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511章 海与天的初吻

  “各机注意,开始下降高度,准备进入任务区域。”

  又是二十分钟过去,部队长的声音在编队频道中响起。

  王炜调整油门,跟随长机开始下降。

  阳光透过座舱盖洒在仪表盘上,海面在下方泛着粼粼波光。

  机载导航系统实际已经捕获了辽省号航空母舰的位置,但根据任务要求,他们还需要额外完成一次目视搜索。

  辽省号前几次试航的时候,他们也在附近空域进行过类似的训练,因此对整个过程轻车熟路。

  很快,他便注意到海面上出现了两道明显的白色航迹。

  稍微靠近些许之后,辽省号的轮廓便已经清晰可见。

  至于另外一道长度稍短的,应该是本次任务中负责护航的春城号驱逐舰。

  “02号报告,目视发现目标,方位075,距离约30公里。”

  他按下通讯按钮,声音平稳地向塔台报告。

  “收到,02号。继续保持当前高度,准备进入等待航线。”

  舰上航空指挥台的回应传来。

  王炜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氧气面罩下略显干燥的空气,同时轻轻拉动操纵杆,开始调整航向。

  此刻,辽省号正以30节的速度向东航行,所有部门都已经准备完毕。

  “01号开始下降高度,准备触舰复飞。”

  耳机里传来部队长的声音。

  王炜看向左前方,部队长的01号机已经开始下降,机翼下的襟翼完全展开。

  他切换通讯频道:“02号收到,继续等待。”

  触舰复飞是今天的第一项任务,六架战机将依次在不放下尾钩的情况下轻触甲板后立即复飞,为正式着舰热身。

  王炜的目光追随着01号机,那架灰色涂装的歼15正以完美的下滑角接近航母。

  “01号触舰成功,准备复飞。”部队长的声音依然平稳。

  01号机的主起落架轻触甲板,随即发动机尾部的蓝紫色光芒骤然变亮,战机如离弦之箭般加速离开斜角甲板并重新爬升。

  甲板上的地勤人员迅速检查着舰区,通过无线电报告触舰位置。

  “01号触舰点位于第二阻拦索前5米,完美。”着舰指挥官的声音传来,“02号,可以开始你的触舰复飞。”

  王炜略微憋住一口气,按下通讯按钮:

  “02号明白,开始下降高度。”

  他缓缓推动油门杆,减小推力,同时向后拉操纵杆,让机头微微上扬。

  战机随之开始平稳下降。高度表上的数字快速变化:1500…1000…800…600…

  在360米高度,飞机完全展开襟翼,并将速度降低到接近失速的水平。

  翼面操控性几乎立刻变得迟钝起来,好在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感觉。

  多年的模拟训练让他对歼15在低速状态下的每一个特性都了如指掌。

  “02号,你看起来不错,继续保持。”着舰指挥官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

  王炜没有回答,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操控上。

  现在,他已经能清晰看到航母的全貌。

  那巨大的飞行甲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斜角甲板上的白色标线格外醒目——

  比当年从类似角度看到的卓越号宏伟何止十倍。

  甲板左侧,菲涅尔光学助降系统的灯箱已经亮起,等待引导他的进场。

  高度200米,王炜微微调整油门以维持速度,现在,航母就在正前方约2公里处,正以30节的速度破浪前行。

  “02号,下滑道很好,稍微向右修正2度。”着舰指挥官指示道。

  王炜轻轻蹬右舵,战机微微转向。

  海面在视野中迅速扩大,他能看到波浪的细节,甚至偶尔闪过的飞鱼。

  这种低空飞行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在模拟训练中经历过无数次,但真实的海洋环境还是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刺激。

  高度120米…60米…航母的轮廓在视野中越来越大。

  王炜调整姿态,让机头对准斜角甲板的中线。

  他的右手紧握操纵杆,左手随时准备调整油门。

  似乎有汗水从额头滑落,但已经无暇擦拭。

  “保持姿态。”着舰指挥官的声音也变得急促起来。

  在舰载机着舰这件事情上,大家都是新手。

  王炜感到心跳加速。

  此刻航母甲板上的气流比训练时更加复杂——舰体运动产生的扰流、海面反射的乱流、甚至是锅炉沿着排气口喷出的热浪…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战机的稳定性。

