃难得之佳作。”
“杨过山,你果真是才情出众,不负本宫期望。”
萧辰微微欠身,面带谦逊之色,恭敬道:
“王母娘娘谬赞了,能得娘娘亲自研墨,小仙已是感激不尽,此诗不过是灵感乍现,偶得之作罢了。”
“能得王母娘娘如此夸赞,实乃吾之荣幸。”
话虽然这么说。
但其实,萧辰心中暗自思量,他这一番谦逊之态,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获取瑶池王母的信任,为后续谋取更大的利益做铺垫。
王母娘娘轻轻摇头,道:
“你的才华,本宫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此诗,本宫甚是喜爱,便将其收录在本宫的诗集之中,让三界众生,皆能领略到这其中的诗词美妙。”
萧辰连忙再次欠身,道:
“多谢王母娘娘厚爱,我定当再接再厉,不负娘娘期望。”
瑶池王母一挥手,道:
“将这首《咏玉簪》做成曲子,做好之后,让乐官来瑶池弹奏。”
一名仙娥连忙欠身,道:
“谨遵娘娘懿旨,小仙定当尽快办妥。”
随后,这名仙娥就匆匆去找乐官去了。
瑶池王母到底是“三界第一富婆”,财大气粗,不缺钱财法宝。
她很是大气,心情一好了,就要打赏。
瑶池王母看向萧辰,目光中带着几分思索,道:
“杨过山,你今日为本宫写出如此佳作,本宫自当重重有赏。”
“你可想要什么赏赐?”
萧辰其实最想要的,第一自然是“九叶灵芝草”。
退而求其次的话,他希望能弄到一枚“自由出入瑶池的令牌”,有了它,他能更隐秘、更便捷地接触到九叶灵芝草,为日后谋取此草创造绝佳条件。
最后,就是弄一副“新的披挂”,以彰显他金角大王的威风。
不过。
九叶灵芝草极为稀缺,其珍贵程度或许比那蟠桃还要高上几分。
他金角大王现在的身份,就是一个普通天兵,不过玄仙修为,身上又没什么伤势。
他若贸然索要九叶灵芝草,定会引人怀疑,他一个普通天兵要这等珍贵灵草,究竟所为何事?
何况,他金角大王的需求量很大,他需要整整九叶灵芝草之九片叶子,一片不留。
以瑶池王母今日之心情,又对他的诗作如此赞赏,若他只求一两片九叶灵芝草的叶子,或许还有可能获赐。
但若他若是索要九片叶子,全都要,瑶池王母定然不会答应。
毕竟此草太过珍贵,非寻常之物可比,瑶池王母虽富甲三界,却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将此等宝物赠予他人。
况且,自己如今伪装成一个“普通天兵”,要这么多九叶灵芝草的叶子干什么?
实在难以解释清楚。
瑶池王母是“善”,不是“蠢”。
王母娘娘执掌瑶池多年,阅人无数,慧眼如炬,若他金角大王贸然开口索要,王母娘娘定会心生疑惑。
一个不小心,他金角大王还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目的,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怀疑,到那时,可就前功尽弃了。
事以秘成,言以泄败,他金角大王当隐志以待时。
常言道:“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意便是,为人处世,若能不争名逐利、不居功自傲,遵循天道之法则,便可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至高境界。
萧辰心中暗自思量:
“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此时此刻,我当采用‘以退为进’之法,先谋取瑶池王母的信任与好感,再图谋更大的利益!”
于是,萧辰微微欠身,神色恭敬而谦逊,开口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此诗不过是小仙有幸得见娘娘天颜,感怀于心,遂有此作。”
“娘娘仙姿天成,便如玉簪花一般,纯净而高雅,合该如此,小仙岂敢贪功。”
“若娘娘要赏,便赏小仙能常来瑶池,如那归巢之鸟,常伴娘娘左右,为娘娘作诗,以表小仙对娘娘的敬仰之情。”
“嗯…”
瑶池王母闻言,微微点头,那精致的眉眼间透着一抹思索之色。
她久居高位,阅人无数,自能看出萧辰的谦逊并非作假,心中对他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片刻后,瑶池王母朱唇轻启,缓缓道:
“本宫用人,向来不拘一格。”
“文采斐然者可为官、武力超群者可为官,有一技之长者,也可为官。”
“天庭广纳贤才,若埋没了你这般文采斐然之人,便如同沧海遗珠,实乃天庭之憾。”
“你既有此才情,当为天庭所用。”
“本宫便封你做一个‘瑶池司礼文颂使’。”
“此职直隶属瑶池,司职七品官阶,可调阅三界诗文典籍。”
“且掌管瑶池盛会,诸如那蟠桃宴、群仙朝觐之颂诗仪式等,皆由你统筹安排诗词相关事宜。”
瑶池王母乃天界的女仙之首,其地位尊崇无比,为“天庭三巨头”之一。
她手中权力极大,可根据天庭法度,直接管理三界女仙,赐封女仙官职,
不过。
天庭男仙官职的赐封,一般还是需要玉帝亲封。
毕竟,王母娘娘是女仙之首,不是男仙之首。
但瑶池王母之职责,乃是“一为总领女仙,二为掌瑶池阆苑”。
除了总领女仙的权力之外,瑶池王母还全面掌管瑶池阆苑这一仙境圣地。
瑶池之内的事情和人员安排,瑶池王母可自己做主,一言而决之。
无需请示玉帝以及太上道祖。
从瑶池的官职体系中之内,弄一个七品仙官的编制出来,直接隶属瑶池,对瑶池王母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并非什么大问题。
“瑶池司礼文颂使…”
萧辰闻言,心中思索片刻。
这“瑶池司礼文颂使”,说白了,就是专门在瑶池盛会之时,为瑶池王母抑或群仙呈上诗词歌赋之雅作。
以增添瑶池盛会之文化氛围与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