  在距离甲板200米时…他能清楚地看到甲板上的每一道焊缝,每一个系留环。

  好在,复飞警示灯始终没有亮起,他的迎角和下降率都毫无问题。

  “稳住…稳住…”

  王炜轻声对自己说。

  随着一声轻微的撞击,战机的主起落架接触到了甲板。

  几乎在同一刻,他将油门推至最大,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战机在甲板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再次腾空而起。

  “02号触舰成功,位置完美!”着舰指挥官兴奋的声音传来,“回到等待航线,准备正式着舰。”

  王炜长舒一口气,拉起战机重新爬升。

  触舰复飞顺利完成,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这次要放下尾钩,真正被阻拦索拉住。

  当六架战机全部完成触舰复飞后,部队长的声音再次响起:“各机注意,开始正式着舰程序…和刚才一样,01号首先进场,02号准备。”

  王炜调整呼吸,在等待航线中盘旋。

  他观察着01号机的进场过程,试图从部队长的操作中汲取经验。

  浅灰色的战鹰放下尾钩,像一只准备捕食的鹰隼正在调整姿态,逐渐接近甲板。

  “捕获!”着舰指挥官突然喊道。

  王炜看到01号机的尾钩成功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战机在甲板上急速减速,最终稳稳停下。

  甲板上的地勤人员立刻行动起来,引导01号机离开着舰区。

  “02号,该你了。”耳机里传来指令。

  王炜感到一阵电流般的紧张感穿过全身。

  “02号明白,开始进场。”

  他再次降低高度和速度,展开襟翼,放下起落架。

  这一次,还需要放下尾钩——那个决定成败的关键装置。

  “尾钩已放下,确认锁定。”王炜检查了指示灯,汇报道。

  “收到,02号。”着舰指挥官回应道,“你的下滑道很好。”

  王炜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战机。

  这次,他更加注意航母的运动。

  辽省号正在轻微的横摇中,右舷略微上扬。

  他想起了简报会上提到的气流扰动警告。

  果然,在距离甲板约1500米时,战机突然受到一股向上的升力。

  王炜迅速推杆修正,同时注意到菲涅尔系统亮起了一盏黄灯——表示他相对理想下滑道略微偏高。

  他咬紧牙关,加大推杆力度,同时略微收油门。

  战机如一块石头般下坠,但很快重新回到了正确轨迹上。

  “好多了,继续。”着舰指挥官回复道。

  800米…500米…王炜能感觉到汗水顺着后背流下。

  他调整呼吸,保持节奏,看着航母的轮廓填满了整个风挡,甲板上的阻拦索清晰可见。

  突然,又一阵乱流袭来,战机再次向右偏移。

  相比于地面模拟系统的人造阵风,真实的海面显然更加复杂。

  好在他反应迅速,几乎是用肌肉记忆完成了修正动作。

  “200米,保持稳定。”着舰指挥官的声音变得异常专注。

  02号机微微抬起机头,保持适当的攻角。

  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太低会撞上舰艉,太高则可能错过阻拦索。

  “100米!”

  视野中只剩下甲板中部的着舰区。

  他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右手如磐石般稳定地控制着操纵杆。

  随着一声闷响,战机的主轮再次接触甲板。

  王炜再次推动油门,但这一次,却并没有拉起机头复飞,而是死死抓住操纵杆,等待那决定性的拉扯。

  接下来的半秒如同半个世纪那样漫长,直到一股巨大的向后力将他狠狠压在座椅上。

  尾钩成功挂上了第二道阻拦索!

  战机在甲板上急速减速,王炜感到血液都涌向了面部,视野边缘有些微微变红。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的很快,不到两秒钟后,战机就完全停了下来。

  “捕获成功!02号完美着舰!”

  着舰指挥官的声音里充满喜悦。

  王炜大口喘息着,解开氧气面罩,看着周围的地勤人员和车辆围拢过来。

  直到此时,他才终于有了些许真实感——

  自己做到了!

  华夏海军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航母着舰!

  透过座舱盖,他看到甲板上的地勤人员向他竖起大拇指。

  当地勤引导员示意他滑行离开着舰区时,王炜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两年多以来的汗水、无数次模拟训练、无数个不眠之夜…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王炜知道,今天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胜利,更是华夏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一步。

  辽省号真正成为了一艘能够起降战机的航空母舰。

  而他们——华夏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就是书写这段历史的人。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前方,还有更广阔的海洋需要去征服。

  (本章完)

梦想岛中文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